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實踐活動方案范文(精選3篇)
秋游實踐活動方案范文 篇1
20xx年10月
活動名稱:
常州中華恐龍園
內容與要求:
1、通過秋游活動,拉近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使家庭與幼兒園融入到一起去,增強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
2、親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時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前,已通過《家長園地》、安康網,家校路路通,秋游通知單等途徑
做好秋游的征詢和預定工作。
2、在秋游之前一定要對家長和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3、在秋游前要讓家長明白這次秋游的目的、要求及一些具體的活動、注意事項。(形式自定)班主任要有每位家長的聯系電話,并將自己的電話告知家長。
設計流程:
出游前準備—車內安全教育和親子謎語游戲—秋游活動——討論交流——延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談話
1、老師提出秋游的要求
A、對幼兒的要求:
(1)每個孩子要準備準備3只牢固的馬甲袋。
(2)在活動中緊跟著老師或家長,不可獨自活動。
(3)在車上、動物園里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
2、對家長的要求:
(1)在7點之前準時和幼兒到班級集中。
(2)家長的車輛按要求放在幼兒園指定的地方。
(3)各項活動服從老師的安排,排隊上下車,注意自己乘車的車號和牌號。
(4)注意孩子的穿著,鞋子跟腳。
(5)要求文明乘車,照顧老人,按序上車,不搶座位。
(6)照顧暈車的大人或小孩坐在窗口,有暈車現象的大人多準備幾個馬甲袋。
(7)在乘車的途中,注意不要讓孩子將手、頭伸到窗外去,注意安全。
(8)保持車廂內的整潔。在公園里,要做到環保,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9)帶領孩子游玩時、注意安全,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
2、提醒家長讓孩子做好上車的準備,如幼兒小便,根據天氣情況增添孩子衣物等
3、班主任帶領家長在操場上排好隊候車。車子來了,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有秩序的上車。
二、恐龍園秋游親子活動
1、教師組織家長進行集體拍照留念。
2、和孩子共同進行游樂活動,做好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
3、家長帶領幼兒在規定時間準時到車上集合。
三、活動延伸
1、請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自己的發現,并將秋游照片、攝像帶到幼兒園交流。
2、請家長結合本次活動寫一份感想,題目自定。
秋游實踐活動方案范文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宣傳低碳環保理念,建立兩型校園,著力加強校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節能環保知識、構成良好的節能環保氛圍。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實踐創新能力的進步,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鑄造良好品質、為學生的畢生發展奠基。
二、活動主題
動手動腦,創意環保。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月27日——20xx年3月1日
四、參加對象
全體學生
五、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內容及要求
(一)內容:
根據《湖南省中小學兩型教育指導綱要》、株洲“兩型”辦[20xx]2號(關于印發株洲市兩型創建工作規程的函),為全面推動《湖南省中小學兩型教育指導綱要》實施,圍繞株洲市教育局《關于展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通知》精神,以發明創造、科學研究論文、科技實踐活動、科幻畫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題。
1、發明創造類——尋覓生活中所用用具、物品的缺陷或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進;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將不同的物品進行組合,制作出新型實用的作品,服務于人們的生活。
2、科學研究論文類——從農業、林業生產、能源、環保、大自然、平常生活實際中尋覓發現不平常的現象,選擇自己感愛好的題目,應用查閱資料、實地調查、實驗等情勢解決題目,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3、科學空想繪畫——通過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利用繪畫情勢表現出未來人類生產、生活情形,最好是能體現兩型主題的作品(紙張大小4開紙)。
4、科普知識類——要求學生利用寒假讀1—2本科普書刊,并出一刊兩型科學知識手抄報。
5、實踐活動類——《家庭用水調查》,此項需提交完全的原始材料電子弄。包括研究記錄、照片或錄相、新聞報導材料等,用以反映該項活動的真實性。該項是活動的重點,一定要圍繞主題展開內容豐富、情勢多樣的活動。調查的對象可以是鄰居、親朋好友等每月用水情況調查、調查結果分析、撰寫活動總結。可利用網絡查找相干內容參照學習,資料越具體越全面越好!此項將根據家長的指導程度,作為評選第七屆校園科技節“兩型社會示范家庭”重要根據。
六、總結展覽
1、開學報到(3月1日)時,每班挑選小發明創造、科學研究小論文、實踐調查報告、科學手抄報(或科幻畫)各5件(份)以上作品由班主任同一送交學工處參加評審。
2、學工處組織教師進行評定,對優秀作品進行展覽,推薦參加株洲市第34屆科技創新大賽。(注:家長監視學生科學研究小論文、實踐調查報告嚴禁網絡復制抄襲,如有違反從嚴處理。)
秋游實踐活動方案范文 篇3
根據中央文明辦的統一部署和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關于印發〈廣州市深入開展“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團穗字〔20xx〕39號)的精神,為進一步弘揚“崇善、知善、行善、揚善”的道德風尚,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道德觀和價值觀,不斷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養,經研究決定,在全區各中小學校繼續深入開展“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現將具體活動的安排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推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廣泛開展以“日行一善”為內容的道德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以知善行善為切入點,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培養未成年人修身律己、擇仁處善、自強厚德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
二、活動目標
通過全面開展“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使我區未成年人充分體驗習善、行善、揚善的快樂,樹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德理念,逐步實現由“日行一善”到“時時行善”,最終實現“善行一生”。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其他成員共同參與,起到“一個學校教育一批學生,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社會效應,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達到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道德新風尚,推動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實施原則
