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討好全世界》讀書心得(精選5篇)
《不想討好全世界》讀書心得 篇1
汁水豐富地活著其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知道自己還能痛快地哭,痛快地大笑,何嘗不是充滿魅力的一生。就算你一把年紀了,還能那么感性甚至有點敏感,也不見得就是壞事。所謂成熟一方面似乎就是接近麻木,對什么都無感,或者裝得無所謂。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電視里,我見不得男人哭,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男人。可能因為少見,或者多是近乎崩潰的狀態,記得《深夜食堂》拋棄女兒的父親,看到女兒再次成名演電影的時候,在稀稀拉拉的電影院里,對著一對談戀愛的情侶,泣不成聲地炫耀銀幕上的就是自己女兒,那一幕差點讓我這個幾年不掉淚的男的,留下眼淚。
《不想討好全世界》這本書有個雞湯味道很濃的書名,但是內容卻是走的硬派煽情的路子,就是抖一個機靈,再煽情一下;罵一句操他娘,再來一句深情。這種寫法集大成者基本就是當紅辣子雞張嘉佳了。目測這種“瀟灑又癡情”的浪蕩公子的路線可以俘獲很多女子的芳心。
很明顯,戴老濕就是這種人。
看名字里就帶著咸濕的意思,老師又是很正經的形象,所以這個名字就是一個謎一樣男子。
以上調侃,回到內容本書,我覺得拋開雞湯的書名和文案,這本書是本好玩的書,雖然文筆略顯嘮叨,但是的確算是上乘之作,你可以毫無障礙地一篇一篇讀下去,痛快。然后,多是身懷絕技,又悲劇似的人物,他們充滿力量,卻被現實逼著,爆發出一種“孤獨而悲壯”的美感。絕對不是“我有一個朋友”似的吹牛打屁,而是真正感動了戴老濕,當時可能真的是鼻涕眼淚一把,然后文藝青年之心,有種不吐不快的飽滿的創作欲望,然后他擦掉鼻涕眼淚,開始用筆和紙一句一句寫下自己的感動。這個謎一樣男子應該還是挺帥的,略文藝。以上又是我胡思亂想,不能當真。
這篇東西寫得不三不四,因為我一點也不想掩飾我對作者的喜愛,在這個雞湯改變一切的世界,還能寫寫段子,把故事寫下來,我覺得就是可愛得很。然后筆下的這些人,都是俗世奇人。或者在某個時刻出現在你的記憶里。就像《功夫》里的幾個絕世高手,他們平時可能就是賣苦力的,或者是個裁縫,但是卻有一手絕活。其貌不揚,偶爾做出一件讓人津津樂道的事情成為傳奇段子。
我希望戴老濕繼續寫下去,寫得再精練一點,細節也更出彩一點。等到了一定年紀和一定積累,視野格局會大有不同。再一開口,再一下筆,一席話,必然讓人受益匪淺。
《不想討好全世界》讀書心得 篇2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由無數成功人士,例如郭敬明,所聯手打造的“小時代”。過去的時代是大時代,那里有大手筆,大情懷,大理想,大格局,大氣度,人們都想活得“大”,人們把自我認同于很大的東西,雖然人們不免被“大”所碾壓、所犧牲,犧牲了個人的小幸福,但是“大”有“大”的意義;但是在小時代,人們只想與時代俱“小”,年輕人只想追求吃喝玩樂,以及比周圍的人更“成功”,他們不再渴望“大”的“意義”,他們只想要“小”的“意思”。為了達到這種“更成功”,小時代里的人,普遍變得比他們的父母輩甚至十年前的那一代人更精明,更會算計,更懂得利用游戲規則,于是就成了更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但是,戴正陽筆下的這些“小”人物卻沒有選擇與時代俱“小”。他們在或艱難或庸常的生活中,仍然在其身上保留著大時代里生活過的氣息,這種氣息被可以翻譯作理想、情懷,甚至是“江湖氣”,也可以被詮釋為“俠義精神”。千古文人都有俠客夢,但戴正陽筆下的這些小人物并不是天生就想做俠客的,只是性格使然,脾氣使然,習慣使然,也可以說是命運使然。他筆下的許多人物都有一種骨子里的仗義,有一種《大宅門》里頭白景琦那種混不吝的感覺。比如那個外表好色、喜歡吹牛的法務人士瀟灑哥,在遇到企業員工在非洲遇襲身亡時,愣是背著公司要賠40萬的標準,偷偷給受害人家屬那兒多賠了3萬元,不惜冒著被辭退的危險。還有那個出租車司機,出于好心拉了傷員去醫院,可沒想到傷員死了,家屬卻硬說是他撞的,他只好認倒霉,卻不后悔當初救人的初衷。
因此,在我看來,真正的小說家或說書人都是孔子所謂的“仁者”,他們都是愛人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蕓蕓眾生就生活在我們周圍,但沒有“故事意識”的人,就不會把他們當一回事,看不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那些不如我們混得好的人,我們甚至是不屑一顧,冷漠對待。但小說家愛人,愛每一個有故事的人,愛他們的平凡生命中的寶貴品質,愛他們的喜怒哀樂,盡管你可以說,他們的“愛人”是功利的,因為他們想從其身上“榨”出些故事來。但如果沒有這些講故事的人,這些平凡的、毫不起眼的人又有誰會注意呢,他們的存在感在哪里呢?
