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會分享國旗下講話(精選5篇)
幼兒學會分享國旗下講話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快樂是個奇妙的東西,你分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多。
曾經的我很自私,別人常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但我卻覺得獨樂樂更能讓我滿足,我的快樂才不要和人分享呢!
爸爸媽媽特別疼愛我,給予了我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就算是和我最親近的妹妹我也不樂意分享給她,我只想獨占這一切;在班里,我取得了特別優秀的成績,老師讓我分享秘訣,我覺得這是我努力積累出來的方法,我不想要與人分享;我的書柜里擺滿了各種好看的書,但他們的讀者永遠都只有我一個……我一直覺得這就是我的性格,沒什么不好。
但是,上小學后,我卻開始覺得很孤單。雖然我成績好,老師喜歡我,但是同學們總是對我避而遠之。每當我看到其他同學結伴而行,有說有笑地走回教室,我是多么羨慕他們。
有一天,老師找我談心,當時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精明的荷蘭花草商人,千里迢迢從非洲引進了一種名貴的花卉,準備到時候賣個好價錢。商人對這種名貴花卉愛護備至,許多親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竟連一粒種子也不肯給。他計劃繁育三年,等擁有上萬株后再開始出售和饋贈。第一年春天,他的花開得很漂亮。第二年,花朵變小,還有一點雜色。到了第三年,花朵變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他請教植物學家,原來這種名貴名花染上了隔壁鄰居家花圃里其他品種的花粉。植物學家告訴他:要想使此花不失本色,就得讓鄰居花圃里也種上這種花。商人照著做了,結果周圍成了這種花的海洋,并且花朵碩大、色彩純正,株株雍容華貴。商人和鄰居全都發了財。自從那以后,在老師的幫助下我明白了:分享不僅可以讓財富加倍,而且也可以讓快樂加倍、友誼加倍。
于是,我嘗試著把一些自己的事情、想法、知識以及一些好東西分享給大家。沒過多久,我的朋友竟然真的多了起來,我的生活時刻充滿著歡聲笑語。原來分享還可以制造快樂。現在,我漸漸地長大,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明白:與人分享是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大詩人杜甫也在告訴我們,把自己的喜悅毫不保留地傾吐與分享給別人,我們將得到更多的快樂。
要學會分享其實很簡單,只是看你愿不愿意。人只有學會分享,才能感到由衷的幸福,也只有學會分享,我們的心胸才會寬廣無私,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大更廣闊。
幼兒學會分享國旗下講話 篇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石頭湯》,看到這個名字,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你會想,石頭湯是怎么做成的呢?大家不要奇怪,聽我給你們講這個故事。
山路上有三個和尚,一陣鐘聲把他們的目光引到山下,他們來到山下的一個村子里,那里的人們曾遭遇過洪水、戰爭,所以他們都很冷漠、自私,甚至還會懷疑自己的鄰居。他們一見三個和尚來了,村民們都把自己家的門、窗都關上,把燈熄滅。和尚們一家一戶挨著敲門,卻沒有一家開門。三個和尚說,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三個和尚要讓他們看看怎么煮石頭湯。和尚們拿出一口小鍋,架在火上。有一個小女孩走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和尚們說:“在煮石頭湯。”小女孩幫他們撿了三塊石頭,又回家拿了一口大鍋。村民打開窗戶,走出家門,想看看石頭湯到底是怎么煮的。和尚說:“加點鹽和胡椒粉,石頭湯會更香。”一個村民從自己家里拿來了胡椒粉和鹽。其他村民也紛紛端來了各種各樣的菜,他們一個個變得非常慷慨好施。湯終于煮好了,大家坐在一起,喝著美味的石頭湯。村民們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分享就是幸福!幸福就像煮石頭湯那樣簡單!
分享就是快樂!我們大家一定要學會分享,我們會越來越快樂的!
