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目標管理辦工作總結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設東隴海產業帶,突出重點項目,培育新興產業,發展高新技術,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的主體地位。二是把解決“三農”問題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做好“調整、轉移、改革、服務”四篇文章,繁榮農村經濟,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三是多元投資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以港口為龍頭的物流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市旅游、海洋、硅資源加工等特色經濟。四是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實施事業單位改革,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大力推動全民創業。五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依托優勢載體,主攻重大項目,拓展招商領域,瞄準重點地區,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六是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工業、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等有效投入,增強城市產業承載能力。七是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改善群眾生活。八是著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今年的目標管理工作要緊緊圍繞已經確定的目標和重點工作,充分發揮目標管理的導向作用,更好地促進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確保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
一是合理設置目標體系。按照考核顯導向、考核增動力、考核出壓力的要求,目標管理工作要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目標設置要有質、有量,層次高、內容實,目標體系要既有總攬全局的整體性,又有部門組合的層次性;既有適度加壓的挑戰性,又有切合實際的可行性;既有上下結合的選擇性,又有逐級審定的權威性。初步考慮,今年目標管理將采用“總量指標+重大項目+重點工作+為民辦實事”的模式,進一步突出工業項目推進、園區建設、招商引資、臨港產業開發、
民營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通過調整設置,形成科學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富有創新性的目標體系。縣區目標體系構成由上年的重點工作和項目工程、定量任務指標和其他考核內容,調整為綜合經濟指標、專項指標、重點工作、招商引資和其他考核內容;市直部門目標體系構成由上年的常規工作、定量任務指標和其他考核內容,調整為常規工作、招商引資、資金項目政策爭取、定性指標項目、服務質量、領導評鑒和目標管理等內容;駐連省部屬單位目標體系構成由上年的常規工作、定量任務指標和其他考核內容,調整為常規工作、定性指標與項目、服務質量、領導評鑒和目標管理等內容。為了體現目標體系的完整性,今年將加強對金融、保險等單位目標管理工作的協調,把金融、保險單位全部納入目標管理體系。同時,將全市100家利稅大戶等納入目標管理范圍,把培植稅源經濟在目標管理工作體系中充分體現出來,促進優勢企業在更大范圍內比、學、趕、超,為全市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二是著力突出考核重點。在調整目標體系構成的基礎上,今年的目標管理工作要進一步突出考核重點,賦予重點工作和一些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發展項目較高的權重,進一步強化目標體系的導向性。針對我市縣域經濟薄弱、加快發展必須充分借助外力的實際,在縣區目標考核分值設置上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的權重。市直部門目標考核分值設置上突出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推進,包括招商引資、服務環境建設、爭取上級資金、七件實事進展等。省部屬單位突出考核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程度,包括項目投入、爭取資金、政策落實、服務環境等工作情況。為鼓勵各縣區、各部門和各單位在全省、乃至全中國范圍內爭第一創唯一、爭上游創一流,擴大我市的對外影響,今年還特別設置加分辦法,對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或國家部委表彰,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將在目標考核中分別予以不同程度的加分。
三是努力完善考核辦法。針對以往考核中有的項目內容較為籠統,同類考核對象的得分難以拉開檔次等問題,今年將進一步細化考核內容。縣區、市直部門和省部屬單位的考核項目分別由原來的3項調整到今年的5項、6項和4項,每一項的子項分值也將進一步細化。對縣區要全面考核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直接利用外資、引進內聯資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化率等綜合經濟指標,以及一般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工業用電量、新增列統企業數、民營稅收增長幅度、綠色無公害產品新增數等專項指標。在考核的具體操作上,針對以往考核中數字與實際存在一定差距的情況,今年將加大對可控指標的考核力度,如財政收入、直接利用外資、引進內聯資金、工業用電量等指標,將通過財政、工商、外經、外匯管理、統計、招商、供電等單位的密切配合,對各縣區上報的情況進行全面核實,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在考核標準上突出工作目標、爭創目標的完成情況,根據工作指標是否達到全省、全中國一流水平,在全市的位次是否前移進行評分,確保考評工作公正、公開、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