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幫扶方案(精選8篇)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1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地將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以人為本,促進學生黨員全面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真正體現“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科學發展觀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校學生黨員中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
一、指導思想
通過“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各位學生黨員要深入了解幫扶對象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被幫扶對象激發努力學習專業的熱情和自覺性,盡力做到在學習、生活中幫扶,更要在精神上鼓舞他們,幫助他們堅定對生活的信心和不怕吃苦的勇氣,順利完成學業。
二、幫扶對象
1、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
2、特困家庭的學生(因天災人禍造成家庭重大經濟損失的貧困家庭學生);
3、心理困難及有其他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
三、幫扶措施
1、學習上指導。學生黨員要主動與學生所在班級班長聯系,定期跟蹤了解幫扶對象的學習情況,針對幫扶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幫扶措施,指導幫助幫扶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2、物質上救濟。盡個人所能,給幫扶學生在校學習一定的經濟支持、生活或學習用品支持。
3、生活上關心。幫扶人員要經常與幫扶學生談心,了解其心理、家庭情況,盡可能幫助解決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使之切實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養成不畏艱苦、勇于進取的良好品質,刻苦學習的決心。
4、思想上解惑。鑒于有些幫扶學生的家庭情況特殊,有的是父母長年患病,無經濟來源;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兒。他們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關愛。要幫助他們克服與同學的相處之中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自立自強;要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貧困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進而激發他們的進取心。經常找幫扶學生談心,與他們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四、結對幫扶要求
1、由各學院(部)黨委依據本方案,結合實際情況在廣大學生黨員中組織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并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2、幫扶工作應保持經常性、連續性、穩定性,并納入學生黨員黨的群眾路線工作考核范疇;
3、幫扶工作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每名學生黨員都要真誠地做好幫扶解困工作;
4、學生黨員要堅持經常與所幫扶的學生開展談心幫教活動,了解所幫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以及思想狀況,深入做好幫扶學生的思想教育和交心工作。對受幫扶同學從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幫扶,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為。
5、各學院(部)黨委按照“一對一”結對幫扶的要求,負責幫扶對象原則上為本學院(部)的學生。
各學院(部)于20xx年4月11日前,將結對幫扶名單(見附件1),7月11日前上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結對幫扶情況總結至基層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努力落實陜西省《關于繼續開展省級示范幼兒園和市級一類幼兒園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本著提高農村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省市示范園的教育示范、業務指導、信息交流等的輻射作用,有效地促進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幫扶園所
富縣沙梁幼兒園
三、幫扶時間
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
四、工作目標
1.根據幫扶幼兒園目前狀況,結合我園的優勢,本次結對幫扶工作重點使結對園在教育理念、教學水平、環境創設、園務管理等幾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2.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促進縣區幼兒園發展的同時,提升我園的辦學品位。
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提升教育理念規范園務管理
1.成立我園結對幫扶領導小組
組長:馮亞琴
副組長:劉彩紅慕小燕
成員:謝錦穎馬延娥李晉玲谷慧
2.深入結對園了解園情,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實施方案并簽訂幫扶協議。
3.到結對園進行管理工作指導,指導結對園健全考研、財務管理、安全管理、家園聯系等各項制度。完善園務會、教代會、家長委員會、安全小組等機構。
4.到結對園進行第一次的教學業務指導。幫助結對園根據《綱要》,指導結對園制定適合本園情況的園務工作計劃和保教工作計劃,規范幼兒一日生活安排及周次教學安排。同時送課到結隊園并隨堂聽取她們的教師示范課,從而了解結隊園的`教學狀況。
5.邀請結對園老師來我園觀摩大型體操活動開展。
第二階段:20xx年9月—12月師徒結對指導提高教學技能
1.“送課下鄉”。準備5堂“教學設計簡明新穎,教學方法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到結對園開展教學觀摩。
2.“手拉手,師徒結對”。結對園各派數名教師與我園教師師徒結對,進行跟班學習。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從備課、活動設計、活動準備、活動組織、活動反思等方面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切實提高結對園教師的教學技能。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創設教育環境美化校園環境。
