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主題活動方案創意活動方案(精選3篇)
大學主題活動方案創意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主題
校園生活百科
二、活動目的:
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加強安全基礎知識學習的目的的同時,營造一種深厚的學習氛圍。能較好的發揮學習的特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學習校園安全的熱情,更深的了解安全知識,對以后社會增加光彩。
三、活動時間:
__年11月16日18:30—19:30(筆試)
__年11月19日18:30—21:30(第一場)
__年11月22日18:30—21:30(第二場)
四、活動地點:新食堂三樓大學生活動中心
五、活動對象:參賽組以樓幢為單位(每組4人)組長并附聯系方式
六、活動宣傳及準備:
1.制作宣傳單并在每幢公寓樓下,教學樓顯眼處進行張貼。
2.在生活園區的宣傳欄上以海報的形式進行宣傳。
3.通過學院廣播臺向學生宣傳本次活動。
4.通過樓層長,黨員,預備黨員下寢室分發宣傳單來進行宣傳。
七、活動安排:
(一)活動報名
1.10月10日會在寢室樓下放置報名表,開始報名。
2.10月12日下午收回報名表,停止報名。
3.10月13日晚上會以短信形式通知組長有關比賽的相關情況(具體時間、地點),以此做好準備。
4.報名表見附一
(二)賽事進程
1.主持人
(1)主持人不得暗中提示;
(2)主持人不得有意拖長時間,影響選手做答;
(3)主持人要讀清題目,聽清答案;
(4)主持人在聽清答案后,判定無誤后給分;
(5)主持人在未能聽清答案或選手所答答案與正確答案有所出入,但不可判定其錯時,必需請嘉賓評委判定;
(6)主持人應在賽前想好5分鐘以上調侃串詞,以應付突發事件導致的比賽暫停。
2.評委(輔導員)
(1)評委必需公證嚴明,做到對錯分明;
(2)評委必需熟知各題答案的正確性;
(3)評委要認真評判,不得錯評;
(4)評委一時不能判定正誤時,要討論通過;
3.參賽者(主持人詞中不一定念全但請參賽者以以下規則為準,嚴格執行)
(1)參賽者必須服從主持人與評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對言行;
(2)參賽者必須清楚做答,必須使用話筒,不得無理取鬧;
(3)參賽者在權利基礎上可禮貌求助;
(4)參賽者對主持人、評委產生不滿時,不得當場頂撞;
(5)參賽者如果多次無理取鬧,有意打亂競賽進程,根據情況,處理如下:
a.對于初次抵抗者給予警告處理;
b.對于兩次抵抗者給予警告,并扣除分數;
c.對于三次抵抗者取消競賽資格;
(6)各參賽隊必須無條件遵守本規則,服從競賽結果。各隊如對比賽結果產生異議,則在賽后書面提出。
(7)其他注意事項:
a.所有題目除特別說明外,在60秒內回答完畢才有效。
b.除特別說明外,每位隊員答題時都要在主持人宣布答題開始,計時開始。
(三)各項比賽規則的說明
比賽流程:
第一場(11月1日18:30~1930)
21支參賽隊(每幢樓1支)分別選派2名同學參加第一輪的筆試環節
第二場(11月3日18:30~21:30)
參賽選手憑參賽證入場,親友團憑票入場。活動入口工作人員將發可貼的笑臉給每一位親友。到現場后各人員統一聽從賽事組委會的指揮安排,有序就坐。
積分賽:
第一輪:速度搶答(爭主動權,該輪答錯停搶一輪)(本輪總共8道,每題1個超人值。搶答成功的參賽隊可自己答題,也可以轉讓答題權。答對加1個超人值,答錯不扣分)
第二輪:知識類型選答(每隊必答)(8套題,每套10道,答對一道加1個超人值,2道3個超人值,3道5個超人值以此類推。涉及各類知識。包含寢室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校內常用電話,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每個參賽隊各擁有三次求助。(現場求助,場外求助,線索包(即為去一錯誤答案)
中場休息:統計“超人值”。親友團表演加“給力值”,嘉賓表演,全場給力時間(各隊上臺,觀眾貼微笑)……評出“給力獎”第三輪:現場提問環節。擊“鼓”(音樂)傳花,中花者可選任一隊伍或個人答題,答錯扣分,答對不加分。(故意滯留者扣所在分院隊伍的分)
第四輪:若有隊伍上臺表演節目,可優先選擇(前提,評委對他們的表演認可過半)抽簽定順序,風險題的難易程度取決于超人值的高低)超人值(1,3,5,6)×2
