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研工作方案
b、以微觀研究為主。即課題要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組織資料,也容易取得效果。
c、以引入研究為主。就是從自身的工作需要出發,引入和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改造,創造性的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另外,要逐步加大教研組學習交流的力度。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組織的教研培訓、學習活動,開闊視野,提高教研工作的層次。學后匯報,擴大影響面,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3、集體備課
教研組工作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備課組---集體備課,各教研組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每一學期中開展4--8次集體備課活動。主要是對于重點內容,采取一位教師重點準備,中心發言,然后圍繞下列問題進行研究:
。1)學生情況分析(共性特點和本校學生實際);
。2)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
(3)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點、難點、關鍵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方面的要求);
。4)采用的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5)作業、練習的設計理由;
。6)其他注意事項。
二、教研組工作的評價、考核
為了加強教研組建設,提高教研組工作的效益,促進教研組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必須搞好對教研組工作的評價。
教研組教研工作的評價標準:
(一)教研計劃目標的評價,包括以下指標:
1、學期、學年教研任務指標,要求任務明確、目標具體。
2、教研課題的選擇及教研實施計劃,要求具體落實,具有學科特點和針對性。
3、每周教研活動內容及具體安排,要求嚴格考勤,保證時間,研究效益和效率。
4、組織教師參與量。要求自覺參與教研,主動實施教改。
5、教研教改示范課和專題研究課的安排、計劃和實施。要求有說課、聽課、評課記錄。
6、學科競賽及課外活動指導計劃目標
。ǘ⒔萄谢顒舆^程評價。教研活動過程是實施教研計劃、實現教研目標的能動過程。主要包括:
1、集體學習研究的次數,每次學習研究的記錄。要求內容詳實。
2、每次集體學習研究的出勤記錄。
3、教研活動后記記錄。
三、搞好教研工作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多讀書、多學習
除一些相關性、專業性比較強的書籍外,讀書面要廣,如:社會、歷史、文學、語言、哲學、地理、天文等文理科均要涉及,兼收并蓄。注意閱讀專業期刊和理論專著。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增強素質,推動工作向深層次發展。
2、要善于積累和處理資料、信息
要搞好教研,首先要能夠高速、高效的獲取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最新信息,既包括教育理論的新發展,也包括教育實踐的新動態,并且能夠對獲得的的信息進行識別、分類、編碼、分析、評估,內化到個人的知識體系中,解決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累資料的方法常見有做卡片、做索引、剪貼報和記筆記。
3、要善于反思
教研工作既然是一項研究性的工作,過程中總有一些失敗和教訓,既要總結成功的經驗,又要查找失敗的原因。反思雖然點點滴滴,零零碎碎,但它來自實踐,出自深刻的思考,特別具有真實性,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材料。在反思的基礎上,善于從新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問題,創造性的運用已知信息,提煉出具有更新價值的精華。
4、要多寫作
教研最終要通過文字載體,以不同的論文形式將研究結果表述出來。要寫一篇論文,逼著自己帶著目的學習相關的理論書籍和參考資料,查找相應的理論觀點,思考自己的工作實踐。在實踐和理論之間反復探究,認識和水平也就不斷提高,同時也為學校其他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