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景區導游詞(精選3篇)
昆明景區導游詞 篇1
昆明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氣候四季如春,鮮花長開不謝,風景四季如畫,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昆明各類旅游設施齊全,是國際著名的風光旅游城市、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
昆明全市土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9萬公頃,湖泊面積377平方公里。全市范圍是高原紅壤地區,適宜種植稻谷、小麥、蠶豆、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烤煙、花卉、蔬菜、油菜等經濟作物和桃、梨、蘋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經濟林木。市域內有林地面積102.6萬公頃。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20°45′、北緯25°2′。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城枕群山廓面湖,山川風景堪畫圖”。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是極負盛名的“春城”。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昆明氣候濕潤,終年蒼翠滿城,花枝不斷,四時如春。優越的氣候條件使400多種花卉在昆明1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競相開放,其中尤為茶花、蘭花、杜鵑花、報春花馳名中外。昆明植物園是植物花卉薈萃之地,有近4000種熱帶、亞熱帶植物,以茶花最為著名。土特產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醬、香蕉、菠蘿及菠蘿蜜等。
昆明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滇池、石林、翠湖公園、云南民族村、金殿公園、西山森林公園、九鄉風景區、圓通山、大觀樓、筇竹寺、世界園藝博覽園等。炮臺、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海口體育館等景點。
昆明景區導游詞 篇2
品字三坊是云南省風景名勝,即指昆明市金碧路中段的金馬、碧雞二坊及三市街的忠愛坊,因其分列東、西、北面三坊成“品”字而得名,是古滇文化獨特的象征,被譽為昆明古建筑一絕,視為名城――昆明之驕傲和標志。
品字三坊。金馬碧雞坊位于昆明市中軸線的三市街與金碧路交叉口,高12米,寬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壁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相配,成為昆明鬧市勝景;南與建于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顯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品字三坊”均為傳統木結構建筑,一高兩矮,高峻挺拔,雕檐彩繪,渾然壯觀,聳立于古城中心,以五華山相對,形成一方名勝,具有很高的歷史性、藝術性、科學性,為云南的重要古建筑群。
昆明景區導游詞 篇3
七彩云南,位于昆明至石林公路旁,距昆明12公里。它是諾仕達企業集團投資興建的集旅游、休閑、觀光、餐飲和購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游企業。是云南唯一零售商場示范單位。
來自全國各地的旅行團,幾乎都會被導游帶到“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慶灃祥”茶莊,還有各類購物館:銀飾、玉器、土特產、中藥材等。在那里,商品明碼標價,貨真價實,開具發票。
七彩云南是三國時諸葛亮帶蜀軍安營扎寨的地方。有《題“七彩云南”昔日武侯扎營處》詩云:“渡瀘兵勢壓南圻,諸葛神機此指揮。柔遠從來非好殺,信需谷德助軍威。”(《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原注:谷,生也。)傳說諸葛亮第一次擒拿孟獲時天邊突然出現七彩祥云,諸葛亮觀之以為這是老天暗示:須得七次拿得孟獲,才能真正收服此地人心。于是有了這“七擒孟獲”的典故,也有了七彩云南的由來。如今武侯扎營處成了七彩云南一景。
還有一種說法:云南,意為“云嶺之南”,又稱“滇”。相傳在遠古時候,上蒼在中國的西南方向撒下一把熱土,形成綿綿群山;傾倒一碗瓊漿形成了星羅棋布的湖泊和縱橫交錯的河流;呵了口仙氣形成七彩云朵。
七彩云南是昆明七彩云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是集旅游商品生產、購物、餐飲、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游企業。七彩云南位于昆明市東南約20公里處,是一個占地36000平方米的大院。院的中間是許愿池,池畔綠樹掩映,池水清澈見底,池中有七尊三國人物的雕像,從北到南分別為趙云、關羽、劉備、張飛、諸葛亮、孟獲和關興。許愿池的南北西三面環池而立的`分別是慶灃祥茶莊、翡翠珠寶商城、工藝品館、土特產館、名藥館、植物精館和怡心園大酒店七處餐飲購物店,都是金頂白墻傣族風格的建筑。東面則是流光溢彩,獨具云南特色的七彩云南的大門樓,上面有啟功的題詞“七彩云南”。
在西南兩面購物店的身后還有一處名園——七彩云南孔雀園,園中風光旖旎,景色秀麗,茂林修竹,小橋流水,馴養孔雀千余只。七彩云南被譽為亞洲最富麗的旅游勝地,是云南省旅游局重點推介的景點之一。
七彩云南的真實面紗:由于云南旅游市場翡翠價格的混亂,七彩云南建立了企業《翡翠分級和評估標準》,全國統一定價,誠信經營,絕不二價,以自身標準帶動云南翡翠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