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林業工作發展成就總結回顧
三、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不夠解放,開拓創新意識不強。相關部門對林業的關注、重視、支持、參與程度還不很高,部門辦林業問題比較突出,林業的基礎地位和公益性難體現。林業部門的干部職工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市場意識淡薄,林業單位和職工收入較低,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廣大農民群眾和林農對林業的認識不深,主動參與性不強,保護意識低,對林業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缺乏全面科學的理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
(二)林業體制落后,技術力量薄弱。鄉鎮林業站承擔著林業各項任務落實和執行的重要角色,受鄉鎮政府和林業局雙重領導,管理不便、工作任務繁重,工作人員嚴重缺編,技術力量嚴重不足,林業實用技術推廣有所滯后。
(三)林業產業發展緩慢,林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較低。林業產業政策不活,林產品單產低品質差,品牌意識不強,地方特色不明顯,產業協會發展緩慢,抵御風險和災害能力弱,產品的包裝、加工、銷售落后,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產業化程度不高,林農收入低,林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貢獻率不高。
(四)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林地生產力低,木材供應能力有限。我縣有林地面積近198.7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9.48%,但森林資源結構極不合理,防護林、經濟林比重大,用材林、薪炭林面積小,天然林面積大,人工林面積小,純林面積大、混交林面積小。同時,林地生產力低,木材產出少,社會發展對木材的需求壓力較大。
(五)林業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發展后勁不足。由于縣財政收入較少,財政轉移支付有限,林業重點工程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中央投資預算標準較低,又不能隨著物價上漲而上調預算標準,還有部分工程(如退耕還林)沒有預算管理經費,造成林業建設資金嚴重短缺,嚴重影響著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和我縣林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今后工作措施及改革方向
黨的十七大確定了科學發展觀,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科學發展觀首要的是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根本是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履行建設生態文明重大使命,推進現代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是當前林業的歷史命題。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荒漠生態系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肩負著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重任。當前,生態問題已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大威脅,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延續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態差距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態建設是實現科學發展最大最艱巨的任務。
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和生態產品的主要供應部門,科學發展觀給林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要站在戰略的高度,認識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林業工作產生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認清科學發展觀帶來的機遇,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做大做強林業事業。為使林業發展更具系統性和可預見性,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貢獻,XX年至XX年年,縣林業局組織有關設計單位和技術人員,先后編制完成了《**縣林業中長期規劃》、《**縣公益海—孟獲城森林公園規劃》、《**縣干果發展規劃》和《**縣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規劃》等報告,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發展制定了宏偉藍圖。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林業發展思路。根據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及時調整林業發展思路,充分認識林業的基礎地位和公益性特點,科學處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準確定位林業發展方向,抓住各項政策機遇,堅持科學發展,以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和強化資源管理為手段,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以努力構建三大體系林業為目標,著力建設現代林業,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繼續深化改革,增添林業發展活力。積極探索適合我縣林業發展的基層林業站管理機制、國有林場發展改革機制、林業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機制、科學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現代林權改革機制等,充分調動廣大林業職工和林農積極性,不斷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激發工作激情,不斷提高林業生產力和工作效率,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加快林業科學發展。
(三)著力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提高林農收入水平。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林業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充分利用我縣水果、核桃、板栗、花椒、茶葉等所占面積大的林地優勢,運用先進的林業生產加工技術,著力提高林產品單產和品質,加快綠色林產品認證和基地培育,形成地方品牌,提高知名度,鼓勵發展產業協會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擴寬銷售渠道,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積極引進企業進行林產品包裝、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林產品附加值,積極引導速生豐產林、干果規范化生產管理、森林生態旅游業等新型產業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共贏的目標。
(四)重點強化森林經營,努力提高林地生產率。我縣宜林荒山逐年減少,今后要將重視造林數量轉變到主抓造林質量和加強森林經營上來,大力加強造林地和中幼林管護、森林撫育采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各項森林經營工作,運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手段,不斷調整優化森林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著力提高單位面積活立木蓄積量和林地生產率,為林農增加經濟收入,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木材和林產品,不斷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滿足人類對森林資源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