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五老”作用 致力關心下一代工作
前童民風淳樸,人才輩出,這里的父母傾心鼓勵孩子勤奮求學,孩子們也似乎天生就有愛讀書的勁。自1977年恢復高考后,前童鎮共出了36位博士、碩士和58名高級職稱的專業人員。童亞明、童亞輝兄弟倆,從小刻苦學習,終于雙雙獲得了博士學位。童富永現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浙江教育學院教授。近年來,凡從前童鎮中心小學畢業的學生,每人都有一手漂亮的書法,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英語初識,每人都學會一種樂器(笛子、胡琴)。為此,前童中心小學順利通過省示范小學驗收,并被確立為寧波市唯一的全國少先隊工作學會科研實踐基地,學校少先隊2次被評為浙江省紅旗大隊,1次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少先隊工作經驗還在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申報的《“紅領巾前童文化學習研究院”的建設》課題也已被列入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十五”期間課題計劃。前童中學也由于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寧波市示范性文明學校。學校領導人告訴我們,學校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一是由于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二是教師們的辛勤培育;三是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師的關懷。如老教師童洐孝同志,經常來校幫忙工作,為學校種樹栽花,美化環境,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奮發向上。他希望在教學上能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真正做到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每位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前童鎮現在已是省級教育強鎮。
三、創建德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前童鎮是革命老區,留下了許多革命史跡,許多老游擊隊員、老黨員、老交通員(如1938年入黨現年95歲高齡的周松貴同志)。近年來,鎮黨委充分整合資源,發揮“五老”人員的政治優勢和經驗優勢,積極創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用先烈的革命事跡教育下一代,取得了較好成績。我們創建的教育基地有:
一是建造鹿山革命烈士亭。鹿山革命烈士亭由老干部童中法同志倡議建造。每年清明節,鎮關工委都要組織老干部,接待來自寧海中學、柔石中學、知恩中學、城關中心幼兒園及本鎮的中、小學校青少年,前來瞻仰革命烈士,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在這里,每年受教育人數多達6000余人。這里也已成為前童鎮中心小學少先隊員入隊宣誓的特定場所。寧海中學高二段師生也已連續十多年拉練到此地,體驗生活,陶冶情操。
二是創辦前童黨史圖片資料陳列室。黨史圖片資料陳列室陳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前童籍烈士的遺像、英雄事跡等圖片、資料,也有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為保衛國家財產同歹徒英勇搏斗而壯烈犧牲的葛亞玲烈士遺像,內容豐富多彩、教育意義重大。通過開展經常性的黨史圖片資料展覽,激發廣大青少年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熱情,從而使他們更加勤奮學習,立志成材,將來為建設美好家鄉出力。
三是建立柵下村童遵孝烈士紀念室。此紀念室是由柵下村的童中敖、葉忠乾、童吉華等5位老同志,在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創建的。為建此紀念室,他們5人共自捐現金4800元,同時四處奔走,籌集資金35100元,配置了錄像機、彩電、桌椅等用具。童遵孝烈士1941年入黨,入黨前就立下了“民族解放、自由平等、為國爭光、為國流血”的誓言,王惜耶同志在悼念童遵孝烈士犧牲52周年時題了詞:“戰斗夏王宅,同志長安息,民族多災難,聚集為抗日,戰友今何在,余姚市西北,而今豎此錧,后代要認識。”這個村的老干部還編寫了童遵孝烈士紀念室暨柵下村地下黨革命斗爭歷史紀念冊。現年83歲高齡的離休干部童吉華同志,開展義務助學,他有一個規定:凡是考進寧海中學的本村學子每人獎勵300元,考上浙江大學的獎勵500元,考上清華、北大的獎勵1000元,如今凡是達到要求的學子他都已經作了兌現,為此去年他被評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前童鎮老干部活動室的老同志們也因此稱贊柵下村的老同志是:“梅花越老越精神,歲歲開花歲歲春,今歲花開花正好,幽香好醉看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