1.請進來觀摩,兩所結對園各派2-3名業務骨干我園實地參觀環境創設,并進行跟班學習,感受校園整體環境和主題墻的布置。
2.到結對園進行教師技能技巧的培訓。工作重點:指導結對園的環境創設,幫助她們改變改變環境創設觀念,提升環境創設的理念。挖掘鄉村可利用的物資,學習變為寶,自制教玩具的本領。
第四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改善辦園條件挖掘園所特色。
1.指導結對園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和園所條件,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同時指導結對園根據辦園特色開展教學活動,及進行相應的體現特色教學的環境創設。
2.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結對園提供一些教育教學的資料及幼兒讀物等。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3
為認真開展我鎮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切實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黔府辦發電〔20xx〕95號)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凈化成長環境,營造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努力實現留守兒童“學業有教、監護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活動有地”的工作目標。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機制,加強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
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特成立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長:劉富強(鎮人民政府鎮長)
副組長:張義忠(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吳國忠(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任江海(鎮組織委員)
成員:田建國(鎮黨政辦主任)
黎劍書(鎮派出所所長)
王澤印(鎮教辦主任)
任永政(鎮教育黨總支書記)
楊麗水(鎮社會事務辦主任)
王海艷(鎮團委書記)
任禮(鎮計生辦主任)
田茂江(鎮衛生院院長)
任斌(板溪管理區總支書記)
盧道剛(毛寨管理區總支書記)
任友廷(坪底管理區總支書記)
任迪(鎮司法所所長)
白玉波(鎮社保所負責人)
陳仕會(板溪中學校長)
涂榮(板溪小學校長)
任光國(坪底小學校長)
任廷勇(毛寨小學校長)
李世澤(鎮關工委負責人)
各村支部書記。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鎮教辦,吳國忠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王澤印、任永政兩位同志具體辦公。
(二)全面開展留守兒童集中排查。
要深刻吸取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茨竹村4名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的深刻教訓,鎮民政辦、教辦、派出所、婦聯、團委及相關部門和學校要對所在農村留守兒童、輟學兒童進行一次集中全面、深入仔細的排查,徹底查清留守兒童數量、構成、特點、家庭狀況等基本信息,重點排查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家庭生活困難、監護人缺失、事實上無人撫養、殘障等留守兒童,于6月19日前將各村所有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排查結束,并以村為單位建立留守兒童臺賬,對全面排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報鎮人民政府研究,鎮人民政府將組織其相關部門進行限期整改。鎮教辦、民政辦等相關部門要明確專人負責,做好留守兒童救助關愛和控輟保學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切實做到關愛到位,落實到位。
(三)構建留守兒童社會關愛服務體系。
1.鎮教辦、民政辦、派出所、社保所、婦聯、共青團、各村(居)和學校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堅決防止出現留守兒童生病、輟學無人過問、照看和管理的情況,對留守兒童不聞不問、視而不見的要堅決查處。同時,鼓勵有留守兒童的外出務工家長返鄉創業,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派出所要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對干擾和侵犯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行為,按照相關規定從重打擊。民政部門要全部掌握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對困難的家庭及時進行救助,健全留守兒童保障服務體系,村黨支部每月和學校主動聯系隨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入學情況,及時更新留守兒童臺賬,發現問題及時向鎮人民政府報告。
2.鎮教辦、各學校、各村及相關部門要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幫扶活動。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積極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各種幫扶活動。鎮村學校的教師、婦代會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擔當“代理家長”、義務輔導員;邀請“五老”當好校外義務輔導員,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和成長教育的“大手牽小手”活動;充分發揮共青團員和青年志愿者隊伍的骨干作用,開展“心手相連”結對幫扶活動;做好關愛和服務工作,使每一名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都能“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幫助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樹立信心,克服困難。
