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省委、省政府召開這次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主要是通報全省冬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高產農田建設情況,進一步分析形勢,明確任務,狠抓落實。剛才,潛江市和蘄春縣介紹了他們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和借鑒。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總結成績,堅持大搞農田水利和高產農田建設不動搖
今年入秋以來,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水利工作會議和全省高產農田建設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努力克服因旱秋播推遲帶來的影響,統籌安排,及時組織勞力、機械,迅速掀起了水利建設和高產農田建設高潮。截止目前,全省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8萬處,投入機械10.8萬臺套,投入勞動工日2.5 億個,累計完成土石方2.7億立方米,占年度計劃4億立方米的68%。全省20個高產農田建設項目核心示范區的土方工程有的已完工,部分縣市正按實施方案開展大規模建設。當前全省農田水利和高產農田建設呈現出六大特點:一是搶抓機遇,搞好發動。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好形勢,好形勢又加深了對改善生產條件的認識,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大搞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這是我們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和高產農田建設最寶貴的群眾基礎。同時,中央和省繼續加大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并向糧食主產區傾斜,農村飲水安全和血防工程建設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確定在20個縣市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成為今年新的動力,新的機遇,新的舉措。二是領導重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都把農田水利和高產農田建設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把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質量,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完善了黨政領導責任制,成立了農田水利建設指揮部和高產農田建設領導小組,落實了工作專班。各地大員上陣,靠前指揮,主要領導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抓重點工程,辦示范項目,有力地推動了農田水利和高產農田建設工作的開展。三是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各地針對歷年水旱災害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本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結合農業結構調整、高產農田建設、城鎮建設,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實地踏勘,積極做好各項水利建設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農田水利和高產農田建設實施方案。各地的實施方案緊緊圍繞全省確定的水利八大工程建設內容,重點搞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既注重了科學性,又注重了綜合性;同時還根據地域差異,確定了各自水利建設主攻方向。20個高產農田建設項目縣市的實施方案,大多數已通過了省級評審。四是用活政策,典型示范。根據我省實際,省委、省政府決定糧食主產區縣市繼續保留“兩工”,并要求將70%的“兩工”用于水利建設,嚴禁強行以工折資、以資代勞,對于農民自愿以資代勞的,嚴格執行有關工價標準,用工據實結算,專款專用。對于其他縣市要求充分發動群眾,堅持受益負擔,搞好“一事一議”。各級進一步完善了激勵政策,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則,繼續實行“以獎代補”政策。省發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農業廳狠抓了高產農田項目示范區建設,分別在潛江、仙桃、監利、天門、蘄春興辦示范樣板區,指導和帶動面上的工程建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五是多元投入,加快建設。各地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繼續采取“政策融資、銀行貸款、社會籌資、個人捐資、利用外資”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資融資形式,以資金的大投入帶動水利的大發展。與此同時,政府統籌,整合資金,集中投入,也是我省今年水利投資形式的一個亮點。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多方籌集資金,每年5億元,建設糧食主產區高產農田。天門、仙桃、潛江等20個45萬畝以上水稻生產的糧食主產區縣市,緊緊抓住高產農田建設的機遇,整合國土整理、農業開發、水利、林業、扶貧等項目資金,大搞農田水利配套建設,出現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勢。六是民營水利,凸現活力。今年,由農民自主辦水利已經成為新的亮點,新的途徑。由農民自己投資搞水利建設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好事。各地采取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勵和吸收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部分地方正在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渠堤林地經營權拍賣來“以林養渠”,充分發揮用水協會作用等辦法來發展民營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