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辦公室崗位演講稿(精選3篇)
事業單位辦公室崗位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辦公室羅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立足崗位做貢獻,創先爭優促發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生活的崗位?”這是雷鋒戰士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告訴我們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
在聯絡處,愛崗敬業精神是無處不在的,先進個人、優秀模范—他們都是愛崗敬業的典范,他們用辛勤的勞動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贊譽和尊重。正是他們身上這種愛崗位敬業的奉獻精神,更加堅定了我要用實際行動,堅持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勇當青年先鋒的決心。
首先,結合崗位實際,加強學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是我們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通過勤奮學習,才能使我們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習也是一種能夠將一切變為己用的能力。好的想法?可以借鑒。好的人才?自己來用。只要留心學習,我們就找到了成功的加速器。
其次,堅持愛崗敬業,努力作為。
什么是愛崗敬業?孔子稱之為“執事敬”,朱熹解釋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我想,一是指責任。我們要用一種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二是要精業,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成為本專業精通業務的行家里手。
要帶著問題用心工作,邊干邊學,邊學邊干,以干促學,以學促干,才能越來越勝任自己的崗位。三是要講奉獻。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將個人的價值與單位的利益結合起來,生命價值才能得以完美展現。所以,講大氣、講奉獻,應該成為我們的精神追求!
第三,立足本職工作,關注細節。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老子這段論語恰到好處的揭示了“細節決定成敗”的精神內涵。作為一名辦公室工作者,我深刻地體會到細節的重要性:一個別字可以讓一篇文章離題萬里,一個主觀主義的“本以為”無形中就埋下了失誤的隱患,而人生緊要關頭一步踏錯,可能使你一生的命運徹底改變。只有用心思考,精雕細琢,聚精會神的把身邊每一樁小事做好、做細、做實,才能創造出卓越的工作業績。
我們羨慕那些光鮮亮麗的企業家,卻沒有看到那是他們艱辛付出、歲月礪煉后的遠見卓識、勇氣魄力和堅持毅力;我們往往更關注名字后面的頭銜,殊不知那是一種素質,而非一個職務,是一種能力,而非要等到被提升為總監、老板時才能實現的抱負——這樣想想就找到了差距后的動力。小事雖小,而極為關鍵;小我雖小,但千千萬萬個你我共同發出的聲音足以響徹云霄。
朋友們,讓我們立足崗位,創先爭優,把無私的精神刻在人生奮斗的旗幟上,化作一片云彩,只為這湛藍的天空,添上一道新的色彩;讓我們把忠誠的誓言寫在人生奮斗的旗幟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價值,為聯絡處的長效機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鞠躬)
事業單位辦公室崗位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以及在座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之間20__年度的工作已經進入尾聲。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悄然的迎來了20__年度的美好生活。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我僅代表公司領導以及公司向辛勤工作的全體員工致以忠心的感謝,并向我公司的全體員工致以新春的問候。
回顧即將過去的20__年,我公司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之下,較為完滿的完成了年度的工作任務,并取得了了良好的成績。在去年某某月份,是我公司年度任務的高峰期,公司業務繁重,工作任務繁忙,時間緊迫,各項任務指標要求較高,這給我公司的各個員工帶去了較大的壓力,但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我公司員工依然能夠不畏艱辛,克服各項困難,跨越阻礙,積極奮戰,創再出突破原定計劃30%的優秀業績,這使得我們公司的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高峰期過后的某某月份,成為了我公司的閑置期,在此期間雖然我公司的工作任務較少,工作氛圍輕松,但是我公司員工卻沒有放松工作狀態,而是積極的組織進行工作總結與工作思考,主動找出不足與問題之處,充分發揮了團隊效益,表明了員工的團隊信心。一年來,我公司歷經風雨,收獲成功,這都離不開公司員工的積極向上,與努力工作。由于我公司的工作性質特殊,員工常年要出差在外,在11個省份,30多個城市奔波,并且在工地的員工還要熬夜加班,可謂是工作環境十分的艱苦,但是我卻看到我公司員工的堅持不懈,奮力進取的精神與毅力。
激情燃燒著夢想,夢想點燃著希望,在一年來的工作生活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公司那優異的成效業績,更是看到了我公司員工的熱情與努力,看到了你們為了夢想而奮勇向前的精神。通過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我公司的團隊在實踐中的一進步,團隊中的各職能人員都已經能夠獨立上崗,單獨肩負起崗位責任。在未來的一年度中,我希望公司的各位員工能夠保持對于夢想的執著與激情,繼續發揚奮進克艱,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以我分公司將要號召開展的團隊式二次創業為契機,加強團隊建設的凝聚力,為實現獨立運營而不懈努力,為實現自身夢想而激勇前進。總之,我相信在20__年,在公司的正確決策與領導下,我公司的全體員工將會齊心協力,為夢想而釋放激情,積極投身于二次創業活動之中,并將會開拓與創新出全新的工作精神面貌。在嶄新的一年中,以全新的姿態、激進的步伐邁向實現夢想的大門。
在這里,我要代表公司向其他后勤部門致以深深的謝意,并要感謝其他業務部門帶給我某某的啟發。最后,我要祝福在座的各位,在新的一年里事業有成,新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事業單位辦公室崗位演講稿 篇3
同志們:
