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善化寺導游詞(精選3篇)
山西善化寺導游詞 篇1
大同善化寺就在大同市區,所以和同事一起去看了看,因為正在維修沒有開放,同事找了熟人帶我們進去參觀。里面沒有鬧哄哄的人群,感覺很不錯。不過出來的時候看見幾個老外進去,大概也是關系戶的客人吧。善化寺20xx年大修過大雄寶殿,我居然沒有看出來。殿內彩色的壁畫沒有拼縫(據說是先切塊后拼湊的),大殿的梁柱都經過做舊處理(內里用的是新木頭),不過內行一指點,果然發現雖然舊,但是絕對不破,好得很。比較意外地發現山門外有五龍壁(算是影壁吧?),很少有文獻提及這塊五龍壁的呢。雖說比大同的九龍壁的規格小了將近一半,但是也很壯觀!
善化寺俗稱南寺,創建于唐,遼末毀于兵火,金天會六年(1120xx年)有過一次大規模重建。寺內中軸線上布置有山門、三圣殿、大雄寶殿,西側有普賢閣。三圣殿與山門皆金代遺構,三圣殿內出現移柱作法。減柱、移柱成為遼金建筑中常見的作法。
大雄寶殿建于遼,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結構為殿堂與廳堂混合型。殿內佛壇上供奉五方佛(東西南北中為五方),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為使謁拜空間開敞,將中部內柱減除。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臺,左右設有鐘鼓二樓。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
因為一般進了殿堂都不許拍照,所以盡管有熟人領著,俺也遵守佛家法規,沒動過拍照的念想。
山西善化寺導游詞 篇2
善化寺俗稱南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內西南善化寺隅。始建于唐。玄宗時稱開元寺。五代后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后部高臺之上。
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臺,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正中供有五方佛像,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 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建于金代天會至皇統年間。正面佛壇之上供有“華嚴三圣”佛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西為普賢菩薩,東為文殊菩薩,故而此殿稱為三圣殿。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檐九的兩層樓閣,高高聳立于寺院之內,建于金代貞元二年。樓閣坐西向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
山門位于善化寺最前沿,也稱正門,門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群,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門,中為三圣殿,后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為文殊閣遺址,右為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筑高低錯落。
全寺占地面積約20xx0平方米,整個布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善化寺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圣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后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寺院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寺內還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到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御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
山西善化寺導游詞 篇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古稱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包括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恒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這座有著獨特自然地理條件的城市,歷經多年的投資與建設,城市綠化與園林覆蓋取得明顯效果。20__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國家住建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