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通用8篇)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的:
為培養學生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思想情感,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學會感恩,傳神中華民族的尊重美德,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尊師氛圍,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活動時間:
201X年11月-201X年6月
活動對象:全校師生
活動內容:
一、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書活動。
讀書是主題教育活動的核心部分。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書活動,主題教育讀本為基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老師要配合本活動積極開展閱讀指導,讓全體學生加深中國尊師傳統美德認知,從小養成尊師的優良品質。
二、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征文比賽
組織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全體教師要積極配合活動的開展指導學生寫作,評選優秀作文。
三、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演講比賽
組織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增進對教師理解,鍛煉自己的才干,弘揚傳遞尊師的正能量。
四、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書畫比賽
結合讀書活動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為核心的主題書畫活動,展示著自己的創造美,詮釋著自己的愛師情懷。
五、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實踐活動。
組織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實踐活動。
活動一:體驗老師的辛苦“當一天小老師”;
活動二:感恩小活動“為老師做一件小事”
六、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微視頻展播。
結合讀書、征文、演講、書畫、社會實踐等活動的開展,將活動的過程拍攝成微視頻,突出展示老師某一方面的優秀麗質。
組織領導:
組 長:肖常青
副組長:陳國清 楊波
評 委:政教處,各年級語文教師
活動實踐安排
分四個階段開展。
第一階段(201X年11月)收集主題教育資料。
第二階段(201X年12月——201X年4月)開展讀書活動。
第三階段(201X年5月)征文、演講、書畫、微視頻拍攝。
第四階段(201X年5月下旬)學校統一評選并將各類選手、作品上報。
獎勵辦法
1:征文比賽。分低學段和高學段。分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2:演講比賽辦法同1。
3:書畫比賽。按低學段和高學段分繪畫類和書法類。
4:微視頻展播。分低學段和高學段評選。
評委:由領導、政教處、教師組成
具體要求
1:要認識到位,加強領導。學校成立以肖常青為組長的“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領導小組。陳國清主抓此項工作,政教處負責實施,大隊輔導員梁珊負責具體工作。
2:根據學生需求收集主題教育活動資料《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
3:讀書活動納入班級考核。
4:活動中各班級,少先隊要注重收集活動圖片,資料,并及時上報推薦名單及活動總結。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的:
為培養學生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思想情感,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學會感恩,傳神中華民族的尊重美德,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尊師氛圍,
活動時間:
201X年10月
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活動地點:
大操場
活動內容:
開展讀書、征文、演講、書畫、微視頻、社會實踐等活動。 活動要求:
一、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書活動。
讀書是主題教育活動的核心部分。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書活動。主題教育讀本為基礎,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老師要配合本活動積極開展閱讀指導,讓全體學生加深中國尊師傳統美德認知,從小養成尊師的優良品質。
二、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征文比賽
組織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
全體教師要積極配合活動的開展指導學生寫作,評選優秀作文。
三、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演講比賽
組織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增進對教師理解,鍛煉自己的才干,弘揚傳遞尊師的正能量。
四、 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書畫比賽
結合讀書活動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為核心的主題書畫活動,展示著自己的創造美,詮釋著自己的愛師情懷。
五、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實踐活動。
組織開展以“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實踐活動。活動一:體驗老師的辛苦“當一天小老師”;活動二:感恩小活動“為老師做一件小事”
六、組織開展“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的微視頻展播。
結合讀書、征文、演講、書畫、社會實踐等活動的開展,將活動的過程拍攝成微視頻,突出展示老師某一方面的優秀麗質。
組織領導: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3
活動要求:
1、通過本次班會讓學生掌握有關教師節的知識。
2、通過學習、交流,了解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具有尊師重教光榮傳統的民族。
3、在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樹立尊敬老師的思想,以實際行動慶祝教師節。 教學過程:
一、序
主持: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是班會課,現在請大家猜一個謎語:
秋高氣爽節日到,落葉翩翩來祝賀。
校園處處喜洋洋,辛勤園丁好快樂。
打一節日名稱(謎底:教師節)
主持:很好,同學們都猜得很正確。那么今天我們這節班會課的內容就是“慶祝教師節”。
二、教師節來歷:
主持:“教師節”這個節日我們并不陌生,你知道“教師節”的來歷嗎?現在請陳睿同學為我們講講。
“6.6”教師節。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爽秋、程其保等發起,擬定每年6月6日為教師節。
“8.27”教師節。
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8月27日為教師節。
“5.1”教師節。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將教師節與
“9.10”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六屆全國人大第九次會議正式通過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并決定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
三、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
主持:我們每天都在學校里上課,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你了解老師的工作嗎?誰來講講?