剛才,各縣(市)區、開發園區交流了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情況,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我市自20xx年開展事業單位分類工作以來,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的領導和同志們對這項工作一直比較重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天,我們把大家召集過來開個座談會,目的是要和大家進一步交換意見, 分析當前事業單位分類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擬定加快推進分類工作的具體措施,切實做到科學、合理地對現有事業單位進行定性定類,確保按照中央編辦、省編委辦要求的時間節點完成好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為下一步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打下良好基礎。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分類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到目前為止,市屬368家事業單位中,除21家事業單位不列入清理規范和分類范圍外,其余347家事業單位已完成324家(含已批準參公16家),完成率為93.4%。其中確定為承擔行政職能的45家、從事公益服務的246家(公益一類89家、公益二類157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17家,暫緩分類23家。
從各縣(市)區和開發園區上報的分類情況來看,各地進度不一。相對較慢的主要是江北區,完成了一半多一點;其次是海曙區、鎮海區,完成了70%左右。但總體上看,縣(市)區完成分類的比例達到了86%左右,除部分不列入分類的事業單位外,暫緩分類的事業單位還有10%左右。開發園區除杭州灣新區外,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模擬分類工作都已基本完成。但是,據了解各縣(市)區和開發園區已明確分類的,除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需經市編委辦審批外,其他類別的事業單位,只有北侖區已正式發文明確了分類類別,其他地方都沒有正式發文明確,仍停留在模擬分類階段。
各地在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過程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確定為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標準比較難把握。根據省《關于深化完善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浙編辦發〔20xx〕2號)規定的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條件是:從事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行政機構方式運行的事業單位。最近,中央出臺的配套文件《關于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中也已經明確了“承擔行政職能是指事業單位承擔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職能,主要行使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裁決等行政職權”。但在實際分類工作中,有一些事業單位雖然行使行政管理職能,但其法律法規授權或依法接受委托的依據并不明顯,主要是接受政府或部門委托開展相應的行政管理工作,實際上執法主體還是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這些事業單位應當“還政予政”,不應確定為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比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地籍管理所、基本農田保護辦公室、地質礦產管理處等。
二是復合型事業單位的職能剝離工作比較難開展。一些事業單位既承擔行政管理職能,又有公益服務職能或生產經營職能;還有一些單位集行政職能、公益服務和生產經營職能于一身,這些單位按照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的要求,需要明確其主要工作屬性,剝離其他工作屬性后再確定其分類類別,實際操作中剝離其它職能比較困難。主要是事業單位職能剝離后,人員要隨崗分流,造成職工待遇上的差別較大,因而部分人員不愿意,很多部門和單位也有畏難思想。比如各地的公路管理段,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國務院《公路管理條例》和《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等,承擔公路行政管理職責、負責公路保護的監督管理和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等,明確其為承擔行政職能類,法律法規依據也是比較充分的,但是有的地方編制太多,并且管理人員、養護人員互相混雜,假如要將公路段定性為承擔行政職能類的話,必須將其養護職能剝離,并且管理人員與養護人員要界定清楚,否則只能定性為公益類。某些縣(市)區的交通部門還有港航管理、公路運輸管理機構,也有類似情況。
三是事業單位之間存在盲目攀比的現象。近年來,事業單位批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比較多,有些尚未分類的事業單位與已批準參公或已明確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從職能性質、組織形態、活動范圍等方面比較,可能存在許多相同或相近之處。有的事業單位看到省、市或者其他兄弟城市類似單位已批準參公或已明確為承擔行政職能類,要求參照他們的做法確定其分類類別。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只看表面而盲目攀比。比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里是參公事業單位,有的縣(市)區要求跟市里一樣,但你那里的職能還沒有剝離,人員混雜,編制和實有人數比市里還要多,基礎工作沒做過,怎么定類。要想將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心)定為行政職能類,必須先將其后勤服務職能及其人員剝離出去。
