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總結及XX年工作打算
醫保參保人員結構失調,統籌基金結余少隨著困難退休人員參保工作的進行,區醫保統籌資金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分為兩部分,即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統籌基金用于支付參保住院病人費用。退休人員參保越多,統籌基金結余越少。我區是老行政區,退休人員多,特別是今年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開展,使得我區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結構失調,造成統籌基金結余不足,基本醫療保險運行面臨難題。至XX年10月底,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615人,其中在職6302人,退休3313人,退休在職比達53%。該比例保持在30%左右是正常的。另外退休人員屬患病高危群體,其住院發生率及費用總額遠高于在職人員水平,約為在職人員的3倍,消耗了大量的統籌基金。至10月底我區統籌基金結余僅412萬元,遠低于其他兩區,另外我區還有約200萬元的定點醫院超均值費用未支付。隨著企業退休人員參保數量進一步增加,積累多年的就診需求將集中反映出來,我區統籌基金將更加艱難。持續下去,勢必形成統籌基金收不抵支,導致醫保基金不能正常運行。四、XX年年工作打算(一)落實再就業政策,在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上有新的進展 1、繼續加大就業再就業培訓力度進一步拓寬培訓渠道,不斷增加培訓種類,繼續加大參培人員的組織力度,以培訓項目吸引人,以較高的再就業成功率吸引人,力爭全年培訓量突破2500人次。 2、繼續加強星級勞動保障平臺的創建工作結合充分就業社區創建,把星級勞動保障平臺創建工作向社區勞動保障站延伸,力爭用1至2年時間打造具出有xx地區特色的星級勞動保障站。 3、繼續提高職業介紹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崗位采集力度,不斷提高本地區的就業再就業率。以勞動保障站為單位,實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招聘信息互動模式。充分運用金保工程的微機化管理手段,采取對用人單位的會員管理,對轄區內失業人員的跟蹤走訪,不斷提高崗位信息的可操作性和崗位招聘的成功率。進一步加大對靈活就業人員和公益性崗位的管理力度,及時對符合條件的崗位、人員進行優惠政策申報工作,提高再就業服務水平。 4、繼續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的服務內容增設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窗口,把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管理納入日常管理范疇,完善對這部分人員的綜合管理程序,解決他們就業后在職稱申報、工資調整等方面的后顧之憂。 5、繼續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及失地農民的登記管理工作特別是對經濟薄弱村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要進一步落實農民培訓的優惠扶持政策,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中,有條件的實施培訓券制度和培訓費直接減免制度,盡量減輕經濟薄弱村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負擔。充分分享城區招商引資成果,突出就地轉移,減少輸出成本,縮短輸出周期。加強政府對農村勞動力的引導職能,形成用人單位→鄉鎮勞動保障所→各村勞動務輸出經紀人→應聘者→用人單位的就地轉移的就業鏈。 6、積極出臺符合我區實情的再就業優惠政策積極協調區財政等有關部門,在年初增加再就業資金的預算比例,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再就業相關政策文件,為幫助我區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政策和資金保證。 7、力爭建成全市首個專門用于就業再就業信息發布、政策宣傳的室外電子大屏充分發揮我區人力資源市場地處商業繁華區的優勢,多方籌集資金,力爭建成全市首個專門用于就業再就業信息發布、政策宣傳的室外電子大屏。讓廣大群眾在第一時間見到、聽到最新的招聘信息和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二)加大擴面征繳力度,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上有新的突破以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及用人單位臨時用工、事業單位編外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特別是無力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下崗失業人員為重點,加大擴面力度,采取部門聯動,責任推動的方式,重點監察的方法逐步將其納入社會保險,增強基金積累,提高備付能力;加大稽核力度,核實核準參保人數、繳費人數、繳費工資基數,積極配合地稅部門,加大征繳力度,實行依法征繳、按時征繳、實現參保人數、實際繳費人數和征繳額有明顯增長;增收節支,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檢查工作。把每月檢查次數明確量化,嚴格按要求進行,發現違規情況及時處理;完善與加強工傷生育保險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辦法并實施。同時做好待遇審核報銷工作;探索城鎮居民、少年兒童的醫療保障政策,著手前期調研工作,摸清底數,依據現有政策,借鑒先進做法,制定出適合我區城鎮居民和少年兒童的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著力援助困難群體參保。(三)規范勞動關系,在維護勞動者權益上新的起色 1、以合同管理為抓手,規范勞動關系根據省廳《關于開展全省勞動合同簽訂和履行情況抽樣調查工作的通知》(蘇勞社[]38號)要求,對全區各類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情況開展抽樣調查,進行表式統計、征集數據,匯總分析,并據以制定工作計劃,分解工作指標,明確年度任務,排定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進度;對城鎮國有、集體企業和改制企業,抓住勞動合同訂立、變更、解除和終止等關鍵環節,建章立制,著力提高勞動合同履行質量和管理水平;對私營(民營)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及進城務工人員集聚的用人單位,側重于強化執法檢查和依法規范用工行為,提高勞動合同的簽訂率;對建筑、餐飲、商業服務等行業要從各自特點出發,研究制定適合其特點的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在全區各類企業中,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全面推行勞動合同書面報告制度,啟動“全面推進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區各類用人單位開展“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單位”和“和諧勞動關系先進單位”的評選活動,每年進行一次評估,設立不同的誠信等級,對誠信度良好的用人單位進行宣傳表彰,并在勞動保障方面提供優惠服務。對勞動保障誠信度差的用人單位列入重點檢查范圍,對該單位及法定代表人參與其他方面的評選提出否決意見。 2、以監察仲裁為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加大對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情況的執法監察力度。本著說服教育和行政處罰都不放松的原則,對拒不整改的用人單位,一查到底,并對嚴重違法案件進行曝光,以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自覺性。一是加強日常巡查、舉報專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專職勞動保障監察員每年主動巡查用人單位不少于80戶,每年開展一次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