3.學校針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實行“一對一”幫助機制,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有一位老師和一名優秀的學生來共同幫助;積極開展“留守兒童手牽手”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各校要明確1-2名心理輔導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掌握他們的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況,對心理失衡、無法矯正的學生及時向學校報告,學校采取多種有利形式幫助教育學生。班主任每期開學的時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兒童”的幫扶計劃,平時作好記錄、期末寫好總結,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努力構建幸福校園、溫馨之家。
(四)控輟保學,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
全面落實控輟保學“雙線”責任制和“五長”(鎮長、校長、村長、師長、家長)責任制。全面落實控輟保學三項制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整班移交制度、學生排查報告制度、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制度),要深入開展“四在學校·幸福校園”活動,各中小學要明確責任人,完善學生考勤制度,發現學生曠課等情況要及時采取措施。學生無故曠課兩天以上,具體去向明確,學校兩次以上勸未果的,必須填報學生名單報鎮人民政府啟動勸返復學程序。對具體去向不明的,由學校和學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共同向鎮人民政府和派出所報告查找下落。對組織勸返兩次仍不復學的,鎮人民政府將對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下達《敦返復學通知書》,依法督促學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送子女入學。鎮教辦和各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合力關愛學生,及時化解苗頭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治,決不允許因工作不到位而導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失學,并要建立好留守兒童臺賬,做到“人籍一致”,規范學籍變動管理,提高學籍信息質量,定期對學籍變動情況進行分析,重點監控輟學現象。
(五)織牢網底、完善留守兒童社會救助體系。
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對因急難問題生活陷入困境、面臨生存危機的家庭和兒童,給予急難救助,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進一步健全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六)聯動關愛,發揮群團及社會力量作用。
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切實發揮好聯系、關愛、服務留守兒童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教育引導家長切實履行監護人法定責任,通過法律援助、困難幫扶、課業輔導、心理疏導、情感陪伴等多種形式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活動。要樹立和強化家長法律意識,教育疏導家長切實履行監護人法定責任,強化留守兒童和監護人用電、用水、用藥、飲食、交友、游泳等安全教育,最大限度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七)強化落實,認真履職嚴肅責任追究。
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是一項德政工程,涉及祖國的未來,事關農村的繁榮穩定,我們要有為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經常性的抓好此項工作。管理區要認真履行職責,負責統籌轄區內的排查工作,對責任不落實,人員不到位的及時報告,鎮教辦負責留守兒童排查表的收交統計工作。于6月19日將排查情況匯總上報。鎮教辦、民政辦、各學校、村(居)委會主要負責人是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第一責任人。中小學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及時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建立和完善家長學校,加強對家長和臨時監護人的培訓,及時交流溝通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思想情況,提高家長和監護人的育人水平;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做好留守兒童的衛生保健工作;開展兒童行為和心理健康咨詢,宣傳疾病預防知識;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計生辦負責優育知識宣傳普及工作,關愛實行計劃生育家庭留守兒童,促其健康成長。共青團負責組織共青團員和青年志愿者開展幫扶留守兒童工作,聯合司法部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切實維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婦聯負責組織廣大社會愛心人士擔任留守兒童的“愛心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和關愛行動。關工委負責組織“五老”隊伍開展對留守兒童的幫扶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各自工作職能,明確工作重點,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對認識不到位,工作不力,嚴肅問責,絕不姑息,堅決防止悲劇發生。
(八)加強宣傳,構建良好輿論環境。
各村要充分利用廣播村村通進行宣傳,司法所到校上法制課,學校利用廣播、家長會議、相關課堂教育等形式,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教育、關心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4
為了引導廣大青年和志愿者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關注社會,投身社會。增強廣大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培養高尚情操。同時也為了促進廣大學生青年積極關注社會,投入社會,在堅持積極開展多姿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的同時,促使他們更好地服務群眾,特別是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共同努力。武漢船院團委積極開展赴漢南“大手牽小手”關愛留守兒童精準結對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一、活動主題