四是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力度還不夠大。20xx年我市下發了《關于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做好清理規范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對事業單位的機構名稱、主要職責、機構規格、內設機構、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經費預算形式等七項內容進行明確、規范,對已不適應發展要求的事業單位,采取撤銷、合并、改制等方式進行清理,對職能相近、規模偏小的事業單位進行整合,對長期既無工作人員又無工作任務的“空殼”事業單位進行撤銷。今年6月,在各縣(市)區的“政府機構改革方案”中,我們再次寫明要按照“還政予政”的要求對行使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清理規范。但事實上,有些地方做得并不是很好,這次報過來要求明確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中,有的編制和人員都沒有,有的編制、人員只有1個或者2個,還有人防辦,都已經明確為行政機構并在相關政府部門掛牌了,但有的縣(市)區還是報過來要求明確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不知道到底清理了沒有。
二、分類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為進一步做好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應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近年來,中央、省、市為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做好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相繼下發了有關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xx〕5號)、省編委辦《關于深化完善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浙編辦發〔20xx〕2號)、寧波市編委辦《關于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做好清理規范工作的實施意見》(甬編辦〔20xx〕6號)等。這些文件從不同層面明確了事業單位進行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并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按照有關要求和程序組織實施,科學合理地確定事業單位的類別。對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認定,依據必須是國家法律、法規或黨中央、國務院文件有明確規定或授權(原則性表述不能作為認定依據),地方性法規、地方行政規章、部門規章都不能作為認定依據,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認真把握。
二是要堅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確定主要職能。事業單位量大面廣,職能復雜,而分類決定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對事業單位影響較大。因此我們在分類中要把握住“職能”這個重點,堅持以社會功能為依據,從嚴掌握分類標準。要認真查找依據,全面梳理事業單位的職能,對照事業單位設立時確定的職能和實際承擔的職責任務,將職能逐條分解細化再予以定類,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認定事業單位分類類別的主要依據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以機構名稱、經費來源、人員管理方式等作為依據。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特別是明確為承擔行政職能類的事業單位,要從嚴把握,少數單位由于職能剝離不到位、人員分流有難度的,可以考慮先低定一類,待以后情況清楚了再重新進行調整。無論是已發文的,還是未發文的,都要對照認定標準嚴格控制,寧可就低不就高。對已確定為承擔行政職能的,如果明顯不符合標準,也要調整其類別。如果不嚴格把關,很可能造成一些單位既還不了政,也參不了公,給下步工作帶來更大的波動。必須明確的是:現在確定為承擔行政職能類的事業單位,也不一定就報參公;現在確定為公益類的,如果法律法規依據充分、條件成熟,也可以改定為承擔行政職能類。在這次反饋給大家的初步審核意見中,我們將“文明辦”、“愛衛辦”、“地名辦”、“婚姻管理處”、“新聞辦”、“礦管處”等事業單位,理應由黨政部門承擔的職能,都要求“還政予政”。對配置部分事業編制的單位,如消費者協會、社會團體如貿促會、各類臨時辦事機構等,可不列入分類。
關于已參公事業單位的分類,根據省里的要求,如果參公在前,符合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標準的,完全可以予以明確;不符合標準的,暫不列入分類范圍。對分類在前,參公在后的單位,如果是公益類事業單位已參公,就沒必要再調整其類別了。
三是參照兄弟省市類似單位分類情況把握。前一階段,我們與省和一些兄弟城市進行了聯系溝通,了解了他們的事業單位分類情況,同時也參照了他們的一些做法,盡量保持上下、左右一致,以減輕我們的工作壓力。省里總體上是按照“兩頭小、中間大”的結構來把握,即從緊從嚴控制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數量,適當放寬公益二類的范圍,除配合行業體制改革之外,不再新增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的數量。各縣(市)區和開發園區在進行分類時,也可以進行一些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參照省、市的做法進行。但是參照要在同等情況和條件下進行,人家按要求做好了清理規范工作,職能剝離和人員分流都做好了,你都沒去做,那就沒法參照了。這次對公路管理機構、運輸管理機構、港航機構,旅游管理機構、機關事務局(中心)等,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各地一定要將職能和人員剝離清楚后,再考慮將這些機構定為行政職能類。
三、幾點要求
一是要加強領導。今年3月,中央出臺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5月,中央編辦下發了《關于開展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6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座談會;8月起先后出臺了事業單位分類、機構編制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完善相關財政政策、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等10個配套政策文件;10月,為切實做好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中央編辦成立了事業單位改革司。這些都充分表明中央對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視,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事業單位分類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前提,只有抓好這個基礎環節,其它配套改革才能跟上,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才能順利展開。