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第一,要高標準、高水平,高品位地對涼州旅游進行整體規劃,形成發展的總體藍圖。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要重點作好精品旅游景區、旅游線路、特色文化和旅游項目的規劃編制工作。使旅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銜接,與區域發展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相協調,與建設、交通、林業等各相關專業規劃相結合,使旅游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
第二,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走“以資源換資金,以市場換投入”的路子,建立內外并舉,上下齊抓,廣開財源的社會化、市場化的旅游投資體系。要改變“有多少錢就開發多少資源,建設多少項目”的舊做法,樹立“先講項目再設法籌錢”的旅游發展新理念,積極吸引外資、民資、財資等,多渠道解決開發旅游的資金來源,形成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個人眾人拾柴的積極局面,共建精品旅游景區,共創涼州旅游的良好局面。
第三,要深度挖掘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旅游經濟是特色經濟,特色是旅游的靈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礎。旅游精品的建設,只有借助文化內涵才能更具魅力、更具生命力。旅游文化建設應加強旅游目的地文化建設和旅游景區文化的培育以及特色文化的開發。因此,除了對景區文化的提煉以外,主體上應加強西涼文化的研究,并輔之以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涼州建筑文化(古城、殿堂、寺廟、園林故居、墓葬遺跡)、金石文化(青銅器、碑刻、印幣、巖畫等)、石窟文化(天梯山石窟的繪畫、雕塑、建筑等石窟藝術,石窟的淵源、發展、影響等)、佛教文化(名剎、高僧、講經弘法)、西夏文化(西夏文、西夏文物遺存)及民間民俗、飲食文化的研究,提高旅游景區的文化附加值,以增強涼州旅游產品的活力。
第四、要實行品牌一體化,使旅游景區組成相對緊密的聯合體,統一打造涼州旅游的品牌形象,共同應對市場的挑戰。這樣可整合旅游資源,降低經營成本,壯大旅游規模,使游客在有限的時間內游覽更多的景點。
涼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但景點景區又相對分散,提供給游客的是破碎的、片段的、單調的產品,而產品的內在結構不夠合理,缺乏互動、參與、刺激的內容,游客難以產生高質量的旅游體驗,無法滿足游客的期望值,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又失望而歸,直接影響了涼州旅游形象的樹立。很多人認為,涼州有許多國家級、省級文物,認為這是發展旅游業的資本。其實文物不同于旅游資源。這是因為旅游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行業,游客的消費決定旅游產品的供給。一些歷史遺跡從專業角度看,具有很大的魅力,但從旅游角度看,一些文物古跡,由于年代久遠,與現實生活脫離太久,無法吸引旅游者,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此,我們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在弘揚歷史文化,包裝開發文化資源的同時,選擇一批有市場需求,能吸引游客注意力的景點進行開發建設,并對現有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實行品牌一體化,從而推動涼州旅游業的發展。因此,涼州旅游產品在打造精品時,就要根據其內涵和特色高起點規劃,大起點投入,高品位建設,整體性開發,使之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特色突出、內涵豐富、景色優美的品牌景點,并以打造的雷臺、百塔寺等景點為龍頭,以時尚的生態旅游、求知的科考旅游、特色的文化旅游、體驗的探險旅游、健康的體育旅游和溫馨的鄉村旅游為主體,以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和城西藥王溫礦泉療養度假旅游為兩翼共同構筑涼州旅游發展的大聯合、大聯動、大產業、大旅游的格局,聯手共造涼州旅游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