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一爭”創先爭優黨員承諾書
第四、加強研究,力爭出一些校本教研成果。認真行使教育科研管理和服務職能,在做好課題研究的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問題研究、主題研究,尤其是在課堂教學有效性、文化建設領域狠下功夫。
以上是承諾的具體內容,歡迎黨員同志以及廣大群眾進行監督。(王珂)
昨日我參加了高一第二黨小組學習《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意見》的部署,開展“五比一爭”(比學習、比黨性、比服務、比創新、比業績、爭先進)創先爭優活動的動員,我感觸頗深,決定作出以下承諾,并接受大家的監督。
1、堅持理想,實現德育滲透。
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將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滲透到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中,培育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2、加強學習,提高實踐能力。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爭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和黨員,努力提升師德修養,提高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中堅骨干作用。
3、增強黨性,塑造榜樣形象。
模范遵守廉潔從教規定,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師德修養的模范,做群眾的榜樣和朋友,做學生的榜樣和朋友,樹立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意識。
4、熱愛學生,培養優秀人才。
熱愛學生,大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
5、努力工作,構建和諧校園。
身體力行地維護學校的團結統一,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6、不計名利,發揚奉獻精神。
在有限的條件下,以無限的熱情投入學校工作。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愛崗敬業,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爭做一個可信任、可培養、能發展的青年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服務學生、服務學校、回報社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劉志敏)
昨日我們高一第二黨小組召開五比一爭創先爭優活動,我深有體會,對于一名黨員教師來說,更應該按照我校開展“五比一爭”(比學習、比黨性、比服務、比創新、比業績、爭先進)創先爭優活動,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在教育觀念方面創先爭優。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育的職能及如何進行教育的認識問題,往往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以至整個教育過程的成敗起到一種先入的決定作用。樹立創新性的教育觀念,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樹立科學的學生發展觀。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能力為主要目標,要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樹立符合創新教育要求的教學觀。
第二、在師德修養方面創先爭優,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熱愛學生,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強烈的自我完善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學習教育部《關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文件,樹立起教師職業的光榮感;通過學習《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增強自我的法律意識。
第三、在教學藝術方面創先爭優。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使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相互討論問題,允許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民主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創設良好的班級氣氛和師生關系,注意發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新潛能。
第四、在知識結構方面創先爭優。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在當今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我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自己對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斷地完善、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為更有效地引導、啟發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不竭的源泉。在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的當今時代,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加強學習,學會學習,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不斷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
我爭取朝著這些方面不斷進取,時刻深入群眾,時刻以群眾為伍,時刻向群眾和優秀黨員學習,爭當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張小亮)
1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知識,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還要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在教導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要堅持自己的學習才能給學生更好的指導和榜樣.
2要愛崗敬業,對學生要拿出高度負責的態度,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愛學生,才能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給他們最大的幫助和關懷.
3做誠實守信模范.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持依法執教.
4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帶頭倡導文明新風.
5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與人為善,以誠待人,與同事和睦相處,善待關愛家人,尤其要孝敬公公婆婆,事業家庭兼顧和諧美滿.(許秋云)
1、靠學習充電加油。要注重學習,每周擠出4課時以上時間,用于科學發展觀理論學習、三平精神實質學習,結合本職工作寫出學習筆記。通過學習,達到升華思想、提高覺悟之目的。
2、用工作創新促進創優工作。在加強學習的基礎上,理性思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從中總結出符合實際的、人本和諧的、制度性的管理工作方法,運用于工作中,在創新中改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