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總結農村工作指導員個人工作總結
其次是能夠正確看待駐村條件艱苦的問題,堅持同干部群眾打成一片。特別是在夏季高溫缺電、冬天常常鬧電荒的情況下,連鎮領導都多次勸我天氣熱或停電時就在鎮里活動,我卻堅持認為,自己身為駐村指導員,這種時候與村干部同甘共苦非常難得,農村條件越是艱苦,越要全身心去投入、去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讓干部群眾真正感受到我們是真下基層的,是不愧為區級機關精心選派下來的。因此,我在駐村期間,無論天氣多么炎熱或寒冷,也不管是雪雨風霜,還是理解關心我的人怎么勸說,我都堅持正常在崗在位,注重與基層干部群眾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建立魚水之情,始終把駐村開展工作、真實體驗農村生活當作是摔打自己、磨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大好機會。我從內心感到,自己本身就是來自農家子弟,又是軍人出身,離開農村那么多年,現在重新回到農村體驗艱苦的農村生活,機會很難得,這種駐村工作的經歷也很寶貴,所以也經常自己提醒自己,作為全省統一實行的農村工作指導員駐村工作制度,時間三年一周期,人員一年一輪換,自己有幸成為首輪首批駐村指導員中的一員,既要珍惜時間、珍惜機會,又有責任為后來者做好示范,拿好樣子,必須努力做到全身心投入,才能不辜負各級黨委、政府的殷切希望。
再次是針對本人兼任所在片區農村工作指導員小組長的實際,注重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主要是能起到一個“老大哥”的作用,因為區級機關派駐在瓜瀝片的8名農村工作指導員中,我的年紀最大,最年輕的才二十幾歲,我感到組織上分工我擔任片區駐村指導員小組長,這既是對我的一種信任,也是對我的一種鞭策,希望我能牽個好頭,發揮好應有的帶頭作用。受任以來,為了不辜負組織上的信任,在扎扎實實駐村工作的同時,我能嚴格按照區農指辦的要求,堅持每隔一兩個月召開一次駐村指導員分片工作例會,每次都能認真負責地搞好會議的組織協調,并及時整理上報工作例會紀要,其中有側重反映本片區駐村指導員精神風貌的例會紀要,由于質量較高,被區農村工作指導員簡報第6期全文轉發。
三、駐村以來的主要收獲和主要體會、感受
首先,在主要收獲上,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在農村進行為期一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對農村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我感到,我在我們這批農村工作指導員隊伍中,我的身份比較特殊一些:雖然生于農村、來自農村,但畢竟是一名軍轉干部,同時又是一個“外地人”,在部隊長達二十多年,轉業到區委政法委也就兩三年,如此這般地深入農村、接觸農村,還是平生以來頭一回,在駐村前,我很擔心自己不受基層干部群眾歡迎,也很擔心自己完成不好下派任務,但通過近一年來的實踐,不但這些擔心漸漸沒了,底氣也漸漸足了,而且加深了不少印象,增長了不少見識,無論是了解掌握熟悉情況,還是回答解決處理問題,干部群眾普遍比較理解、信任、支持、配合。要說經驗體會主要有這樣三條:
第一條,一定要邁穩“步子”,正確處理好“知道”與“指導”的關系。我認為,要“指導”首先要“知道”;沒有“知道”就不要急著去“指導”,這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一個意思。為了使自己“知道”得更多一些,我一直把真心體驗、細心觀察、用心思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堅持一步個腳印,穩扎穩打做好調查研究這篇大文章,多在了解熟悉情況上狠下功夫、狠動腦筋,千萬切忌情況不明膽子大,不了解情況胡亂瞎指揮。這樣,才能贏得駐村指導工作的主動權,才能在干部群眾中扎下根來。
第二條, 一定要定準“位子”,緊緊依靠村“兩委”開展工作、處理事務。駐村指導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多提合理化建議、多出建設性的好點子,但必須堅持做到:跑位不越位,指導不指揮,說話不多話,辦事不惹事,幫忙不添亂,時時處處想著村“兩委”,時時處處依靠村“兩委”。我感到,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村干部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如果總把自己當成區級機關來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從基層實際出發,處處想突出自己,表現自己,在什么場合、在所有問題上都喜愛指手劃腳、評頭論足,肯定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比如,遇到村民群眾反映情況時,既要熱情接待,認真聽取,又不能凌駕于村“兩委”之上,私自作主,胡亂表態,而應盡量當好“傳聲筒”,防止過于突出自己,引起村干部的不滿。
第三條,一定要拿好“樣子”,以良好的機關干部形象展現在廣大村民百姓面前。我知道,農村干部群眾最不喜歡耍官腔、擺官架子的機關干部,但不耍官腔、不擺架子千萬不能不像“樣子”,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單純為了不擺架子,為同基層干部群眾“打成一片”、“保持一致”,就像小和尚下山似的,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東西都敢拿,什么紀律條規都不顧了。所以,駐村以來,我始終注重保持和維護自身良好形象,堅持做到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保持身子不歪、影子不斜,給基層干部群眾留下好的口碑。
由于我始終注重把握以上三條,不僅進入情況快、進入角色快,在參與村里決策,協助村干部處理村務,包括牽頭協調解決一些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我提出的許多建議或意見均能得到重視和采納,而且更重要的是,駐村以來,我結識了許多群眾朋友,到目前為上我已經能隨口叫出好幾百個村民群眾的名字,他們有空就會到辦公室坐坐聊聊;同時我也聽到了許多來自基層干部群眾口中的真心話,學到了許多在機關學不到的東西。譬如說,現在村民群眾普遍有“五怕”:一是怕村級財務不清爽;二是怕村里干部說話不算數,前說話后擺手;三怕家中財物被盜,一天到晚沒有安全感;四怕生大病,說是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真正得了重病、大病,想報銷醫療費,也是很難很難的;五怕告狀無門,擔心警匪一家,怕當官不為民作主。同時,村干部也有“五怕”,似乎同村民群眾的“五怕”恰好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一是怕群眾越級集體上訪;第二是怕政策多變,區里和鎮里朝令夕改,一朝君子一朝臣,群眾工作難做;三怕村里發生刑事治安案件;四怕出事,最怕出大事,怕好幾個“一票否決”制,主要是信訪工作、計劃生育工作和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方面,認為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干,出了事被上面“一票否決”的話,什么都完了。五是怕上面沒依靠,擔心得罪群眾太多,換屆選舉難過關。這些都是我在駐村期間,通過個別交談、集體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途徑和手段,收集、整理、歸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