歷史是王侯將相、英雄豪杰的歷史,野史是才子佳人、土匪強盜的野史,只有fiction(小說)是平民英雄的舞臺。戴正陽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幾個故事,就是書寫了這種平民英雄。一個是《少年壯志不言愁》,描寫了一個勇敢無畏的人民刑警老雷,為了要破獲黑社會販毒案,不惜做了臥底,還為此染上了毒癮,然后變賣家產、一貧如洗,不僅不被警察同事們所理解,最終在多次往返戒毒所之后身心疲憊的內退,而且還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為了破案而喪失了父子情。他就像電影《無間道》中的臥底陳永仁,永遠生活在無間地獄中,痛不欲生卻不被人理解,這樣的平民英雄在現實中必有其真實原型,讀來“長使英雄淚滿襟”。
另一個全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就是《書店故事》,這個故事由一個大故事內套兩個小故事構成,簡直一個文字版的俄羅斯套娃,其構思之巧妙令人稱奇,“鯉魚”和“蛤蟆”這兩個水中生的動物,卻分別講述了兩個具有這種動物特性的小人物,讀上去也是工整有趣,尤其是鯉魚(李魚)的故事更是蕩氣回腸:李魚是一個浪里白條式的青年漁民,俠義心腸,不僅幫窮人家打撈兒子的死尸,分文未取,最終在一次營救自殺婦女的女兒的過程中不幸遇難,只在報紙上獲得一個豆腐塊大小的報道。我的復述遠不能反映這幾個故事的精彩程度,故事人物雖“小”,文章篇幅雖“小”,卻在其中透露出那么一種“大”來。
最后我來談談戴正陽新書的幾個突出特點:第一,文筆老辣。他的文字有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讀起來朗朗上口,能感覺到作者年幼時必定深受傳統章回體小說之影響。
第二,貧嘴京片子。能把小說寫出京片子的感覺并不容易,往常我們只有在北京籍作家諸如老舍、王朔、王小波筆下才能讀到用地道的北京話寫出的小說和戲劇。
第三,故事性極強。所謂故事性,說白了就叫“有看頭”,不是平鋪直敘,不是平淡如水,而是有料、有包袱、有起伏、有節奏、有始亦有終。這個特點按理說應該是故事寫手們手到擒來的技巧,然而現在很多人的所謂“暢銷小說”都太沒勁兒,要么讀完幾篇你也找不到觸動你的“點”來,要么就匠氣太重,恨不得拎著個板磚往自己身上硬拍出幾個慘烈的故事來。但是,這個戴老濕卻能于很多平常的故事中發現閃光點,再以他頗有節奏的筆法寫出打動人的情緒來。
《不想討好全世界》讀書心得 篇3
翻開《不想討好全世界》,真擔心這又是一本催眠的書,所以我機智的躺在床上,做好隨時倒下就睡的準備。
看第一部分“生活里沒有主角”六篇文章時,我從躺著的姿勢,漸漸變成了坐著。到第二部分“活著就是最好的答案”開篇文章《味道》,我已經按耐不住情緒,打開桌上的筆記本,準備寫點什么。在《剃頭》處,我就制止了想寫的沖動,因為我笑的根本停不下來。《酒話》之二“檢察官”,簡直就是真實版的偵察片啊,明明想起身喝口水,我都舍不得放下書。直到把全書227頁全部看完,我仍意猶未盡。讀后有怨言,三十二元八的書,還能不能多寫點東西啊,還能不能啊。
這本書真真是讓人看的喜怒哀樂都全了。倒數第二篇文章《俠客行》,從心之俠、行之俠,俠之夢三節,將作者的性情突顯出來。“知君憐我忠肝膽,贈此一片荊軻心”,如此俠心,必當支持。
何謂俠?
