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師感言2篇
李教授將班級教育境界劃分為五個層次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比自己的班級教育管理充其量只能達到第四個層次,而第五個層次—關注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做人高尚)—往往是我沒有意識到的卻恰恰是最重要的。“高尚”,多么美好的詞啊!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從未想過這個詞會與學生掛鉤起來。但聽了李教授舉的幾個例子— 如何引導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我大受啟發:原來你對一個孩子說:“你是一個高尚的人”或讓一個孩子感覺自己是個高尚的人,其效果遠遠勝過苦口婆心的教育、嚴厲的批評、苛刻的懲罰。曾經有幾位教師說:“**老師,你真厲害,**班的學生都說最怕你了。”或許這些是贊美的話,但在我聽來總不是滋味。畢竟怕你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或許我的“兇”讓學生產生了懼怕感,但他們心里服我嗎?恐怕未必!學生表面上不敢違抗我的話,但他們心里一定有著不少的抱怨與不服,這些我曾經想過,可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教育方式。而今天,我學到了很好的一招—用真切的話語讓學生感覺自己是一個高尚的人,自然會去做一些高尚的事。現在我不敢說這個方法一定會有多好的效果,但對我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但愿以后不再聽到“怕”這樣的字眼,而是聽到“喜歡”“尊重”諸如此類更加溫馨的詞。
此外,胡東芳教授的報告從反思是什么、為什么反思、反思什么到如何反思四個方面充分地闡述了教師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記得胡教授的笑話“連猴子都會反思了啊”聽的我們忍俊不禁的同時更明白了人必須反思的道理。波斯納曾經指出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即教師只有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多反思多動腦,才能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成長。對比自己,我不是一個懶惰的人,我會每天思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問題,但這些僅限于淺顯的思考,缺乏深入透徹的研究。教學七年來也沒有記錄自己教學歷程的教后記,現在想想這可真是一大損失!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如果我現在開始動筆寫教后記,養成記錄教學感悟教學反思的習慣,相信這必將成為我將來最寶貴的財富。
宣鶴鳴書記把我引入了校園文化內涵及建設的思考,王彬教授把我引入了高考現狀與趨勢的思考,單中惠教授把我引入了中國教育改革與反思,王潔教授把我引入了如何改進課堂校本研修的思考……不同的報告給了我不同的視角認識和感悟當今的教育,拓寬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我不敢奢望自己會成為一名名教師,但我會努力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因為我要做一個高尚的人!
骨干教師感言(2):
XX年8月6日至21日,本人有幸參加了新一輪自治區級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在培訓期間,始終滿懷熱情,認真學習,聆聽多位專家講座,學習教學相關策略,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吸取精華。能積極參加班級研討活動,主動思索,積極探討。我會把所學到的教育理論和觀念,用到新的教育征程中。回顧這段時間的培訓歷程,發現自己的教育理論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升華,對于師德的理解有了新的感悟。
一、廣泛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