開展“日行一善”活動要堅持以下七個原則:一是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二是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三是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實踐的原則;五是堅持突出特點、體現特色的原則;六是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原則;七是堅持與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主題德育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四、活動內容
“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以及有利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具體活動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知善
通過主題班會、主題分享會、主題板報、“日行一善”主題演講、主題宣傳日等方式,在家庭、學校、社區、社會挖掘一切可利用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孝敬教育,引導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熟知、理解“善”的意義和內涵,掌握行善、為善的內容、要求、方法。教育引導學生長期堅持做好事,長期踐行、感受,使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正確的道德標準。
(二)行善
開展學生之間的“學習雷鋒、互幫互助”活動。各中小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引導學生以志愿者服務的方式,到社區開展志愿者服務扶助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從小養成抬手做好事、隨處可行善的良好習慣和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
(三)揚善
通過評選先進、樹立道德模范等方式對在活動中涌現的好人好事予以表彰,積極宣傳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影響身邊人,用身邊的好人好事教育身邊人,激勵和引導學生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不斷培養崇善向善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五、實施途徑
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結合當前各項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將“日行一善”實踐教育要有機滲透在家庭、學校、社區的德育教育之中,同時,重視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發揮整體合力,提高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
(一)家庭
家庭是培養孩子品德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同時,家庭也是孩子對善有了一定認識后行善、行孝的主要場所。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家庭小主人。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家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高尚的家庭道德情操,并引導家長參與此項活動。
(二)學校
學校是開展知善行善的主要陣地。各中小學校要將善的教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各科教學要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挖掘善的基本思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以善為主題,設計具有引導、感召、激勵性的活動內容;營造濃厚的向善、從善、行善的校園環境,從而使全體學生向善、知善、行善。
(三)社會
社會是學生踐行善德的廣闊天地,是檢驗培養學生知善行善的具體環境、“日行一善”活動效果的彰顯之處。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正確認識和面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愛護環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小公民。
七、活動形式
(一)開展“日行一善”美德教育。以家庭為單位,積極開展“我為媽媽(爸爸)過節日”、“我為媽媽(爸爸)洗洗腳”、“我當一天家”、“與父母說說知心話”等活動,養成勤動手、多交流,孝順父母、報答父母的美德習慣。同時,引導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當天,或在節假日期間,向父母說感謝話、打祝福電話、發親情短信,感恩父母。
(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以學校為陣地,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為載體,通過主題班會、隊會等形式,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一是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課堂,邀請學生擔當主持人,介紹一個揚善的中華經典故事;二是開設“中華經典誦讀”圖書角,鼓勵學生多看多讀中華經典故事,實現行善的思想啟蒙和引導,從小樹立日積一善的價值觀。
(三)開發校本教材。在開展“日行一善”活動中,要研究和開發校本教材,使其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條件的學校可編寫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詩詞、歌曲、童謠等。
(四)開展實踐活動。要以學校、社區、社會為平臺,組織學生開展“手拉手”、“結對子”、“一幫一”等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要將“學習雷鋒精神”和“日行一善”活動相結合,長期廣泛地開展相關活動,創文明和諧校園。
(五)開展理論研究。各中小學校在“日行一善”活動中,可將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相結合,提升“日行一善”活動的社會價值。
八、活動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是弘揚雷鋒精神、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的重要載體,是中央文明辦部署開展的一項重點工作,將納入今年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的重要內容。各中小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引導未成年人自覺弘揚“崇善、知善、行善、揚善”,做有道德的人。
(二)精心組織實施。各學校要發揮各自優勢,認真做好組織發動工作。發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聯系點、鄉村學校少年宮、城市學校少年宮和各類校外活動陣地作用,充分利用校園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手段,使之貫穿到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