2009年農業局工作總結和2010年工作計劃
全縣實施機耕面積69781畝,完成計劃數的139%;實施機耙面積140797畝,完成計劃數的234%;實施機械收獲水稻面積1400畝;農副產品加工22.57萬噸;農機運輸總量6519.17萬噸·公里,修理各型農機具7517臺,修理農用運輸車1388輛,農機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水平,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對我縣的現代農業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一是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明確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根據縣人民政府同意下發《拉祜族自治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補發實施方案》,從今年2月起全縣抽調工作人員近1218人(次)全面開展補發工作。目前已完成18個鄉鎮、148個村民小組的發放任務,共發放經營權證89886份,占應發證數94%。還有2個鄉10個村民小組5898份權證因涉及移民搬遷、糾紛暫未填發,力爭在12月底全面完成補發工作。二是完成中央政策研究所設在我縣竹塘鄉云山村的固定觀察點調查任務。三是完成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及監測點監測分析。四是完成農產品、農資價格信息調查。在勐朗鎮和上允鎮兩個農資、農產品集散地,1-12月份共完成調查12期,從數字顯示,農資價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漲,漲幅都在30﹪以上,復合肥價格上漲近120﹪。大宗農產品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都不同程度上漲,但茶葉價格明顯下降,且降幅很大。
(六)農業科技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
全縣范圍內共舉行種養技術、農機操作技術、農業執法、病蟲害防治以及項目實施技術等各種培訓班502期5.96萬人次,培訓對象主要為農民、鄉鎮和村組干部、縣鄉專業技術人員。
(七)依法行政、依法治農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農業法制宣傳和教育工作得到加強。認真開展了“五五”普法,印發了各類涉農法律法規宣傳材料800份。
二是繼續加大對農資經營戶監管力度,對450戶農資經營單位和個體戶建立經營檔案。
三是積極鞏固XX年年縣級文明單位建設成果,認真落實綜治工作和創安工作的各項措施。
四是加強了農業行政執法。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工作56次,檢查轄區內農資市場28個,農資經營門市176家。依法取締不具備經營資格的農藥經營戶1家,整頓手續不全的種子經營戶2家,對違規經營農資的86家個體戶依法給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開展了農機執法活動25次,檢查拖拉機2772輛,發放宣傳資料4358份。開展漁政執法52次,沒收非法捕魚設備14套(價值5200元),依法全部進行銷毀。開展江水上交通安全檢查水產養殖專項執法及聯合執法宣傳6次,印發宣傳材料5000余份,銷毀小工船21條,竹筏4張,清理機動電漁船8條,檢查苗種場6戶,養殖農戶52戶。
(八)堅持深化改革
1、企業改制
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根據有關企業改制政策要求,國營勐朗蔬菜農場改制工作已經啟動,目前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我局認真做好農場職工的穩定工作,并穩妥有效地推進農場改制。
2、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30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云政發[XX年]85號)和《普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普洱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普政發[2009]116號)文件精神,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工作高度重視,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并把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局,由農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我縣改革方案經縣人民政府上報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原則上已同意改革方案,但是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目前體系改革工作正按照有關改革方案內容有序進行中。
(九)積極協調種子良種調供,確保改革過渡期種子市場供應
今年正值種子管理體系改革(種子管理體系改革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中一部分)過渡期,為防止過渡期種子市場良種供應不足的現象發生,縣種子站積極協調調供農業生產用種并及時將生產用種調運到生產一線。全年共調供雜交水稻種子30.54萬公斤,其中種子站調供7萬公斤,市場調供23.54萬公斤;調供雜交玉米種子33.19萬公斤,其中站子站調供30萬公斤,市場調供3.19萬公斤。
(十)及時組織開展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挽回農產品損失
1、全縣病害發生面積19.72萬畝,防治9.5萬畝,挽回農產品損失3402.04噸,實際損失3438.46噸,其中:稻瘟病發生5.6萬畝,防治1.1萬畝,挽回損失190噸,實際損失980噸;稻白葉枯病發生1.7萬畝,防治0.5萬畝,挽回損失100噸,實際損失385噸;稻曲病發生1萬畝,防治0.4萬畝,挽回損失80噸,實際損失170噸;玉米大小斑病發生2.5萬畝,防治0.6萬畝,挽回損失180噸,實際損失645噸;水稻其它病害發生1.3萬畝, 防治0.5萬畝,挽回損失100噸,實際損失225噸;其它糧食作物病害發生7.62萬畝,防治6.4萬畝,挽回損失2752.04噸,實際損失1033.46噸。
2、全縣蟲害發生94.9萬畝次,防治95.55萬畝次,挽回農產品損失144501.03噸,實際損失42402.03噸,其中:稻飛虱發生15.5萬畝次,防治17萬畝次,挽回損失4650噸,實際損失620噸;稻螟發生1萬畝次,防治1.5萬畝次,挽回損失150噸,實際損失50噸;稻縱卷葉螟發生0.6萬畝次,防治0.3萬畝次,挽回損失45噸,實際損失63噸;粘蟲發生1.9萬畝次,防治2萬畝次,,挽回損失475噸,實際損失95噸;稻癭紋發生0.65萬畝次,防治0.65萬畝次,挽回損失130噸,實際損失26噸;水稻其它蟲害發生4萬畝次,防治4萬畝次,挽回損失800噸,實際損失100噸;玉米螟發生1.3萬畝次,防治1.3萬畝次,挽回損失195噸,實際損失39噸;玉米地下害蟲發生0.7萬畝次,防治0.7萬畝次,挽回損失154噸,實際損失21噸;蔬菜斑潛蠅發生1.4萬畝次,防治2.4萬畝次,挽回損失1025.92噸,實際損失113.96噸;菜蚜發生1.8萬畝次,防治2.2萬畝次,挽回損失1945.8噸,實際損失216.18噸;甘蔗蟲害發生39.8萬畝次,防治37萬畝次,挽回損失124762.57噸,實際損失38241.52噸;其它作物蟲害發生26.25萬畝次,防治26.5萬畝次,挽回損失10167.74噸,實際損失2816.37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