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孩子們,你們好》
25、兒童是易受沖動的人,他們的全部興趣都在今天的快樂和滿足上。可是我們卻要使他們今天的生活服從于準備走向明天的需要,即服從于準備參加為了的多反面的·豐富的社會活動的需要,并且,我們深信,這種準備將給他們帶來幸福和真正的快樂。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消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的這種矛盾呢?我們應該指引他們走上自我教育和自我教養的道路。
26、在一個人道主義的社會里,教育只能是人道主義的。使兒童對教育過程產生好感,使他們成為我們在教育他們中的自愿助手―――這是人道主義教育的主要原則。
27、交往―――是人們生活的主要之點。使兒童得到與我們交往的快樂:共同認知·共同勞動·游戲·休息的快樂―――這是人道主義教育的主要方法。
28、成人的日常生活和相互關系的性質―――這是未來的人的個性賴以形成的環境。因此,極為重要的是,要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相互交往,盡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符合我們力求使兒童樹立的那種理想。80年代的教育者應該是21世紀人的榜樣。
29、人對人們的信賴,人對自己的生活的立場的信心―――這是人與人之間富有人生樂趣的交往和使個性升華的本源。因此,我們必須愛護和發展兒童對我們―――自己的教育者·對自己的同學·對人們的信任感和對自己的信心。
30、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平等的和互相關心著的人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過程應該貫穿對每一個兒童個性的尊重,應該使兒童養成關心同學·親人和一般的人們的感情。
31、只有在使人能感到自己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是自己人,只有在他既不人為地被抬高,也不人為地被貶低的社會里,人才能顯示和發展自己的一切才能和天賦,并成為幸福的人。在對兒童的教育里中,也應該使他們感到是所生活的社會中的這樣的一員。
32、兒童是感情容易沖動的人,他們很難理解我們。但我們教育者有義務去理解兒童,應該在考慮到兒童內心活動的情況下擬定我們的教育計劃。
33、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解決教育任務的一切具體場合,都應該表現出明智·有遠見·合情合理和耐心。
34、對兒童富有同情心·體貼入微·心底善良·愛·溫和·直爽·樂于幫助·休戚與共,這一切應該是我們教育者的行動指南。同時,還應該把這一切與對自己和兒童的嚴格要求,對年輕一代的責任感和關心祖國未來結合起來。
35、我們應該堅決摒棄與人道主義教育相對立的和抑制兒童個性發展的權力主義·強迫命令及其種種表現形式,入訓斥·辱罵·傷害自尊心·譏笑·粗暴·恐嚇·暴力等等。
36、無論他們的知識水平有多高,他們畢竟是兒童,對他們來說,玩就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
37、知識是否會急劇地改變4歲,5歲,6歲的兒童,也許還有7歲,8歲的兒童天真爛漫的天性,即奪去兒童的童年呢?雖然這一年齡的兒童能夠掌握不少內容很像樣的知識,并且也渴求獲得更多的知識,但他們并不會因此而就會成為很嚴肅·認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