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崗((聘)演說需注意的問題
體態語具有揭示內在素質的功能。體態語研究結果表明,體態語具有交流思想、傳達感情、昭示心理、強調指代、表示社會聯結關系的各種功能,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與規定性。因此,使體態語對內在素質的揭示具有確定性。
體態語對內在素質的揭示還具有直觀性。語言對內在素質的揭示具有某種抽象性與間接性,而體態語對內在素質的揭示是以形象實在的動作直接流露與表現。有些行為是下意識的。假如一個人一邊回答上級說,完成某種任務毫無問題,一邊下意識地用手抓后腦勺,并流露了一絲疑慮的目光,那么這無疑表明這個人的回答并無絕對把握,可能具有膽大、好強、虛浮等品德特征,需要結合其他測評信息進行綜合判斷。此外,此舉也無聲勝有聲地說明了體態語揭示內在素質的直觀性特點。
體態語的確定性(習慣性、天生性)與失控性(不知不覺、情不自禁、生理反應、瞳孔變化、心跳、出汗、生物電反應等),使體態語對素質的揭示具有某種必然性。
例如,嘲笑他人會“嗤之以鼻”;得意忘形會“趾高氣揚”;自身反省會“撫躬自問”與“捫心自問”;憤怒急躁會“戟指怒目”;心藏無名火會“橫眉緊鎖”、“牙關緊咬”;心里非常高興會“喜笑顏開”、“手舞足蹈”;人在安詳或激動時,總愛叼上一支煙。這些現象表明,內在情感和素質存在著體態語表現的必然性。
3演講前的心理準備
心理學家曾對2000年北京大學51名高考狀元進行心理測試,研究這些尖子學生成績好的原因,發現考前和考場心態是學生能否正常發揮的關鍵因素。同樣水平的人,甚至同一個人,由于心理狀態不同,投入考試后的能力發揮的程度就不一樣,成績自然大相徑庭。筆試如此,競崗(聘)演講也不例外。比較而言,競崗(聘)演講對人們心理素質的要求比筆試更高些。因此,參加競崗(聘)演講時,進行“考”前、“考”中的心理調整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把握機遇心理。
應試者應充分認識參與“這一次”演講的意義,把它當成一次展示自己才華的難得機遇,予以高度重視。哲人說過,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些人對于到來的機遇漫不經心,似急非急,甚至以為來日方長,機會無限,以這種心態對待“這一次”,那就很難有出色的表現。相反,人們一旦意識到此次機遇難得,懂得此次機遇對于自己成功的價值,就會特別珍惜“這一次”,并產生“志在必得”的雄心和決心。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人們很容易進入最佳競技狀態,并獲得前所所未有的追求成功的動力,促使自己開動腦子,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精心準備,把自己的才智和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2)強烈自信心理。
為了提高自信心,我們應學會對客觀形勢進行恰當估計和分析,同時不斷地進行正面的自我心理暗示,為自己創造心理優勢。
一是正確認識和評估客觀形勢。要學會為自己進行心理減壓:一方面,要防止道聽途說,偏聽偏信,夸大客觀形勢的嚴峻性;另一方面要淡化競爭的激烈程度,甚至通過貶低競爭對手的方式,平抑自己的緊張心理。
二是要看重自己的優勢。要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并把取勝的砝碼更多地押在自己的實力上,要相信自己正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人才等。這樣想問題,就會在心理上獲得更強烈的自信和必勝信念,為自己鼓勁加油。當然,這種自信決不是盲目的,它應是建立在確有某種實力和優勢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