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財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近年來,我市非稅收入增長較快,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由于非稅收入大多具有專項用途,雖然反映在財政收入上是增加的,但政府可用財力增加并不多。當前對非稅收入的征管,關鍵是要做到依法征收,防止非稅收入的非正常增長。既要對政策明確規定保留的堅決應收盡收,促進財政增收;又要防止人為抬高收入增幅,在非稅收入上搞虛收和空轉。當務之急是要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清理收費項目,該取消的及時取消,確需保留的,也要重新審核備案,并適當降低標準。這項工作要爭取在7月1日前完成。同時,嚴禁各級各部門隨意出臺新的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省對下計算轉移支付時,是把非稅收入作為可用財力來計算的,去年按50%算帳,今年可能要全部納入,因此不能因為非稅收入的非正常增長而影響我們的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同時,要積極挖掘新的增收渠道,積極探討加強對河沙等礦產資源開采使用權的管理,這方面目前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三)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為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今年政策性減收增支因素較多,給各級保工資、保平衡帶來較大壓力。在努力組織增收的同時,各級要在盤活支出存量上做文章,下大力氣調整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重點。這也是緩解收支矛盾和財政壓力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以推進財政綜合改革為總抓手,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重點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試點、完善政府采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理順市縣區財政體制等五項改革。目前,正在著手制定改革方案,有些工作也已開始啟動,下一步還將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專門部署,目的就是通過改革,提高政府利用財政杠桿調控經濟運行的能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二是要清理財政供給范圍,解決好越位與缺位的問題。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的要求,下決心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下決心整合財政專項資金,認真清理歸并那些功能相近的財政專款,壓減那些已經到期或效益不高的支出項目。各部門要支持配合做好這項工作。要逐步將經營性事業單位推向市場,減輕財政壓力,更好地促進事業發展。三是要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強對會議費、接待費、燃修費、通訊費以及出國經費等各類費用的管理。要嚴格預算約束,嚴格控制零星支出,力戒“分小錢、辦小事”。對部門、單位申請的項目,各級財政一定要把好關,可給可不給的要堅決不給,該壓的要堅決壓下來。要提倡厲行節約,鼓勵和支持部門對單位、單位對個人實行公用經費定額包干,通過細化分解支出,將包干指標層層落實到人,使人人都有節支任務、人人都有節支的積極性。四是要集中資金保證重點支出。要在保證工資正常發放的基礎上,對新增財力,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集中用于解決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和涉及群眾利益的重點問題,大力支持農業、教育、衛生、科技、社會保障、就業和再就業等,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切實加強對財稅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財稅工作,真正把財稅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要注意聽取財稅部門的意見和工作情況匯報,積極支持財稅部門做好工作,主動關心并幫助解決財稅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牢牢把握財稅工作的主動權。要協調財稅等部門,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及時搞好財稅運行情況的分析與調研,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地做好工作。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注意學習財稅知識,熟悉財稅政策,把握財政運行規律,學會運用財稅杠桿調控管理經濟。尤其是要全面學習和掌握國家的財政政策和制度,重點研究和吃透重大財經問題和財稅改革政策,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各級財稅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征管水平,主動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助手,進一步制定切實可行的增收和優化收入結構的具體措施,并分部門、分稅種抓好落實。各部門要自覺服從和服務于大局需要,積極支持財稅工作。監察、審計、工商、公安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好協稅護稅工作,把規范經濟秩序與規范稅收秩序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綜合治稅工作。政府各職能部門、各支出單位,要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加強內部財務管理,支持和配合各項支出改革,自覺接受財政監督。要加強對組織收入和優化收入結構的調度考核,從下個月起,市里也將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對各縣區財政增收實行新的考核辦法,既要考核總量和增幅,又要考核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各縣區也要加強這方面的調度考核,及時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促進財稅增收和結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