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總結農村工作指導員個人工作總結
二是堅持全過程參與,能有效促使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得到進一步規范落實。我在平時走訪座談中了發現,盡管村民群眾對村干部總體滿意,但也時不時聽到一些議論,對村級財務、村級工程發包等說這說那。究其原因,盡管村干部兩袖清風,人人清清白白,但群眾對村干部有意見,我認為大多與村干部落實相關制度不到位、不規范有關,特別是在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該發揚民主的沒有充分發揚民主,該向群眾作出宣傳解釋的,因存在這樣那樣擔心,沒有很好地向群眾進行宣傳解釋,以至群眾對許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頭霧水,難免胡亂猜疑,動輒發表不滿言論。為了幫助村干部強化規范意識,以民為本意識,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幾次會議上都反復強調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極端重要性;7月份,中辦、國辦頒發《關于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后,我又從網上直接下載一系列有關資料供村“兩委”成員學習參考。在多數情況下,我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蹤督導上,并注重隨時隨地聽取村民群眾的意見,當好“傳聲筒”,在村干部和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原先,村里《村務公開欄》年久失修,破破爛爛,有礙觀瞻,群眾有反映,在我的建議和督促下,村里及時投入經費進行修繕加固和粉刷裝點,欄目內容也比以前更加具體、實在了,群眾非常滿意。
三是通過全過程參與,還有利于充分樹立起農村工作指導員的應有形象。農村工作指導員是一個新生事物,無論是提法方面還是在具體職責方面,許多老百姓都比較陌生。我在與其他駐村指導員相互交流時,大家都有同樣感觸,就是農村干部群眾會時常關注我們三個問題:一是我們來干什么,二是我們會干什么,三是我們在干什么。為了以實際行動回答好這三個問題,村里召開所有會議或組織所有活動,我都堅持提前或按時到場;老百姓遇到麻煩事、村干部碰到棘手問題了,我也盡可能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應”?傊,只要干部群眾集中的地方,都能見到我的身影;凡是干部群眾需要我出面、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都及時出面、伸出援手,時時處處把農村工作指導員“六大員”的工作職責牢記在心中并落實行動上。這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幫助和協助該村梳理經濟發展思路、規范日常辦公制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關愛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等問題上,能夠充分借助區級機關職能優勢和多年的機關工作經驗,滿腔熱情地辦好事、干實事、解難事,其中積極協助該村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經常參與村級巡防隊夜間治安巡邏、熱心指導村三委成員學習電腦、想方設法幫助清理村級集體債務等舉動,受到村干部和居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如去年5月中旬,村民葛勝利直接向我反映,說村內有家企業拖欠他們6戶人家遮蔭補償費兩三年了,并掏出白紙黑字原始協議讓我看,要求我出面幫助解決,并說村干部不管這件事了。我受理后,發現金額并不多(這6戶人家每年只有648.07元,其中最多一戶是345.54元,最少才26.06元),而且也并非村干部撒手不管,主要由于該企業原屬鎮辦企業,早在XX年簽訂遮蔭補償協議時,共涉及鎮工辦、村委會、村民代表和企業法人代表四方簽字,后因企業轉制,企業以當時被動簽字同意為由,從XX年起拒絕支付這筆補償款項。在村干部多次協調無果的情況下,村委會已連續兩年為這家企業墊付所欠遮蔭補償費,前年決定不再繼續墊付,而且誰都認為與企業主難溝通,熟人熟事,難以扯開情面。我感到,這件事雖小,但關乎民心,關乎老百姓對我的信任程度,村干部出于種種考慮,不方便出面,在這種時候我更應該主動攬下來,不管難度有多大,哪怕是得罪人,也要幫忙到底。于是,經過幾次三番與這家企業交涉,同時又設法通過鎮工辦出面協調,終于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這件事不但使幾戶村民深受感動,村干部也從內心表示感激。類似這些幫助干部群眾排憂解難的事例還有不少,我感到自己應該這樣做,否則就不能當好一名合格的農村工作指導員。
。ㄈ┳⒅厝硇耐度
我作為首輪首批農村工作指導員,我感到駐村工作只有一年時間,我深知機會很難得,但如果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時間一晃也就過去了,以后回想起來會感到很慚愧、很可惜。為了給后面人員開好頭、引好路,也為了給所在鎮村干部群眾留下好的印象,確保自己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下派工作中去,我堅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是正確處理好來自個人和家庭各方面的困難,盡量不給組織和領導提要求、添麻煩。比如,愛人在金馬飯店上班,是“三班倒”,去年恰逢兒子中考,在常人看來正處在需要關心照顧的節骨眼上,而我這個時候又要進駐農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當初愛人嘴上沒說什么,心里卻挺有意見,經常為兒子中考這件事犯愁。為了確保自己全身心投入駐村工作,又能讓愛人有時間照料好中考的兒子,我特意請開發區管委會同志與飯店領導聯系協商,將我愛人的工種由“三班倒”暫時調為“常白班”,直到孩子中考結束為止。最終達到了兩全其美,孩子順利考入省級重點中學,我駐村期間也從未因孩子中考而分心走神過。另外,我從駐村以來,不論刮風下雨,還是春夏秋冬,來回往返經常擠的是公交車,騎的是自行車,要么以步當車,以苦為樂,即便遇到身體不好、腿腳不便時,寧可花錢打個的或坐個三輪車,也很少讓所在鎮村或本單位派車接送。我感到,下派到農村工作,無官一身輕,而且組織上又明確作出規定,給我們每人每天30元的經費開支補貼,這些已經對我們十分照顧了,所以實在不好意思再給單位和領導要待遇、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