俠在人群里。
俠如何?
俠用筆,還原人物本色,有血有肉,有愛有恨,虛虛實實在人間。
這世上俠客都沒了嗎?
不,俠客仍在。
鐵路內退人員胡子劉是俠嗎?如果是,那俠以武犯禁,怎么破?
北京的士司機是俠嗎?如果是,那一句“別做好人,好人都活不長”,作何理解?
警察老雷是俠嗎?如果是,他又為何說出那句:“我不是英雄,我是狗熊”?
如果生活可以簡單的用對與錯來理解,那么是不是俠就容易分辨了。當面對各種現實、利益,道德漸漸淪陷,凡還堅持道義者,我都充滿敬意,道一句俠客不足為過。
李宗盛有首“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看完整本書,再聽聽這歌,各種心酸涌上心頭,無奈一句,生活不就是如此嗎?好像也是可以坦然了。
作者在自序里說:“今年,我終于開始安安生生地過日子。上下班,擠公交和地鐵,在招商引資的酒局里喝得斷片兒。網上嬉笑怒罵寫段子的時間少了,筆墨里冷嘲熱諷的東西也少了,裝孫子和二愣子的技能倒是熟練了起來。 ”得到了安安生生的生活,是不是就意味會失去某些我們曾經珍貴的東西,就必須得長成社會覺得我們應該長成的樣子呢?還是只是,我們自己告訴自己,生活需要妥協呢?
馮唐在《如何成為一個怪物?》里說:“我依舊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年輕的時候,這種樣子叫做有理想。到了我這種年紀,我媽說,這種樣子就叫做怪物。”
對,我就是喜歡著各種怪物,我希望怪物們堅持著自己的怪。作者說:“只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這就夠了。”如果我們說喜歡,很喜歡,作者會不會繼續寫下去呢?
《讀書謬論》里說,讀書的第一重境界是,為了愛情;第二重境界是,為了求知;第三重境界是,去了解。而我的理解剛好相反,讀書,首先讓我去了解,懂得無知才會求知,再能成全自己的愛。
“借著作者的文字,瞧瞧不一樣的故事,沿著旁人的視線,懂得如何生活。”這本書,做到了。
《不想討好全世界》讀書心得 篇4
《圍城》這本書我讀了很多遍這次讀完以后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范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后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并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不想討好全世界》讀書心得 篇5
閱讀是認知世界,吸取知識的重要方式。如何使孩子熱愛讀書,主動讀書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時刻關心的事。親子閱讀是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親子閱讀中不光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實對于我們家長來說也不失是一件陶冶情操,充實自己的有意義的事。
培養孩子閱讀我先從讓孩子自己選書開始,一開始不論孩子選的什么書,不論是漫畫,笑話還是童話故事,不論在我們成人眼中這種書多么的幼稚不值得一看,只要里面沒有血腥和暴力,只要內容是健康向上的我都會給他買回來讀一讀,看一看。我覺得最開始要讓孩子自己從心里愛上閱讀,而不是我們家長命令他讀一些我們自己覺得有用的書,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產生反效果。等到孩子慢慢喜歡上閱讀以后我才開始給他介紹一些我覺得適合他閱讀的,有趣的書。但是我說的這些都只是給他的建議到底要買什么樣子的書最后的決定權我覺得還是應該交給孩子。
而我覺得適合他的書我偶爾也會買下來,在他閱讀他喜歡的書籍的時候,或者在他玩的時候,在他旁邊靜靜的打開慢慢的看。有時候他就會好奇的停下手里的事,跑過來看我在干什么干的這么入迷,如果他感興趣,我就會放下書和他講講書里的故事,講到精彩的地方我就會停下來,當他問我:“后面怎么樣了?怎么樣了?”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我還沒有看到呢。他就會著急的自己拿著書去尋找故事的結尾了。
通過這些事我覺得孩子還是愛讀書,愛學習的,主是看家長如何去對待,如何去培養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