赴漢南“大手牽小手”關愛留守兒童精準結志愿服務、
二、活動時間
5月下旬
三、活動對象
水三村40名留守兒童:
1.二年級5人(1男4女)
2.三年級4人(2男2女)
3.四年級4人(4女)
4.五年級1人(男)
5.六年級3人(1男2女)
6.幼兒園23人(13男10女)
四、志愿者要求
對于參加活動的志愿者要求:熱愛志愿服務,吃苦耐勞;有一定才藝,能參與互動;性格活潑,善于和小朋友交流溝通;本次活動的志愿者采取學生自主報名,二級學院篩選,院團委審核的形式產生,共選出40個志愿服務結對幫扶小分隊,每個小分隊一名負責人,小分隊人數不限。
五、活動具體內容
1.到學校看望學生,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狀況;
2.去部分兒童家里現場捐贈學習用品;用勤工儉學的形式掙錢為小朋友送上小禮物;
3.在學校與小朋友們開展互動活動(需要與學校溝通協商確定);
4.考察調研農村現狀;
5.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環境整治(勞動)
6.與村舞蹈隊溝通,了解村民文體活動開展情況。
六、活動物品需求
標準配置:書包、文具盒(或筆袋)、鉛筆、彩筆(水彩筆或蠟筆);
學生一對一送的禮物;星鉆積木、鋼筆、兒童玩具、故事書等,要求一對一的禮物同一年齡階段的禮物要統一;
七、幫扶結對模式
本次幫扶結對采取“多對一“模式,即多名志愿者組成幫扶小分隊結對幫扶一名小朋友。
一對一禮物的費用由幫扶小分隊全體成員共同承擔,禮物則由幫扶小分隊負責人隨隊赴漢南贈予幫扶的小朋友。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5
一、總體要求
從20xx年起,用5年時間,通過實施“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綜合扶貧措施,使全市列入“十二五”時期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的119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100%貧困村通瀝青(水泥)路和通班車,有條件的20戶以上的自然村、50%以上的10戶以上20戶以下自然村通村屯道路;全面解決貧困村群眾安全飲水問題;所有貧困村和有條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電;已通電的村屯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培育形成1-2項特色優勢產業并覆蓋所有貧困農戶;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貧困家庭子女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全免學雜費,貧困村公共衛生、文化、計生服務體系健全發展,每個貧困村有符合規定標準的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計生服務室;貧困村農戶都能住上符合抗震要求的穩固住房;貧困村中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人口全部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具備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做到應扶盡扶;計劃生育貧困家庭享受更多的幫扶和優惠;貧困村落后面貌明顯改善。盡快實現中央提出的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目標。
二、主要任務
市、縣(區)四家班子領導成員、法院、檢察院和公安局主要領導、鎮黨政領導每人掛點聯系一個貧困村,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戶;市、縣(區)直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駐欽單位每個單位幫扶一個貧困村,幫扶單位每個干部結對幫扶一個貧困農戶。各定點扶貧單位與選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相結合,以縣(區)為單位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各扶貧工作隊要具體落實包村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定點扶貧單位要明確本單位的聯絡員,統籌協調、落實本單位的定點幫扶工作。
(一)實施市、縣(區)、鎮三級領導掛點到村幫扶制度。領導掛點主要工作任務:
1.抓掛點村扶貧開發規劃工作。
2.抓典型示范。把所聯系村的基礎設施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生態扶貧等抓出典型,推進全村扶貧開發工作,把所掛點的貧困村打造成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示范村,把幫扶的.貧困戶打造成脫貧致富先進典型。
3.抓機制創新。深入調查研究,為扶貧開發提供新理念、新方法,探索新經驗、新模式,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推進所聯系村扶貧開發工作上新水平。
4.每個領導聯系幫扶一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為了確保上述任務的完成,掛點聯系領導要認真履行職責、明確任務、創新幫扶方式、充分發揮貧困村和貧困戶的主體作用,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克服包辦代替。協調指導各幫扶單位安排相應的經費,確保定點扶貧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二)實施單位包村幫扶制度。單位包村幫扶主要工作任務:
1.落實規劃實施。協同所包村干部群眾制定好貧困村整村推進的五年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確定承諾事項,并向群眾公開。包村單位對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積極推進以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扶貧開發;多方籌措資金,整合資源,主動協調、跟蹤行業部門落實相關扶持措施,聯系社會力量參與所幫扶村的扶貧開發工作,改善貧困村落后面貌;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解決困難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2.落實政策宣傳。深入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涉農方針、政策,廣泛動員農戶參加扶貧開發和建設美好家園,大力宣傳扶貧開發中涌現的好人好事。
3.落實增收脫貧。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做到產業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就業并重,在做好種養業的同時抓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增加貧困農戶工資性收入。
