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大佛景區導游詞(精選3篇)
千山大佛景區導游詞 篇1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你們旅途辛苦了,我是錦州國旅的導游員,我叫__大家就叫我_好了。請允許我代表國旅的全體員工誠摯地歡迎您到錦州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工作努力奮斗的目標,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請及時與我取得聯系,我將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同時,也希望您對我的服務提出建議和批評,預祝各位在錦州完的開心,愉快,簡要的為大家介紹今天的行程安排,我們今天到筆架同風景區游玩,坐車大約半小時的行程。
錦州市位于遼寧省西部,面積10301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香港那么大(香港面積107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40平方公里,人中為296.8萬,市區人中為75.6萬有漢,滿,蒙古,回,朝鮮26個民族。錦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據考證,數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錦州最早稱徒河,據傳虞舜時就已筑城。歷代給錦州留下了許多遺址,墓葬及歷史文物。錦州是歷代兵家必經的戰略要地,是明清大戰的主戰場,又是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的主要戰場。錦州開發區是中國東北開發區最便捷的進出海口之一,是遼西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它規劃開發面積5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7平方公里,主要吸引各方面資金興辦面向國際市場的技術密集型工業企業,興建高級賓館,飯店,商場,別墅,游樂中心其中筆架山風景區以其得天獨得厚的旅游資源成為旅游度假區,筆架山風景區位于錦州本南沿海地區,距市中心有37公里。筆架山海拔76,南北長4華里,規模顯然遜色于內地的名山,但因其危立于茫茫渤海之中,所以登臨遠眺,卻別有一番情致。若晴日,波平浪靜,金光萬道,若凌晨,煙霧迷離,赤橙黃綠,變化萬千……既久,心胸則如大海一樣坦蕩,確有“閣中開明月,窗里發云霧”之妙處。
景區內有大筆架山,小筆架山,天橋和海濱浴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山上還有筆峰山門,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和一線天等景點,各個景點都有美妙的神話,傳說,世代傳誦使人浮想聯翩,那么筆架山是怎能么形成的呢?傳說遠古時候,這里原是一片_,后來二郎神擔來兩座山放到海里,才形成大小兩座海島,也就是今天的大小筆架山。那么,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大小筆架山,好了,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下車隨我來。
大家請看,近海處有一座海島,亭亭兀立于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云纏霧繞巍峨矗峙。因狀如筆架,故得名筆架山,每當旭日噴薄面海,筆架山身披萬道霞光,被流金閃動的大海哄托著,遠遠望去,司令員似項天立地的長毫,被誰揮動著,書萬般神奇。這奇觀,便是前人稱謂的筆峰插海,是錦州八景之中的佼佼者,清翰林院陸善林曾有詩贊成日:筆尖端端聳碧天,峰頭雨后起云煙,插來倒影_里,海浪翻波納川。大筆架山距海岸有1600多米,天橋是連接筆架山和海岸的紐帶,所以素有“筆峰插海”天下一絕的美稱,除筆峰插海之外,錦州八景還有:石棚松景,紫荊朝旭,虹螺晚照,錦水回紋,湯水冬魚,凌河煙雨,古塔昏鴉,即為清初之來的錦州八景。
大家再請看,我們身長后的這兩位仙女的雕像,旁邊還注有“仙女造橋”四個大字,我想您一定會猜想這橋必然是仙女建造的。那您為什么樣不問一下這兩位臥著,而另一位是站看的那位手里還捧著什么。這就要從一個迷人傳說說起:相傳,在很以前,有兩位九天仙女駕著五彩祥云來到大,小筆架山(在大筆架東北而2.5公里處,另有一小島,名國小筆架山)的上空游玩,俯視一看,這兒的水奇秀,立刻被吸引住了并想把陸地和海島連接起來,造福人間,于是姐姐便在大筆架山修養,妹妹在小筆架山個橋,約定在五更前把橋修好,姐姐生性剛強,不怕困難,她的滴滴汗珠落在海里,變成了一塊塊石子,終于在天亮前把橋修好了,姐姐擔心妹妹,變去看她,見修了一半就累的睡著了,因天將明,組線急忙捧了把土,灑向沒修完的一段,所以至今,大筆架山的天橋是石子的,而小筆架山的天橋一半是土堆的。當然這是傳說,不是為據,但人們還是為了紀念姐妹兩個人,為她們雕刻了門像,根據這個傳說,所以站著的就是勤勞的姐姐,臥著的一個當然是貪睡的妹妹,好了,我現在告訴大家,天橋的真正建造者是海浪,它是由海浪的沖擊而成的自然通道,它隨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是潮汐運動的結果,海水漲潮的周期大約為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此間,海水漲落兩次,大家再看,雕像不遠處的那口淡水井,井深約4米,直徑約1米,可別小看了這口井,您看它離岸邊只不過50米,井水不是如海水有咸味,而是甘甜爽口,是附近居民的主要水源,也是靠海最近的淡水井,據說,此井建于1912年,修山進由天淡水不足,主持個修山的道士便下山尋找水源,在海邊以現泉眼并打造水井,井底東南角與大海相通,打井人便用巨石將其堵住以阻止海水灌入。井壁用山上青石砌成,井水為北部山坡泉水匯集而成,離海如此之近的淡水井堪稱筆架山“一絕”。
千山大佛景區導游詞 篇2
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它的最高峰叫仙人臺。仙人臺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傳說,古時候千朵蓮花山有九百九十座山峰。在一座山峰腳下,住著—戶人家,一家人勤勞善良,靠在荷塘里打魚養藕過日子。這家有個孩子,從懂事的時候起就迷上了下象棋。他一年一年地下呀下呀,一年一年練呀,他的.棋藝終于成熟了,方圓幾百里的棋手們都下不過他,人們稱贊他是“神手棋童”。人怕出名。“神手棋童”的美名,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東海蓬萊仙島。島上的棋仙聽說了夕很吃驚,心想:我棋仙是棋藝之王,人間的小孩怎能為“神手”呢?東海棋仙就背上棋囊,乘著蟠龍直奔東北千朵蓮花山來了。棋仙來到山下荷塘旁,看見棋童在抓魚,就大聲叫開了:“哎,小孩,聽說你的棋藝過人,我是東海棋仙,特意前來和你下一盤,你敢和我比試嗎?”棋童一聽,心想:我的棋藝怎么驚動了棋仙,我和他比不比呢?他正在拿主意,棋仙又說:“如果你不敢比試,你就別讓人夸你是什么‘神手’啦!”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來,可惹急了小棋童。他是個不服輸的孩子。他也學著棋仙的口氣,大聲地回答:“棋仙,既然你從很遠的仙島趕來了,怎能讓你掃興而去呢?那我們就比試比試吧!”真要賽棋啦,棋仙卻又出了個難題。他說:“下棋可得有個條件,我是仙,不能在你們。人間落腳;你是人,也不能到我們仙境去。咱倆到哪兒去比呀?”
