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精選9篇)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借中秋,話感恩。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少年和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他身上的錢很快就用光了,他又冷又餓,有一個老婆婆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飯吃,少年很感激,他對老婆婆說:“你對我真好,我以后就跟著你吧。我可以幫你做很多事情的。”老婆婆就問這個少年:“那以前是誰給你做的飯呢?”少年說:以前是媽媽給我做的飯。”老婆婆接著問“你媽媽給你做的飯多,還是我給你做的飯多?”少年說:“我媽媽給我做的飯多。”老婆婆就順勢開導少年:“我給你一碗飯你就這么感激,而你媽媽給你做了十幾年的飯,你為什么不知道感激呢?”少年頓時醒悟,回到了家中。
同學們,你是否仍記得開學時父親送你來學校,幫你提沉重的行李?是否記得母親在前一晚幫你收拾東西,而你連箱子里有些什么都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形?是否還記得父母來接你時噓寒問暖,關心的話語?是否還記得父母在電話另一端的急切的詢問和關愛?……也許你仍然記得,或許你曾經記得,但你或許并沒有認為這是父母的恩情。兒女的痛到父母身上會加倍,兒女的喜悅到父母身上也會加倍的。兒女的一句問候,一個在父母生日時慶賀的電話,能讓他們快樂上幾天。
同學們,我們剛剛和父母一起度過一個萬家團圓,親情濃濃的中秋節。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每年秋季中期的這個節日又叫做“八月節”。當我們仰望天空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昨天我們跟父母一起度過了這個團圓的中秋節,感受著傳統風俗帶給我們的愛和幸福。
我想把愛和幸福帶進生活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得到的每一份關愛表示感謝,讓我們一起來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的生命,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溫暖的家,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愛。讓我們把最美的祝福送給父母,祝愿他們身體健康。
借中秋,話感恩。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責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智慧;感激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能力;感激遺棄我的人,因為他教導了我應自立;感激鞭打我的人,因為他清除了我的業障;感激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見識;感激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練了我的心志。
這個中秋,讓我們學會感恩,為父母留下一個真心的微笑;學會感恩,為朋友留下一雙友誼之手;學會感恩,為陌生人留下一絲心靈的溫暖。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們的世界會更美,更好。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秋濃了,月圓了,又一個中秋要到了!本周日,農歷的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處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它僅僅次于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么形式,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彌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謝謝。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秋風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千年的中秋之夜,想念自己的弟弟蘇轍,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唐代詩人李白也曾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佳句表達中秋之夜的思鄉情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在這月圓之夜凝望天上的明月,立志報效祖國!沖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礙,回到祖國的懷抱,開創了中國的導彈航天事業……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懷念親人、思念家鄉,掛念祖國;還有很多有志之士,在這美好的日子里,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人民的利益,放棄了與親人團圓的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這天人們都以月餅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一家人吃月餅,賞明月。寄托著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之意。那作為一名小學生在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還要干什么呢?
特別是作為一名潘家小學的學生,學校提出孝塑本心,雅行天下,我們應該從小孝敬長輩,感恩親人。給父母一個微笑,遞上一杯清茶,給親人一個問候,送上一盒月餅,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親人的關愛,我認為,這是更有意義的過節方式。
有的同學是外地學生,自己和父母親在潘家這邊讀書工作,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可能有的在安徽、有的在四川等省份,我們同學在節日里,應該給自己的長輩打一個電話,送上溫馨的祝福。向他們匯報一下自己在這邊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如果是本地的學生,我們同學要和父母親一起,帶上一份禮品,回家看看自己的長輩和親戚。
同學們,中秋最美是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最后祝全校師生身體健康,節日快樂。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八月十五日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中秋節。那一天,人們吃月餅,賞月。有些地方有燈籠,非常熱鬧。
之所以把這一天叫做中秋節,是因為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古代稱之為中秋節,在秋天和八月的中間叫中秋節。
中秋節前夕,親戚朋友互相贈送月餅作為禮物,因為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款式也讓人眼花繚亂:菠蘿味的,紅棗的,橘子的,還有我最喜歡的冰月餅…
在中秋節,除了月餅,人們買各種各樣的東西。
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望著即將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點兒出來。
晚上,月亮出來了,像個大圓盤似的。這時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陽臺上,各種月餅也都一齊拿了出來。大家望著皎潔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親人;有的人在月光下舉杯相慶,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煙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綻放!
謝謝。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__: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來了,我們一家大小又可以團團圓圓地坐在一起欣賞明月,寄托對遠方朋友的思念。聽媽媽說,中秋佳節是紀念嫦娥而設定的。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陽臺上賞月:天空中云朵五彩繽紛,美麗極了。不時有人放鞭炮,有人放煙花,有人放孔明燈。從七點開始,我陸陸續續聽見有一首歌在響,好像是“十五的月亮”那首歌。再看看大玉盤似的月亮,還有它旁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好像在捉迷藏。時間到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東西放到陽臺上祭拜月神,欣賞明月的美麗、無數的星星在追隨明月的不離不棄。
在這圓月之夜,我要送給一個人的祝福。正是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慶這個有意義的“中秋佳節”吧!
謝謝。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6
大家好!
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吃完飯后,就到樓上賞月,那圓圓的月亮像一個用金子做的大盤子。一些云在月亮前飄過似乎看見了傳說中的嫦娥和她的玉兔,想起了有一個關于嫦娥的傳說,這就是美麗動人的傳說——嫦娥奔月。我們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大的桌子,桌子中央放著一盒月餅,周圍還有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和食物,整個屋子充滿了家人團聚的氣氛。好香呀!
我情不自禁地用舌頭舔了舔嘴巴,媽媽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杯可樂,我站起來和表姐干杯,媽媽他們開始干杯了,趁大家不發覺時,我在月餅盒里拿了一個水果味的月餅和表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我望著圓圓的月亮,感受著濃濃的親情。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謝謝。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每當皓月當空時,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每一項中秋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
謝謝。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了,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情思,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
隨著中秋節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__周年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謝謝。
中秋節的國旗下演講稿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涼爽的秋風,泛黃的樹葉,成熟的果實,飄香的金桂,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信息: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而我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節團圓節》。
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被稱為中秋節。這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表達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的千古絕唱。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