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關注困難群眾生活
(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不完善。我區社會救助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水平較低,覆蓋范圍小。城市初步建立了低保制度,自然災害救濟制度雖然建立,但不很完善,不易操作。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農村低保制度還未啟動,社會互助制度還未建立,特別是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問題還很突出,依靠民政一個部門發點臨時救濟無濟于事。應由政府主導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社會扶助體系,讓那些有困難的群眾通過政府的幫助和支持能自食其力,生活不斷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社會基本保障體系應盡快在城市完善,盡早在農村建立。
。ㄋ模┱呗鋵嵭Ч焕硐。社會貧困人口相對的救助面大,困難對象中出現了越扶越貧,越幫越困的現象。據了解,來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濟的八成以上是同一困難戶,他們對民政部門的救濟逐漸產生了依賴思想,給臨時救濟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同時,由于財政困難和鄉鎮民政機構不健全的原因,致使農村五保糧油供應問題沒有很好落實,個別鄉鎮農村五保供養經費未按規定落實,對農村困難群體的調查不細致,上報數據不完整等等,對部分政策的解釋不到位甚至亂解釋,引起部分群眾上訪,使國家的好政策落空。
三、形成的原因:一言難盡
雖然困難群眾形成和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的重視不夠是根本。一是對民政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當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府的主要工作應該是發展當地經濟,關心困難群眾逢年過節發點慰問款就行。二是對民政工作內容了解不夠。認為干民政工作只是抄抄名冊,發發錢,平時不干也無妨。甚至有個別鄉鎮領導認為關心困難群眾是區級民政局的事,跟鄉鎮無關,凡是有困難群眾要求解決困難,二話不說頂多蓋個章就要他找民政局。三是存在犯難情緒,認為解決困難群眾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難見成績,難見成效,與其做了不討好還不如不做。由此造成我區民政機構不健全,鄉鎮民政干事不干民政的現狀,“抽點時間做民政”這是真實的寫照足以說明鄉鎮在安排全盤工作時,對民政工作未引起足夠重視,對困難群眾救助未引起足夠重視。綜合以上材料,去年全區只有朝陽、接履橋、黃田鋪3個鄉鎮完成了農村敬老院改造,今年郵亭圩鎮
(二)財政困難是主要的原因。全區財政只夠應付干部職工工資,除此之外,沒有余。因此要區財政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專項經費只會是句空話。
。ㄈ┥鐣戎w系不完善是重點。社會互助的風氣、條件還不完全具備,民間慈善力量不知如何參與,會有什么政策對待,因此下一個問題將是如何鼓勵民間力量參與。
四、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生活:任重道遠
。ㄒ唬┘訌姍C構建設。設立專門組織機構建設,做到事有人做,能做好。
(二)切實保障困難群體生活,財政應最大努力予以保障經費,給出經費預算。
。ㄈ┓e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支持。多方爭取上級專項資金。
。ㄋ模┘涌旖⑸鐣戎w系,形成以政府為主,民間慈善團體、社會互助力量相結合的新型救助體系是最佳選擇
。ㄎ澹┝ψ惝斍,著眼長遠,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基本生活是治標,主要是如何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制訂相應政策鼓勵困難群眾再就業、創業,用發展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最佳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