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禮儀
抓住了話題的核心,就要開始潤色話語,突顯一個人的口才。當然,這不是辯論賽場,無需飛流直下三千尺地綿綿不絕,直擊對手要害。要溫和,就是記住這兩字。哪怕是樁驚天動地的大事,前所未聞的奇事,也不可一驚一乍。溫和的話語,就像涓涓流水,無聲細膩卻包羅萬象。要說的話,要表達的意思都是可以在循序漸進的有條不紊中得以體現的。溫和是一種氣質與智慧,不動聲色卻蘊含著無限魅力。它不至于鋒芒畢露,也不讓別人小看自己,是一種保全了自己又迎合了眾人的無為而治。它又總是語言得當,不卑不亢的,時而的詼諧幽默又都是那樣自然,沒有一絲一毫做作的。但賓客的才華、修養與交際風度卻已經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酒,是繼語言之后的又一大程序與學問。它們有個共同點,都不是停留于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在交際實踐中逐步領會的。
有求于人,須得敬酒。不求于人,但以示尊意,也須敬酒。敬酒了不是一人呼朋引伴地在那大喊,來來來,大家一起來喝一杯。這種粗俗的一鍋攪不符敬酒禮儀。
首先,把握好敬酒的姿態。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于別人。如果自己是領導,別放太低,不然叫下面的如何做人?
多人敬一人是允許的,但一人敬多人就是以已居大了,是對別人的不敬。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敬酒不是純粹地為了敬酒。這份敬意尊意還得體現在說詞上。雅致的說詞,有時比敬酒本身更讓人心曠神怡。敬別人,通常自己要一干為敬,但可勸對方量力而行。這一條尤其適合于女賓。一個人的修養與風度便得以展現。
替上司代酒時要不動聲色,不能顯得上司不勝酒力而自己卻勝之一籌。最好的方法是讓別人以為你是因貪杯才要代上司的酒,或者是通過旁敲側擊把敬酒的人攔下,當然這需要相當高明的技巧。
無論喝多喝少,酒后總是不舒服的。此時的噓寒問暖就顯得你的關懷備至,上司也好,賓客也好,都是如此。花生米對喝酒人來說是好東西,一杯酸奶,一杯熱水,一條熱手巾,就是一種體貼的照顧。
如果你會喝酒,以上幾點還有些可取之處。倘若近乎滴酒不沾,就不能冒冒失失地主動出擊。韜光養晦是得以全身而退的自保之策。
當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酒桌上也通常存在這種無奈。自己不會喝,但敬的人是位人物,或者哪怕只是位普通賓客,也是不好推卻的。你不會喝酒,何必來這里?對方不僅會這般猜忌,便會覺得窘迫。所以,不管怎樣,都得學些訣竅。
一、 不要主動出擊,實行以守為攻戰略。
二、 桌前放兩個大杯,一杯放酒,一杯放水,拿小酒蠱干杯,勤喝水。
三、 干杯后,不要馬上咽下,找機會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四、 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類,淀粉類食品墊底,喝酒不容易醉。
五、 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六、 不要幾種酒混著喝,特別容易醉。
七、 喝到六分時,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讓服務員添上。
八、 每次干杯時全倒滿,在喝前假裝沒有拿穩,盡量灑出去一些,每次可少喝不少。
對一件事沒有把握時,就該留個心眼,為自己留條退路,不至于事到臨頭出盡洋相,無處安身。
禮儀是一種尊重,是文明的象征,酒桌上的禮儀展現出來得是一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待客之道,令遠方來客找到賓至如歸的親切與溫情。與其說這是一場物美佳肴的盛宴,倒不如說是一片人文關懷之心的匯聚。天下宴席,聚聚散散。禮,卻橫貫東西南北,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