第五輪:評委點評及打分(評委根據前幾輪各隊的綜合表現分別給每個參賽隊加超人分,最后統計超人值,根據分值高低取前四(八進四)。前四名將參加10月26日的第二場比賽。
第三場:(11月5日18:30~21;30)
第一輪:60秒判斷題速答。本環節由主持人念題,每對必須得在主持人念完題后進行作答,否則視為無效。每答對一題加1超人分,答錯不扣分。本輪結束以后統計各隊的超人值。
第二輪:情景劇表演。主持人手中有若干小紙條,紙條內寫有一些有關寢室安全的詞組(關鍵詞),各參賽隊根據前一輪的超人值高低,逐一進行抽簽。參賽隊根據所抽到的詞組(關鍵詞),即興表演一段小品。(小品內容要求富有創意,積極向上,能夠體現所給的關鍵詞)每隊擁有3分鐘的討論準備時間,表演時間不得少于5分鐘。否則將酌情扣分。表演結束后由在場嘉賓(每分院一個)統一打分(評分方法: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取平均分,滿分為10分),最后統計超人分。
第三輪:簡答題(現場評委給每個參賽隊一個即興問題,讓選手作答。考驗選手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評委根據選手的作答情況,相應給分。(評分方法: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取平均分,滿分為10分)
第四輪:統計前三輪超人分,根據超人分值高低取前二(四進二),進行最后的互博戰。
第五輪:互搏戰(一方提問,另一方作答,每隊輪序提問,(被問方可申請題目審議,由評委進行審議!)8題過后,根據得分高低決出超人組合。超人組合現場穿超人t恤,合影留念。第二名獲得巨人獎,未能進決賽的兩隊,根據人氣高低,評出綠葉獎。
八、獎項設立:
1.超人獎水晶獎杯
2.巨人獎水晶獎杯
3.綠葉獎水晶獎杯
4.給力獎筆記本4本
大學主題活動方案創意活動方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孩子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聚在一起爭論不休。有的說:“我是屬狗的”,另一個孩子說:“我也是屬狗的”,有的孩子說:“我爸爸是屬蛇的”,有的孩子說:“我奶奶也是屬蛇的。”前一個孩子緊接著說:“你的奶奶和我的爸爸一樣大!”后面的孩子反駁說:“不對!是我的奶奶大!”孩子對十二生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根據孩子的興趣與問題,設計了關于十二生肖的集體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十二生肖是中國人所特有的,并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2.通過討論活動,初步了解人的生肖與年齡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生肖年齡之間的關系。
2.根據年齡猜生肖,根據生肖猜年齡,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活動準備
1.布置十二生肖一套,大轉盤一個。
2.孩子已調查過自己家人的屬相。
活動過程
一、孩子回憶已有經驗
1.從十二生肖的故事導入
最近我們在談論有關十二生肖的事情,講了十二生肖的傳說。
提問:十二生肖的故事說明了什么呢?
2.個別幼兒練習生肖排序
3.師生共同檢查孩子操作情況
復習“十二生肖”排列的順序
提問:那么鼠的后面是誰?虎排在第幾?羊的前面是誰?馬的前面和后面分別是誰和誰?豬的前面和后面是誰和誰?
總結:現在我們知道了十二生肖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誰排在前,誰排在后是要按順序的,不能亂排的。
4.了解各自的生肖
(1)每一年都有一個生肖,今年是什么年,出生的寶寶屬什么?
(2)明年是什么年?出生的寶寶又屬什么呢?
(3)你屬什么?是什么年生的?
小結:原來生肖與年有關系,兔年出生的屬狗,兔年出生的屬龍……生肖只有我們中國才有,外國是沒有的。
二、幼兒操作統計活動
1.交流各自的家庭生肖調查表
提問:你的媽媽屬什么?你的爸爸屬什么?你的奶奶屬什么?
2.實踐操作
(1)提問:每個人都有一個生肖,是不是家里有幾口人,就一定會有幾種生肖呢?
(2)幼兒進行統計
3.匯總孩子統計的情況
提問:你家有幾口人,共有幾種生肖?
三、集體討論與交流
1.家里人數和生肖不一樣多,這事怎么一回事呢?
