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設委員會2014年城鄉建設工作總結
(三)大力推進市域新型城鎮體系建設。一是全面提升縣城功能和形象。加大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能力,把縣城發展成為產業發展核心,承接經濟、人口轉移的重要載體。按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完成1—2條縣城特色景觀街區建設。全年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30億元。二是加快重點鎮建設。增強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增強城鎮功能和承載力,加強城鎮建設管理,為農民進鎮創造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條件;統籌整合與周邊鄉鎮的資源,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強化三次產業互動,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聯動發展,為農民進入城鎮創造就業機會。三是大力推進一般場鎮改造。強化配套政策落實,充分發揮國有投資平臺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工作指導和目標督查,實現年底50個一般場鎮改造初見成效。同時啟動在4條田園城市示范線上的50個之外的一般場鎮改造工作。四是進一步加強古鎮保護和利用。進一步規范我市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強化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審查。加大對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性建設和開發利用,完成《天府古鎮羊皮》的編撰和出版,深入開展天府古鎮的宣傳推介,進一步提升天府古鎮的發展水平,擴大天府古鎮的影響力。
(四)加快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調整機制、強化組織協調,繼續推進新居工程建設,盡早實現在建新居工程竣工入住。結合198功能區建設,指導五城區政府按照規劃和生態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以產業化項目為載體,統籌推進中心城區生態用地區范圍內新型社區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運用推廣災后重建的政策措施,結合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抓好新型社區建設和林盤聚居點建設,力爭全年實現農民集中居住區開工面積達100萬平方米以上。完善已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配套設施。做好專項資金使用管理;五城區要全力抓好198新型社區的配套設施同步建設,并完善社區管理。
(五)全面開展林盤保護和整治。優化完善《市川西林盤保護規劃》,按照《市林盤整治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的要求,加強林盤保護整治和科學利用,完善道路、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改善林盤內人居環境,同時,利用林盤景觀特色和生態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改良林木品種,開展林盤特色觀光、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活動,發展林盤經濟,積極引導農民向林盤聚居保護點集中居住。加強對50個林盤項目的整治和利用,形成一批林盤聚居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