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時時刻刻與老百姓站在一起,了解他們的訴求,所思所想所盼。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著力解決“兩不愁”問題,主要是帶動貧困群眾進一步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在產業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紅薯、辣椒、水稻、畜禽養殖以及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持續做好旅游扶貧,提升貧困戶參與度;在就業方面,提高就業意愿,有針對性地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多措并舉拓寬貧困群眾就業渠道,增加就業信心,提高家庭收益。
2.聚焦“三保障”,進一步抓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農村住房安全及人居環境整治。教育方面,知識改變命運,傳播正能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證貧困群眾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醫療方面,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貧的重要保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買得起藥,提高健康指數。住房保障方面,讓貧困群眾有安全的房屋,常言說“有家就有溫暖”。
3.聚焦高質量脫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要嚴把貧困退出關,嚴格執行退出的標準和程序,確保脫真貧、真脫貧。要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適時組織對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4.干部群眾提升精氣神,擼起袖子加油干。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期,我們要保持決勝態勢。朝著今明兩年脫貧攻堅工作決勝目標勇敢追夢。
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由我省組織創拍的反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題材的30集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晚八點檔,首播就高居收視榜首,并在全省引發強烈反響。
《最美的鄉村》充分融入河北元素,真切生動地把燕趙大地美麗的鄉村風貌、怡人的自然風光和長城等文化遺產搬上了熒屏,正能量、大情懷!
《最美的鄉村》以黨和國家新時代“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重大歷史使命為時代背景,講述自帶時代注腳的共產黨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扶貧攻堅工作的故事,再現了扶貧一線的苦與樂,展現了扶貧干部和當地群眾同心協力、脫貧致富的奮斗歷程,彰顯了我省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決心和實踐成效。
脫貧攻堅是關涉人民幸福、國家發展的大事,這項工作容不得半點瑕疵,各級領導干部是這項工作的牽頭者、領路人,因此也就要求領導干部嚴守紀律、實事求是,切實把扶貧工作做細做實。對違紀的領導干部嚴肅處理,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負責,也是向各級領導干部敲響警鐘。
脫貧攻堅任務繁重,領導干部必須帶頭扛起重擔,狠抓實抓,一步一個腳印,苦干實干,而不是終日尋思投機取巧、抄近路。干部帶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讓貧困戶住上安居房,才能解決無住房保障貧困戶的心頭大事;干部帶頭做好扶貧產業,幫助貧困戶增產增收,才能從根本上讓貧困戶脫貧致富。
幫助困難群眾擺脫貧困,是黨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關系老百姓實實在在利益的大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敷衍。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切實把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帶領貧困群眾邁向小康。
脫貧攻堅支部黨日活動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我的幫扶生涯已兩年有余。回顧這兩年七百多個日夜,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是希望。從大形勢看,目前脫貧攻堅戰已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得以穩定脫貧;從小環境看,身邊老鄉們陸續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農村危房是肉眼可見的減少,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老鄉生活越來越好。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攻堅階段,看見了前方黎明的曙光,就越要保持頭腦清醒、意志堅定。眾所周知,脫貧攻堅戰越到后期難度越大,任務十分艱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困難是想得到、看得見的,而人的主觀能動力卻是無法估量的。就我個人而言,如何落實脫貧攻堅工作,總結了三點感悟:
提高認識,換位思考。“民為邦本,未有本搖二枝葉不動者”,與村民打交道,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課。剛接手扶貧工作與駐村工作時,我還是有些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僅按工作要求機械化講讀政策、張貼資料。后來與他們接觸多了,了解了更多情況,才明白扶貧走訪若僅僅停留在“走形式、做樣子、算好賬”,是不能實現脫貧目標,走上小康之路的。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完成工作,更要心換心地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深入他們的生活中去,切切實實的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用心關懷,用腦謀劃。兩年來的多次走訪,讓我切身感受到了農村對于人才的渴求,農民對于知識的渴望。很多人都很想創新生活、改變自我,但是苦于曾經教育匱乏,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只得日復一日重復掙扎在貧困線上,不敢前進也不知道怎么前進。“扶貧先扶志”,先用我們的知識和資源,帶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努力改變生活,尋求進步,為他們謀劃致富之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杜絕“等靠要”。“治貧先治愚”,向貧困群眾宣傳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保障貧困家庭的小孩能夠接受有質量的教育,重視家庭教育環節,引導形成“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家庭氛圍,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立足根本,活用政策。身為一名國家干部,要清晰地認識到,脫貧攻堅的戰場,并不是僅靠單打獨斗就能取得勝利的,黨和國家才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一系列脫貧攻堅的政策才是我們致勝的法寶。然而,政策的解讀與實施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文化的差異、認知的區別讓不少政策都成為了“千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以小額扶貧信貸為例,不少人對于小額扶貧信貸還停留在欠錢還錢的意識階段,沒有認識到一筆無息的啟動資金對于自身的重要性。對于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我們不僅要做到充分理解、扎實推進、穩穩執行,更要結合貧困群眾自身條件,靈活施策,科學規劃,決不能讓國家資源白白浪費。
脫貧攻堅戰已到了關鍵時刻,對于所有貧困戶來說,每一天都是新的希望,作為其希望的領路人,通過實際工作使其脫貧致富便是最大的幸福。為了這個目標,主動學習相關政策知識,積極思考貧困戶未來,積極協調,認真工作,時刻牢記自身肩負的責任使命,不弄虛作假、不輕浮急躁,堅決做到不掉鏈子,不扯后腿,為了老鄉們的幸福生活盡自己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