(1)年齡相同,生肖相同。
原來,其中有兩人年齡相同,所以生肖也相同,所以,家里五口人,只有四個生肖。
(2)年齡不同,生肖相同。
今年是兔年,生下的寶寶是屬龍的(出示大轉盤,轉動指針指向龍),明年生下的寶寶屬什么呢?后年?(了解“龍”后面是“蛇”,“蛇”后面是“馬”,轉動指針,將十二生肖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擺放)一個生肖就是一年,十二個生肖是幾年?十二個生肖繞一圈,表示過去了多少年?再繞一圈,十二生肖沒有變,但是又過去了12年,這樣就出現了年齡不同,但是生肖是相同的'。所以,家里六個人,但生肖不是六個,就是因為他們不同的年齡輪到相同的屬相,生肖也就相同了。
2.今年過年是什么年?按照一年一個生肖,你知道明年過春節時,是什么年?去年是什么年?
中國人很偉大,有了十二生肖就知道明年是什么年,還可以知道幾年以后是什么生肖,知道了別人的生肖,還可以猜出他的年齡。
3.延伸拓展
(1)今年是兔年,三年以后是什么年?五年以后呢?
(2)屬雞的小朋友今年7歲,屬鼠的人是幾歲呢?你能猜出來嗎?
由于幼兒期孩子的思維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發展階段,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比較粗淺、表面,對任何事物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在設計活動內容的時候,根據孩子的天性,以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激起孩子們對這堂課的興趣,然后互動,交流討論采用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孩子獲得基本知識技能,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這堂課多以討論交流的形式進行,孩子們理解掌握了有關于生肖和年齡的關系,但是孩子們愛動手操作的特性沒有在課堂得到很好發揮,使課堂少了幾分積極與活躍,如果再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認為可以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促進孩子動手能力、觀察力、思維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協調發展。
大學主題活動方案創意活動方案 篇3
主題節日背景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以往,這一天人們都會煮上香糯甜美的臘八粥,當吃著香粥時也預示著新年的腳步已越來越進。而如今,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工作節奏加快,年輕一輩的家長們已很少會記得過臘八節,煮臘八粥,感受傳統節日,通過聽聽、說說、吃吃、看看過一個熱熱鬧鬧的臘八節。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而我們的孩子對這些習俗和節日不甚了解。所以我們生成“臘八節”這一節日主題課程,讓孩子從多方面了解臘八節的習俗和飲食習慣,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學會關愛需要幫助的人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節日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主題總目標
1.知道臘八節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傳統民俗節日的氣氛。
2.了解認識各種粗糧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和營養價值。
3.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題活動的環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積極主動的參與邀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共度節日,給爺爺奶奶送上臘八粥。
主題領域目標
健康:認識各種常見粗糧,知道人體需要吸收不同的食物營養,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相關知識
語言:樂意主動地欣賞詩歌體裁的作品,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話,態度自然,聲音響亮。
科學: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意識。
藝術:在美術活動中自由自在的表達,引導幼兒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感受不同音樂形式的演唱風格,對音樂活動產生學習的興趣。
社會:體驗人與人相互交流、合作、溝通、關愛的重要和快樂,樂于與人交流。
主題家長社會資源
1. 建議家長在日常飲食中,特別是在吃臘八粥時,有意的介紹一些粗糧給孩子認識,并了解粗糧的營養價值。
2. 請家長講一講關于臘八節的傳說故事以及風俗習慣,讓孩子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準備。
3.情感資源:邀請爺爺奶來幼兒園吃臘八粥,感受節日的快樂,增進情感。
環境創設
1. 收集各種粗糧實物,放在科學區,讓孩子觀察認識,并了解其營養價值
2. 收集臘八節飲食習俗的圖片和古詩圖片讓孩子大膽的講述。
3. 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貼畫。
4. 教室外墻制作兩顆祈福樹,請家長和孩子在紅布條上寫上文字,畫上圖案祈福。
5. 將臘八粥里的八種材料陳列在主題墻上。
主題總目標
教師要利用傳統的節日資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動中,加深幼兒對臘八節習俗的理解,感受臘八節的歡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注重給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活動氛圍,給予幼兒充分的表達自由和動手機會,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注意動靜交替,讓孩子們始終積極參與活動,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都能得到了培養。各班老師結合班級情況以及年齡特點選上相關課程,及時將教學收獲軌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