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2月國旗下講話稿(精選3篇)
初中生12月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想談一談刻苦學習、勵志成才的話題。
同學們,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我們如何能抓住這指縫間流逝的光陰?如何能讓生命活得更有質量呢?我想,唯有在我們懂事之時就做到“勵志、勤學”,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提高生命的質量。
勵志,首先要有志向,有高尚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奮斗目標。
少年周恩來從小就立志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軟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欺辱,他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大業相聯系,最終成了新中國的第一任!可見,高尚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對人的領導作用多么巨大!
其次,勵志一定要有實踐,要為實現志向而進行不懈的努力!
我國歷史上有一個“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可能很多同學都沒有聽說過: 戰國時洛陽有一個叫蘇秦的人,雖然出生于貧窮人家,卻胸懷遠大志向。他跟著當時著名的鬼谷子先生學習多年,眼看著自己的同學龐涓、孫臏等都相繼下山求取功名。于是蘇秦也告別了老師,下山后幾年時間,游歷了很多國家,想說服這些國家的國王重用自己。但由于他才疏學淺,沒有一個國家留下他,最后只好窮困潦倒、狼狽不堪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后,蘇秦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妻子都譏笑他不學無術、不務正業,只知道東流西蕩。蘇秦聽了這些嘲笑他的話,知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很對不起家人,既慚愧,又傷心,不覺淚如雨下。但蘇秦揚名天下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改,他知道自己之所以失敗,還是因為自己的學識不夠,讀書不夠,于是閉門不出,晝夜伏案攻讀起來。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蘇秦還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讀書時,把頭發用繩子扎起來,懸吊在屋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瞌睡,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自己實在太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繼續苦讀。功夫不負有心人,蘇秦最終成為了一位杰出的歷史人物。這也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
再如,西漢時期,有個孩子叫匡衡,自幼勤奮好學。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燈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是燈火通明,可惜這光照不到匡衡的屋里。怎么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居家的那堵墻壁鑿開,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就這樣,匡衡終于成了一名大學問家。這就是成語鑿壁偷光的由來。
這些故事激勵著很多青年學子發憤努力,刻苦攻讀,最終成才,為父母爭光,為家鄉爭光,為自己爭氣,從而也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同學們,現在,你們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刻,學習是你們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有老師指導下,從無知到有知再到創新的過程,也是伴隨一生的事;天才出于勤奮;業精于勤荒于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學習應體現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每一環節,必須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給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成功的機會。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希望每一位同學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必勝信念,勤奮學習,汲取知識,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增長才干,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初中生12月國旗下講話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紀念“一二·九”運動,弘揚愛國精神”。 環顧我們美麗的校園,沐浴著學校領導、老師給予我們的關愛,你是否知道79年前,全國人民,特別是風華正茂的學生們,還都在為中國的解放而斗爭著!今天是12月8號,再過一天就是12月9號,也就是“一二九”運動79周年紀念日。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這段歷史從來就沒有被忘卻。今天,站在國旗下,讓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共同回顧79年前那個不平凡的日子,緬懷那些投身民族救亡運動的愛國青年。
一二·九運動是由北平的青年學生在1935年12月9日發起的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一二九”運動雖然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這場運動中所折射出來的那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來人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興亡奮勇前進。 我知道,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心中都有一份火熱的愛國情,可是,你們是否知道怎樣做才算是真正的愛國者?傅雷先生在他的家書中曾告誡他的兒子傅聰說,“熱愛祖國就要對祖國盡自己的責任。”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愛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進而熱愛家鄉、美化校園、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你才能用行動去證明自己是愛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今天多做一份學問,多養一份元氣,將來就能為國家多做一份事業,多盡一份責任”。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必將屬于我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我相信,只要我們志存高遠,就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讓我們踏著先行者的腳步奮勇前進,讓“一二九”運動這面愛國報國的旗幟在我們心中高高飄揚。謝謝大家。
初中生12月國旗下講話稿 篇3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先讓我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操場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在教室起哄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在桌椅上涂畫,也不覺心疼;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挑事打鬧。
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