4.落實村貌改造。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于“村容整潔”的要求,幫助貧困村開展村容村貌改造工作,實施改水、改廁、綠化、美化工程,改變陳規陋習,切實消除“臟、亂、差”現象,實現村容村貌整潔美觀。
5.落實組織建設。協助當地黨委政府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高貧困村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發展。
(三)實施干部包戶幫扶制度。干部包戶主要工作任務:
1.幫轉變觀念。教育和引導貧困農戶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覺接受新技術、新理念;動員貧困農戶積極參加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幫助他們樹立通過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擺脫貧困的信心。
2.幫落實項目。協助有關部門幫助貧困農戶落實各種到戶的項目。
3.幫提供服務。在資金、物資、技術、信息、計生、就業等方面為貧困農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4.幫政策到戶。幫助協調教育、醫療衛生、社保、人口計生、涉農直補等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貧困農戶。
5.幫脫貧致富。幫助貧困農戶制定增收脫貧規劃,并落實至少一個以上的增收項目。
(四)實施駐村工作隊員具體幫扶制度。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主要工作任務:負責包村單位與所幫扶村的溝通協調,協助貧困村制定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組織干部群眾實施好各項扶貧開發項目,協助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管好用好各種扶貧資金,統籌協調包村單位干部包戶的相關工作,及時反映所幫扶村的扶貧開發工作進程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等。
(五)各定點扶貧單位以縣(區)為單位組建工作隊。組建工作隊與選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相結合,工作隊長由處級領導干部擔任,實行市、縣(區)隊員統一管理。各單位要結合干部的培養鍛煉,選派優秀的中青年后備干部到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從20xx年起,按照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在市、縣(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選派119名優秀干部到全市119個貧困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村加強基層組織、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農村全面進步。對選派下去任職的干部,在職級上高配、待遇上從優、政策上傾斜,使更多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干部積極投身扶貧開發事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包戶”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新一輪扶貧攻堅戰中確定的重要舉措,各級各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掛點領導堅持每年不少于3次,包村單位主要領導每年不少于3次、分管領導每年不少于4次深入聯系點調研指導,幫助協調、解決突出問題。駐村工作隊員每年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村到戶開展幫扶工作。包戶干部每年不少于3次到幫扶農戶,平時要抽出時間和精力,通過電話聯系等方式,加強與幫扶對象聯系,真正做到政策宣傳入戶、致富項目入戶、關懷溫暖入戶,扎實開展幫扶工作。縣以上選派的駐村工作隊員駐村工作期間,市、縣(區)財政部門牽頭落實,按照同級差旅費有關規定給予差旅費補助。各級幫扶干部要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工作紀律和群眾紀律,自覺維護機關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整合資源,加大投入。以縣(區)為平臺,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機關定點幫扶、社會扶貧等資源,集中投入,確保每個村整合項目投入資金不低于300萬元,其中整合的社會資金200萬元以上,中央財政扶貧資金不低于100萬元,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的比例不低于30%。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扶貧開發投入,切實履行扶貧開發職責。
(三)健全機構,落實經費。各縣(區)各部門要明確承擔定點扶貧工作機構和人員,明確相應的職責,做好定點扶貧的組織、指導、協調、檢查、督查、宣傳等各有關工作。定點扶貧工作涉及面廣,管理難度大,要按照財力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加大投入,落實工作經費,為確保定點扶貧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四)建立臺賬,規范管理。市、縣(區)兩級扶貧部門要牽頭建立市領導、市直和駐欽單位定點扶貧檔案;幫扶單位要協助受幫扶的縣(區)做好貧困村、貧困戶真實情況逐村逐戶的登記造冊,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縣(區)有數據庫,建立動態檔案。在此基礎上,被幫扶的貧困戶和幫扶干部要建立統一的《幫扶記錄卡》臺賬,納入“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幫扶干部個人的幫扶情況及貧困戶受幫扶的情況必須如實記錄在《幫扶記錄卡》上,記錄的內容要由被幫扶村負責人、貧困戶戶主和幫扶單位負責人簽名確認,并作為檢查考核評價幫扶工作的重要依據。《幫扶記錄卡》由自治區扶貧辦統一制印。
(五)加強督查,嚴格考評。市、縣(區)扶貧部門會同同級督查、績效考評部門把定點扶貧工作列入重點督辦項目,根據各時期、各階段的中心任務組織督查組進行督查,將督查結果專題報告市委、市人民政府并通報全市,對領導不重視、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實的進行媒體曝光,限期整改。每年組織對定點扶貧工作進行考評,考評的主要內容包括:落實領導責任、明確幫扶責任人、落實具體幫扶措施以及幫扶工作的效果等,考評結果向全市通報。