我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我會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們。
幼兒學會分享國旗下講話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每一個人身上強烈的責任感都是必不可缺的。一個家庭需要責任感;一個集體需要責任感;一個國家更加需要責任感。每個人多承擔一點,家庭會更有愛,集體會更團結,國家會更加強大。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流傳至今,仍然我們受益匪淺。
從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廟,廟里有一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薩案桌前的凈水瓶中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的安穩自在。不久,來了個高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大半缸水喝完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他一起去抬水。兩人慢悠悠地走到山腳,兩個人只能抬一桶水,并且水桶必須放在扁擔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經過這樣一波三折,兩人總算有水喝了。后來,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是缸里已經一滴水都不剩了,小和尚和高和尚叫胖和尚自己去挑,胖和尚怒氣沖沖地跑到山下挑水,挑上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以后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再沒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案桌前的凈水瓶中再也沒人添水,花草沒人打理都枯萎了,半夜老鼠肆無忌憚地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太猖獗,打翻了燭臺,讓整個寺廟燃起了大火。三個和尚被煙霧熏醒了,看見此情此景,都十分惶恐,可他們還是那么不團結,你推我攘地到山下去取水回來滅火,經過一番努力,火被澆滅了,似乎三個和尚心中的結也隨著大火的消失解開了。在那以后,三個和尚都十分勤快地打理寺廟,觀音菩薩案桌前的凈水瓶也時常被換上了干凈清澈的水,三個和尚日子過的很滋潤。
這就是耳熟能詳的三個和尚的故事。一開始他們三個和尚很不團結,每天都在冷戰,無論對方怎么樣都漠不關心,從而導致了寺廟起火,在最后時刻,三個和尚才醒悟,一同分擔寺廟內的事物,每天輪流去山下挑水,一起分享他們遇到的好玩的、有趣的事,分享食物,懂得了團結的重要,過上了舒服的日子。
分享乃人間美德,分享是快樂,分擔亦是快樂;分享是權利,分擔則是責任;分享為快樂加分,分擔則為快樂減分。只有同時擁有分享與分擔兩種美德,才會促進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所以,分享與分擔應該共同存在在每一個人身上,家庭才會有愛,集體才會團結,國家便會強大。只有學會分享與分擔,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做出一份貢獻。
幼兒學會分享國旗下講話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世界上有一件神奇事——那就是分享,因為分享會使快樂翻倍;分享是一種潤滑劑,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分享也是一種黏合劑,使人與人的新緊貼在一起,且分享最重要的是會讓人快樂。
記得有一次,爸爸給我買了一盒彩色筆,里面有許多顏色,有紅色、白色、藍色、黃色、綠色等。拿到這盒彩色筆時,我的心情別提有多開心了。我帶著這盒彩色筆踏上了去學校的路途。我心里想:到了學校,我一定要好好炫耀炫耀。等到了學校,我立刻從書包里拿出了那盒彩色筆,大家立刻把我圍了起來,一個個都露出了羨慕的眼神。過了一會兒,一位同學問我能借給他一支嗎?我說:“當然可以!”于是他就拿了一支筆。接著,又有幾位同學陸續向我借筆,于是我便有些無奈,難過地說:“想借的直接拿就好了。”說完這句話,在我周圍的同學都拿了一支筆,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一下到達最高點,忽得猛被扼住脖子,山車開始下滑,抑不住悲傷情緒,哭了。
到了晚上,有幾個同學找我出去玩,我當時還在生氣,就把他們趕走了。到了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同學們都熱情的跟我打招呼,這讓我的心情變得好些。我走進班級,每個同學都跟我分享著他們的東西,比如一個玩具汽車、一包薯片和一份快樂。這讓我感到昨天自己的自私。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分享是一種天大的快樂。
“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這是白居易寫的一句話。去分享快樂,去承擔痛苦。在你與人分享的時候,就肩負著一份重任;讓別人更快樂,讓痛苦全部溜走,讓陽光灑滿你的心靈。
幼兒學會分享國旗下講話 篇5
同學們,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目前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饑餓人口的必要性。那你們知道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于饑餓”。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的人處于饑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于饑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于饑餓和饑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饑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說,由于直接或間接的饑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么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為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