棋童聽明白了:這是不想和我賽棋啦,哼,我今天偏要和你神仙比個高低。棋童靈機—動,說道:“這好辦,咱倆在人間和仙境相接的地方比。”棋仙連問道:“在什么地方?”棋童手指東南方說:“我家東面有座最高的山,那山頂就是這樣的好地方。”說到此處,棋童板著面孔說:“可是我也有個條件:如果你輸了,就得留在人間;咱倆換一換,我去仙島,你看怎么樣?”棋仙被棋童。“將”住了。他手搭涼棚仰首住東南望了望,就見那座山峰又高又陡;團團云圍著山腰轉,山頂接著天。棋仙暗想:那么高的山,我的蟠龍都難上去,這小孩子要上去就更難了,我何不答應他的條件?棋仙高興了,微笑著說:“好吧,你能爬上山頂我們就賽棋。我先走,如果我在山頂上等三個時辰你還不到,就算你輸了。”說完他騎著蟠龍走了。 一眨眼,棋仙不見了棋童忙從荷塘早掐一朵十瓣蓮花扛在肩上,朝那座高高的山峰走去。一路上,棋童蹦著跳著,很快活。渴了、餓了,他就吸一下蓮花的莖頭。清清的蓮汁蜜糖似的甜,渴口牙餓呀都沒了。小棋童精神十足。轉眼就到了山腳下,他又使勁地吸了—口,就向山上爬。他爬呀,爬呀,爬累了,就吸口蓮汁。再爬,不知過了多少個時辰,他才爬到半山腰。蓮汁被吸干了,那朵十瓣蓮花從他肩頭落地上。他也沒有力氣了,一下子坐在蓮花瓣上昏睡過去了。
再說先走的棋仙,他騎的蟠龍飛到半山腰時也累得飛不動了,趴在半山腰上大吼大叫。棋仙急得扳龍角、拍龍尾,可那蟠龍卻怎么也不能動彈了。棋仙只好讓它趴在半山腰,自己向山頂爬去。正在半山腰昏睡的棋童忽然覺得身下忽忽悠悠地:在動,兩耳邊生風。他睜眼一看,身下的蓮花變大了,正托著他向上飄起。蓮花向上飄呀,飄呀,飄入了云端,飄到山頂停下了。棋童高興地跳上山頂那塊最高的怪石,就見棋仙哭喪著臉才從南坡爬上來。、棋童笑嬉嬉地問:“棋仙,是你等了我三個時辰,還是我等你呀?” 棋仙這回可沒臉說大話了,只好把話叉開,說:“咱倆賽棋吧。”他倆坐定后,棋童在怪石上畫下棋盤,棋仙從棋囊中耿出棋子。這一凡一仙就下起棋來了。不知他倆下了多少個時辰,也不知人間過了多少個年頭,既看見棋仙輸了落為凡人,也不見棋童贏了升為神仙,卻見托棋堂上山的十瓣蓮花變成了十座山峰,使原來的九百九十座蓮花峰又多了十個伙伴。從這,才得名叫千朵蓮花山。 那蟠龍早已餓死在半山腰,化成一棵老松樹,人們叫它“蟠龍松”。棋童和棋仙下棋的這座最高峰就叫“仙人臺”了。直到今天,登上仙人臺,人們還能見到那棋盤和棋盤旁一些五色石子,那就是當年小棋童和棋仙賽棋的棋子。每當月亮圓時,深夜里站在仙人臺下,人們還能聽到棋童和棋仙在那兒說:“將!跳馬,吃車!”可是細看看,什么人也沒有,只有聲音。不信,你去聽聽。
千山大佛景區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千山,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千山,又稱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奇峰、巖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仙人臺,又名觀音峰,位于南部游覽區諸山脈之 巔,大安、中會,香巖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衛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余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臺,修建成仙人臺。
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臺"三個篆字,系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