(六)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定期對各單位開展定點扶貧工作進行點評,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給予表揚,對工作開展差的給予通報批評。到20xx年定點扶貧周期結束后,由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進行驗收,驗收結果向全社會公布。由市、縣(區)宣傳主管部門牽頭,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定點扶貧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進行宣傳報道,讓典型事跡深入人心,營造濃厚氛圍。
各縣(區)要根據本方案的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縣(區)具體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目標,明確具體措施,并報市扶貧辦備案。要認真做好每年度定點扶貧工作總結,并于下年度1月5日前,由縣(區)扶貧辦以書面和電子文件的形式報市扶貧辦,然后綜合上報自治區定點扶貧辦。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6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學前教育”的要求,持續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努力回應人民群眾迫切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期盼,結合我縣學前教育發展實際,特制度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20xx年我縣常住人口學前三年適齡幼兒數為56506人,在園幼兒52662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93.2%,普惠園在園幼兒48564人,普惠率為92.22%;公辦園幼兒31401人,公辦園幼兒占比為59.63%。目前,我縣幼兒園在辦園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還存在著城鄉之間、公辦園與民辦園之間的差距,不能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入好園”的矛盾仍較突出。
二、幫扶目標
按照“因地制宜、全面覆蓋”的原則,通過開展學前教育“結對幫扶”活動,充分發揮市、縣級示范性幼兒園的示范帶動作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改善和提高全縣幼兒園辦園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和公民辦幼兒園的差距,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三、幫扶對象及范圍
幫扶者:阜陽市一類幼兒園、太和縣一類幼兒園、縣城公辦幼兒園
幫扶對象:一般公辦幼兒園、民辦園
四、幫扶內容及方式
(一)制定實施方案。承擔幫扶任務的幼兒園要指派一名副園長和若干骨干教師深入到被幫扶園實地考察, 采取座談、訪問、查閱檔案、聽課等形式了解情況,明確幫扶工作的`目標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實施方案。中心學校要根據轄區幼兒園實際情況,制定本轄區幼兒園結對幫扶名單,為了保障幫扶成效,1所幼兒園兩年內最多可幫扶4所幼兒園。
(二)指導業務工作。承擔幫扶任務的幼兒園每學期應選派優秀骨干教師深入被幫扶園在園務管理、教育活動、保教工作、硬件建設方面進行具體指導,指導其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做好園舍和幼兒活動室的環境和文化建設,不斷豐富園所內涵,逐步形成辦園特色。
(三)開展系列活動。舉辦專題講座、開展專題培訓、組織示范研討、交流教研信息,幫助被幫扶園開展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積極承接被幫扶園教師來園參加教研活動和跟崗學習,鼓勵雙方保教人員開展拜師結對活動,有針對性地提高師資水平和業務能力。幫扶雙方要加強相互學習與交流,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觀摩、聯誼、互贈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增進友誼,促進感情,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
(四)建立幫扶檔案。幫扶雙方都要建立結對幫扶檔案,做到活動有計劃、有方案、有措施、有記錄,每學期進行結對幫扶活動小結,對活動開展情況、工作成績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形成小結報告,切實提高幫扶活動的實效性。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
幼兒園結對幫扶活動是縮小園所差距,提升辦園水平,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各有關幼兒園園長是結對幫扶活動的第一負責人,要切實做好活動的安排、組織工作。
(二)精心籌劃,制定實施方案
各參與幼兒園要精心籌劃,承擔幫扶任務的幼兒園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工作方案,并在雙方認真磋商的基礎上簽訂幫扶協議,確保幫扶工作取得最佳效益。并于20xx年2月26日前將結對幫扶名單、工作方案和幫扶協議報縣教育局基礎教育股備案,電子版發送至郵箱:。結對幫扶活動原則上以每兩年為一個周期,本期結對幫扶時間為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幫扶期滿后,視工作情況進行調整,重新確定幫扶對象和時限,依次循環。
(三)加強考核,確保工作實效
幼兒園幫扶活動開展情況將作為省市縣級幼兒園創建、復驗和幼兒園表彰的重要依據,年底對將單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評,對有關情況進行通報,同時在適當時候召開現場會,交流展示結對幫扶成果,并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四)加強宣傳,營造活動氛圍
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自媒體等途徑及時宣傳活動開展情況,對于活動中好的做法和經驗,要及時總結上報。以便樹立典型、推廣經驗,促進全縣幼兒園結對幫扶活動深入開展。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按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要求,以幫扶家庭困難學生為重點,以提高貧困村學校辦學水平為關鍵,以強化技能培訓促進學生成才為根本,上下聯動、精準施策、定向發力,力促貧困家庭早日脫貧致富。
二、目標要求
把推進精準扶貧作為全縣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構建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戶教育發展的傾斜扶持、扶志脫貧工作機制,確保家庭困難每位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一)搞好調查摸底工作。抓好精準扶貧調查摸底工作,為貧困學生建檔立卡,確保全縣所有貧困學生無一遺漏。
