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禮儀
到一個新場合,面對一張張陌生面孔,拘謹之情也是常理。這種情況下,也時常出現在賓客入座后尚未上酒菜的那段時間。一些人會故作熟稔地托著下巴,作出一副羅丹式“思想家”姿態,以此掩蓋一身的不自然。或者,特別是一些女性朋友,會習慣于用手不停地整理自己的頭發來減輕被人關注的忐忑心理。還有一部分人會作出其它一些多余的動作,如拉扯臺布,檢查桌上有多少餐具以至于是否干凈。
總結以上幾種舉動,要么是漫不經心,或是閑散無聊,甚至于故作熟門熟路,扭捏做作之態,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優雅不見得非要光鮮奪目,其實歸納起來就兩字,自然。無論餐桌布置得多么美觀,身邊的人穿戴多么貴氣,環境多么得富麗堂皇,都無須慌亂,崇羨,心心念念只需記得兩字,自然。
你想坐姿端正,但又不顯得拘謹,可以將身體輕輕地靠在座椅靠背上,雙手自然地放在膝部。椅子不要放得距餐桌太遠,以免在進餐時不得不費很大氣力才能保證不讓食物掉在地板上。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適時地學會微笑,禮貌地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覺得自己在餐桌旁的舉動從容自然,為此而感到輕松自如。
在酒桌上,酒是否名貴,食物是否豐盛,盡管非常重要,實際都只是一種陪襯。它們游走于一切禮儀規范的邊緣,只是為了烘云托月地推陳出談話這個核心。因此,精于交談在良好的餐桌禮儀中顯得極其重要。它意味著在掌握吃喝技巧的同時又精通語言藝術,從而在別人心里留下一種特殊的印象,也間接推動了其樂融融的環境氛圍。
酒桌不是一個人的,是多數人的會聚,氣氛的調動需要每位賓客的積極參與。因此不要一個人沉默寡言,金口難開,枯坐一隅,這不符合進餐的禮儀。美國禮儀之后蒲愛梅說:“禮儀有一條不可破壞的規矩是你必須對鄰席談話。你必須談話,整個說起來就是這么回事。”與鄰座禮貌地搭訕是席間一切話語內容的起始。
但凡事都有條適可而止的界限。記住這個底線,切忌親密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以致忽而竊竊私語忽而哈哈大笑。這種神秘與爽朗的快速更替往往會讓旁人起猜忌心理。
話題是由一人興起,轉而在彼此間傳送的。所以與左鄰右舍交談時就盡量談論一些能得到多數人認同得并樂于參與的話題,這樣的話題不會太偏,避免了唯我獨尊,天南地北,神侃無邊的獨自漫游現象。
無論是有求而來,還是別有目的,都要避免在席間過多地談論工作,請求以及其它的合作事項,當然也不能絕口不提,最好是一帶而過,彼此心知肚明。酒酣耳熱,盡興極歡之時,事情也就順理成章地落實了。頻頻露骨的提醒反倒壞了大事。
其實,酒桌上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目的,是可以拿來顯擺的。那便是交友。酒逢知己,這層意思需要更多精力去渲染,全方位地做好了這點,其它的也就水到渠成達到了預期效果。
賓客要說話,引起周邊人的聊天興趣,令場面活潑有趣。這個動機是要有的,但尋求的方式也要妥當,因人而異;蛟S某些方面的話題對發話人很是得心應手,并樂于侃侃而談,或者總以為自己熱衷的別人也同樣感興趣。其實,如果真得一意孤行地這么認定的話,極有可能壞了氣氛,甚至出現冷場,結果就是一人在那天馬行空地自語。酒桌是一個適合聊天交友的場合,但不是是隨意的,是有規矩有方圓的,得懂得察言觀色,了解人心。話說上那么一兩句就得估摸清楚是否受歡迎,要學著見機行事,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