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時時刻刻與老百姓站在一起,了解他們的訴求,所思所想所盼。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著力解決“兩不愁”問題,主要是帶動貧困群眾進一步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在產業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紅薯、辣椒、水稻、畜禽養殖以及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持續做好旅游扶貧,提升貧困戶參與度;在就業方面,提高就業意愿,有針對性地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多措并舉拓寬貧困群眾就業渠道,增加就業信心,提高家庭收益。
2.聚焦“三保障”,進一步抓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農村住房安全及人居環境整治。教育方面,知識改變命運,傳播正能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證貧困群眾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醫療方面,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貧的重要保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買得起藥,提高健康指數。住房保障方面,讓貧困群眾有安全的房屋,常言說“有家就有溫暖”。
3.聚焦高質量脫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要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行退出的標準和程序,確保脫真貧、真脫貧。要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適時組織對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4.干部群眾提升精氣神,擼起袖子加油干。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期,我們要保持決勝態勢。朝著今明兩年脫貧攻堅工作決勝目標勇敢追夢。
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由我省組織創拍的反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題材的30集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晚八點檔,首播就高居收視榜首,并在全省引發強烈反響。
《最美的鄉村》充分融入河北元素,真切生動地把燕趙大地美麗的鄉村風貌、怡人的自然風光和長城等文化遺產搬上了熒屏,正能量、大情懷!
《最美的鄉村》以黨和國家新時代“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重大歷史使命為時代背景,講述自帶時代注腳的共產黨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扶貧攻堅工作的故事,再現了扶貧一線的苦與樂,展現了扶貧干部和當地群眾同心協力、脫貧致富的奮斗歷程,彰顯了我省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決心和實踐成效。
脫貧攻堅是關涉人民幸福、國家發展的大事,這項工作容不得半點瑕疵,各級領導干部是這項工作的牽頭者、領路人,因此也就要求領導干部嚴守紀律、實事求是,切實把扶貧工作做細做實。對違紀的領導干部嚴肅處理,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負責,也是向各級領導干部敲響警鐘。
脫貧攻堅任務繁重,領導干部必須帶頭扛起重擔,狠抓實抓,一步一個腳印,苦干實干,而不是終日尋思投機取巧、抄近路。干部帶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讓貧困戶住上安居房,才能解決無住房保障貧困戶的心頭大事;干部帶頭做好扶貧產業,幫助貧困戶增產增收,才能從根本上讓貧困戶脫貧致富。
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是黨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關系老百姓實實在在利益的大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敷衍。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切實把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帶領貧困群眾邁向小康。
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一定影響,脫貧攻堅的成效如何,還需要各級黨員干部多走進困難群眾的田間炕頭,聊聊天嘮嘮嗑,鼓鼓勁加加油,摸實情出實招,推動實現“脫真貧、真脫貧”。
基層是各種利益矛盾的“交匯點”,群眾是感知政策好壞的“晴雨表”,一線則是政策落實的“最末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常去貧困地區走一走,常到貧困戶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難群眾聊一聊。多到困難群眾家中走走看看、嘮嗑拉呱,既是黨委政府工作導向的體現,也有利于了解脫貧攻堅的真實情況,防止“數字脫貧”“因病返貧”等情況的出現。各級黨員干部要避免“填表就來”“督查就來”,反之則不見人影的走訪調研模式,合理擺布時間和精力,經常到困難群眾家里走走看看,加強思想上的交流,推動觀念上的變化。
同困難群眾嘮嗑,目的不是聽“贊歌”,而是要通過“拉呱”,貼近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盼,了解各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注意從小事上聊起,在大事上落腳,多聊些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普遍關心的務工就業、產業發展、子女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問題,多聊聊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家庭瑣事,從家長里短的小事中看扶貧政策、上級要求的落實情況。同群眾“拉呱”要用群眾熟悉的語言講好政策,在溝通中建立互信,在交流中增進理解,增強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
想走進困難群眾心里,就要帶著情去、帶著心去,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離帶”。同困難群眾嘮嗑,要注意穿衣打扮,放下架子,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努力營造寬松的聊天氛圍,田間地頭、街頭巷尾、房前屋后都是嘮嗑的場所。嘮嗑要有“家常味兒”,少一些文縐縐的書面語,多一些土巴巴的大白話,讓群眾聽得懂、喜歡聽。要敢于正視問題,不回避問題和矛盾,更不能無視群眾的意愿訴求。要當好聽眾,多在傾聽呼聲上用心、在解決問題上用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出現一個人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