(請幾位同學講)
現在請大家拿一張紙上來,在紙上打勾,時間一分鐘。
時間到,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四、歌曲《我多想去看看》《小螺號》
主持:對,老師的工作很辛苦,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要載歌載舞,慶祝老師的節日。請聽喬政府同學為我們帶來的歌曲:《我多想去看看》《小螺號》
五、宋東霖同學還自己編寫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欣賞:《送給老師一朵玫瑰花》
六、學生講述從古到今偉人尊師重教的感人故事。
主持:尊師重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歷來很多知名人士也都非常
尊敬他們的老師,請聽馮月、梁雅期為我們帶來的感人故事。在古代沒有教師節,但是有很多尊師故事卻廣為流傳:
(1)北宋學者楊時尊師好學,一次他和同學去洛陽拜見老師程頤。當時正值三九嚴寒,天空飄著雪花,來到老師門前,只見老師在打瞌睡,他們不愿打擾,就靜靜地肅立在門前的雪地里。程頤醒來看到他們,連忙讓進廳堂,這時門外的積雪已有一尺多厚,這就是著名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2)1937年,當徐老60壽辰之際,毛澤東特意寫賀信祝壽。他在信的開頭寫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他還號召全黨向徐老學習。
七、小品《送禮》
主持:我們都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大家一定在想送一件什么禮物給老師祝賀老師節日快樂,有的想送老師紅花,有的想送老師賀卡,那什么是老師最稱心的禮物呢?請看小品《送禮》表演者:吳宇等。
故事大概:一個小朋友送老師工藝品,另一個小朋友,是后進生,他把作業本寫的很整齊,把錯的地方改正確,并在小紙上寫上自己的小心意和想法。
1、討論:什么是老師最稱心的禮物
(小朋友討論,發表意見)
小朋友們說的好,老師最稱心的禮物就是老師能天天看到我們的進步,看到我們一天天健康成長,看到我們都取得好成績,我們能天天送我這件最稱心的禮物嗎?
2、行為訓練:
(1)上課習慣訓練
預備鈴響了,我們該怎么做?
好,老師現在就看看你們是怎樣送這件禮物的。(表揚坐姿好的小朋友,并做示范)
(2)出示優秀作業本
八、詩朗誦
詩歌朗誦《老師,您辛苦了!》
九、學習一首贊教師的兒歌。
兒歌頌《教師贊》
十、畫心中的老師。并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十一、總結。
老師:今天我們這節慶祝教師節班會課看了小品、聽了故事、還學習了一首兒歌,更重要的是大家懂得了尊師從教的道理,希望大家今后要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辛勤的勞動。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及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并認識各關節,知道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課件,保護關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
3、出示指關節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關節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并在關節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結合人體關節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
四、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沒有關節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受傷。關節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
2、關節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延伸活動:
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于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4、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
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6、小結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船,感知船的特點。
2、體驗歌唱與表演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船的圖片、玩具、模型、圖書等,在班級布置展示區;歌曲《小白船》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組織幼兒參觀“船的展示區”,引發活動興趣。
2、鼓勵幼兒自由觀察,看一看發現了什么?并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問題討論
1、引導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種船?為什么?
2、啟發幼兒談一談自己發現了船的哪些秘密?
3、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船的疑問,如:為什么船頭是尖尖的?
三、小結提煉
引導幼兒了解船的相關知識,幫助幼兒提升船的經驗。如:船可以分成船頭、船身、船尾三部分,船身里有船艙和甲板等。
四、歌唱表演
1、播放《小白船》的音樂,引導幼兒聆聽、欣賞。
2、鼓勵幼兒扮成鴕手,駕著“小白船”隨著音樂邊唱邊表演。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講述豆芽的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征。
2、學會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種子生長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貫徹能力,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講述豆子生長過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種了一些豆子,誰來說說你種的豆子現在怎樣了?”
2、“誰來說說你的豆子是怎樣發芽的?”
3、“你種的豆芽長的是什么樣的?”
4、“你種的豆芽和別人一樣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和小伙伴說一說。”
5、“誰愿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6、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觀察上午豆芽是生長在水里的,其實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發芽,你們回去可以再試一試。”
二、記錄豆芽生長過程。
1、出示豆芽生長照片
2、幼兒用畫的方式記錄豆芽生長過程。
3、教師總結。
關于教師的活動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天氣冷暖情況,自己增減衣物。
2、了解讓身體變暖和的方法,照顧自己。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熱豆漿一杯。
2、手偶一個。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動。
1、幼兒觀看老師進行的手偶表演:天涼了,一個小朋友對自己說:“到戶外活動一會就會暖和的。”于是這個小朋友在戶外跳繩,踢毽子,不一會感到有點熱了,將外套脫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會說:“趕快穿上衣服吧,當心受涼。”最后他開開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教師:剛才這個小朋友為什么要到戶外活動?感到熱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感到涼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
二、天氣變了,提醒幼兒要隨時增減衣服。
1、教師:我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深秋的天氣和夏天比感覺有什么不同?
2、教師:我們感到冷,該怎么辦?(讓幼兒知道,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圍圍巾等。)
3、教師:天氣涼了我們還可以做什么讓自己變暖和呢
三、請幼兒到戶外活動后進教室談談感受。
1、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教師提出戶外活動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2、教師:去戶外戶外活動有什么感覺?
3、教師:如果感覺熱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四、請幼兒喝熱豆漿,感受天氣冷了喝豆漿也會變暖和。
教師:喝了熱豆漿有什么感覺?
五、結合幼兒用書,總結熱和冷時該怎么辦。
1、教師:看第10頁的圖,操場上的小朋友在干嗎?活動后身體有什么感覺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教師:感覺熱了小朋友該怎么做的?
3、教師:看第11頁的圖,小朋友感覺怎么樣了?可以怎樣做就變暖和了。
師生共同總結:感覺冷和熱時應該做防御和調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