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合同無效締約過失協議(精選3篇)
房產合同無效締約過失協議 篇1
出賣人(甲方):_______________
買受人(乙方):_______________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守法的原則,經協商一致,達成如下條款:
第一條商品房情況
該商品房銷售許可證號:_______________商品房土地來源為:_______________。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年限為_______________年,自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日至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日止。
第二條商品房價款
商品房銷售按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價格為_______________元,價款為_______________元。
第三條商品房交付日期
商品房竣工,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
甲方于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日前,將商品房交付乙方。
如遇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雙方同意按下列第_______________種方式處理:
1、變更合同
2、解除合同
第四條乙方付款形式及付款時間
乙方按下列第_______________種形式付款:
1、一次性付款。
2、分期付款。
3、其他方式。
第五條甲方逾期交付商品房的處理
除遇不可抗力外,甲方如未按本合同第三條約定日期交付商品房,逾期在10日內的,乙方有權向甲方追究已付款利息,利息自合同約定甲方應交付商品房之日次日起至實際交付商品房之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第六條乙方逾期付款的處理
乙方如未按本合同第四條約定日期付款,逾期在10日內的,甲方有權追究乙方逾期付款及其利息,利息自合同約定乙方應付款之日次日起至實際付款之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1、合同繼續履行。
乙方應支付逾期付款及其利息,利息自合同約定乙方應付款之日次日起至實際付款之日止,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此外,乙方還應每日按商品房價款的萬分之幾向甲方支付違約金。
2、解除合同。
乙方應按商品房價款的萬分之_________向甲方支付違約金。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房產合同無效締約過失協議 篇2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甲乙雙方與___________年_月_日簽訂的,具體內容見附件。由于甲乙雙方協商不一致等多方面原因,如果合同繼續履行雙方都有一定損失,為了防止日后爭執,經雙方共同協商如下:
一、甲乙雙方同意將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簽訂作廢。
二、原雙方涉及的所有權益和所有條款,雙方全部免除,互不糾纏連帶。
三、本次協商證明,經甲乙雙方簽字生效。本證明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為據。
甲方: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房產合同無效締約過失協議 篇3
一、口頭約定的合同
個別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經營者出于企業自身需要,在招聘時故意不與求職者訂立勞動合同,僅作一些簡單的口頭約定。由于求職者大多數極為珍惜這一就業機會,一般不敢對此提出或堅持簽訂勞動合同的要求。如此,一旦出現糾紛,求職者權益就將受到損害。我國《勞動法》第19條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合同訂立……”,因此,口頭約定合同在我國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二、顯失公平的合同
部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其約定條款明顯傾向用人單位一方,此種情形目前相當普遍,應引起求職者的重視。求職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一定要逐條審查,對一些不合理、顯失公平的內容應堅決拒絕。
三、脅迫的合同
一些用人單位招工時,強迫勞動者交納巨額集資款、風險金,并脅迫勞動者與其訂立所謂的.自愿交納協議書,企圖以書面協議掩蓋其行為的違法性!秳趧臃ā返17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四、附帶保證的合同
部分企業為約束勞動者的行為。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硬性規定另簽一份“保證書”,其內容是強迫勞動者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規則和條件,并把該保證書作為勞動合同附件來約束勞動者。
五、真假合同
某些外資企業、私營企業或集體企業為應付勞動仲裁部門的監督管理,與勞動者簽訂真假兩份合同。以符合有關規定的“假合同”應付勞動管理部門的檢查,實際上卻用按自己意愿與勞動者訂立的不規范甚至違法勞動合同來約束勞動者。
六、抵押性質的勞動合同
部分用人單位為防止勞動者“跳槽”,在訂立勞動合同時,要求勞動將其身份證、檔案、現金作抵押物,甚至扣留勞動者應得的福利或工資,一旦勞動者“跳槽”,用人單位便將抵押物扣留。這種做法不但違反了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而且嚴重損害了勞動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