各縣(市)區和開發園區一定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定要克服觀望思想和畏難情緒,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把事業單位分類與清理規范工作結合起來,共同推進。分類工作還處于模擬階段的,要在做好清理規范的同時,抓緊推進實際分類工作。今天會議以后,各地要排出進度表,每兩周向市編委辦報一次進展情況。除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外,其他能夠明確分類類別的都要及時發文確定。各地可對我們的初審意見提出建議,與事業處進行溝通后,提交擬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分類請示和方案,我辦審核后將正式形成批復意見。
二是要嚴格機構編制管理。在分類過程中,對一些事業單位原來混雜的各種職能必須進行清理規范和職能剝離,對主要承擔行政職能且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事業單位可定為“行政職能類”,但其它剝離出去的職能和分流的人員,考慮到穩定因素,可以設置一個相應的事業機構,根據實有人數核定編制,人員只出不進,實行封閉式管理。如前面提到的公路管理機構,職能剝離后可設立養護中心,用于安置分流出來的事業在編人員,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和編制要嚴格控制。其實,公路段的人員編制早在20xx年,市政府辦公廳就下發了《關于印發〈寧波市深化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甬政辦發〔20xx〕57號)進行了明確。近十年了,各地貫徹落實情況并不樂觀。這方面余姚市做得最徹底,他們早就按照文件規定和有關要求進行了職能剝離和人員分流,這次要求明確“余姚市公路段”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理由就充分多了。而有的地方根本就沒動過,在職能剝離之前,只能采取低定一級類別的辦法進行。對于某些從事管理工作但無法律法規依據的事業單位,其行政職能應當還政予政,保留現有機構和人員,并對該單位定性為公益類,如機關事務服務機構。
三是要確保穩定。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直接關系到事業單位的屬性認定,更是和事業單位職工的利益密切相關,稍有不慎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地要按政策處理好各種問題和矛盾,要確保社會穩定。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省市出臺的政策執行,切實保障廣大干部職工的合法權益,確保隊伍思想穩定和工作正常開展。原事業在編人員要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進行妥善安置,不能因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而影響單位工作的開展。但是,也不能借保持穩定之名,而拖延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的進度。目前,有些縣(市)區和開發園區對分類工作是有顧慮的,存在等待觀望、先改先吃虧的思想;有的擔心分類后,后續改革跟不上,分類失去原有意義;還有的干脆不動,把矛盾上交到市里。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各地要堅持從大局出發,跳出小圈子,堅持依法辦事、按章辦事,堅持公平、公正、透明,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切實把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工作完成好。
四、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
下面我再談談加強機構編制規范化管理和明年工作思路的一些想法。
當前,機構編制管理工作中確實還存在許多不規范之處,比如條條干預比較多,核編標準不明確,超編超職數配備時有發生等,機構編制部門一定要積極主動地抵制各種違規做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的重要精神和法規政策。要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總量,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通過盤活存量、內部調劑等方式,不斷挖掘潛力,確保編制總量不突破,從嚴控制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完善機構編制動態管理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加強對機構編制的科學管理和合理配置,工作任務增加的部門,所需機構編制主要通過內部整合和調劑解決,確需增加機構編制的,要嚴格按程序辦理。要自覺遵守紀律,嚴格辦事程序,凡涉及職能調整、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增減的,都要嚴格按照權限和程序進行審批。要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認真加以改正,堅持機構編制的集中統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門和單位無權決定機構編制事項,切實維護機構編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關于明年的機構編制工作,重點圍繞六個方面展開:一是打好基礎。機構編制部門要進一步加強人員配備,完善工作規則和內部管理制度;二是強自身素質。加強能力素質的培養和鍛煉,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整體工作水平;三是鞏固成果。總結這次政府機構的改革成果,認真開展評估工作,發現問題切實整改;四是要創新。著力加強調查研究,創新管理方式,努力實現機構編制效用的最大化;五是要嚴格規范。加強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實名制管理,研究制定編制外用工管理制度;六是加強機構編制工作的宣傳工作。重點是對部門領導、對單位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讓各級領導干部、各部門和各單位的工作人員能更多地了解機構編制的法規政策,強化機構編制意識,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堅持依法辦事,按章從事,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努力建設服務型、法制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