(二)創新扶貧工作模式。以“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出發點,創新教育精準扶貧舉措,開展特色精準扶貧工作,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三)健全幫扶工作機制。構建覆蓋全縣所有學段貧困學生幫扶工作機制。
(四)拓展職教脫貧途徑。建立職業教育脫貧救助、技能培訓機制,讓有接受職業教育需求的貧困家庭子女全部獲得職業學歷教育,并掌握一技之長。
三、重點工作
(一)摸清貧困學生,建立扶貧臺賬
按照文件要求,逐村逐戶摸底核查,摸清各學段貧困學生底子,逐一建檔立卡,對享受資助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并針對貧困戶及家庭困難學生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濟困、扶技、勵志、育才”措施,確保教育扶貧工作精準施策、定向發力。
(二)用好資助政策
學前教育階段,對貧困村家庭困難兒童實施資助全覆蓋,對其中特困家庭兒童減免保教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園長負責全園精準扶貧組織、管理、督導和考核工作,下設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并建立信息臺賬。同時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與配合,積極落實教育扶貧支持政策,確保教育扶貧工作扎實開展。
(二)強化資金統籌。貧困學生資助金和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補貼等做到公開透明、及時撥付,為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一對一幫扶方案 篇8
為更加扎實有效地推進我城區教育口精準扶貧工作,建立和完善城區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更好地開展20xx年的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工作,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使留守兒童建檔率達100%;
(二)留守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
(三)對涉及留守兒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規定的,100%給予法律援助;
(四)關愛留守兒童,在班級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
二、主要措施
制訂具體工作計劃,實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加強領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推動“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常化。使班級真正成為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主渠道。
(一)成立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
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其基本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托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班級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學校設立留守兒童親情電話。
(三)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在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配對幫扶教師和要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教師要不時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定期走訪與其他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四)開展人文關愛活動
通過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1.舉行一次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上,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倡導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共同關心、關注、關愛留守兒童,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
2.組建一支“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服務隊。組織發動廣大師生、熱心家長加入志愿者服務隊,每半年至少開展關愛慰問留守兒童活動1-2次。
3.舉辦一次“我是留守娃、我快樂、我幸福”主題活動。以學校為單位,具體內容和形式自行安排。該活動旨在展示學校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促進學校留守學生健康成長。
4.開展一次“兩地書親子情”活動。組織“留守兒童”給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寫信,與父母交流、分享學習生活中的樂趣,增進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留守兒童的建設與管理,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活動要具體落實,學校具體組織管理。
(二)加強領導,提高認識。以學校為單位確保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活動有序、健康地進行。
(三)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
(四)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墻報、校園網絡、主題班(隊)會等宣傳教育陣地,大力宣傳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的現實意義,積極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
(五)規范管理,高效運作。學校要根據文件要求,重新做好調查摸底和登記工作,建立留守兒童數據庫。要認真做好結對活動材料整理歸檔工作,凡是與活動有關的材料,包括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等都必須規范整理,妥善保管。
(六)認真總結,推廣經驗。學校要結合各自實際,扎實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取得實效。各校要將每次開展活動的材料(總結、圖片及報道材料)及時報送教育局德育股,同時電子版發送德育股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