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公社和、官智民富 構建和諧元謀
回顧成績、總結經驗,我們認為:一是以創新為靈魂,發揚民主、汲取眾智,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勵監督,是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智力源泉和不竭動力。二是以發展為主題,圍繞正確的思路,排除一切干擾,集中精力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是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成績的牢實基礎。三是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咬死特色建產業,是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確保縣域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著力點。四是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憑實績、能力和民意用干部,充分調動各級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穩步推進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業前進的重要保證。五是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最大群體作為發展經濟和受惠的主體,以獲得不竭的動力和社會的均衡發展,尊重群眾,依靠群眾,形成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堅定不移地貫穿到今后的發展中。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建設的力度尚顯不足,尤其是綠色產業中的加工業和旅游業還沒有重大突破,夏秋季農民增收緩慢,縣域經濟缺乏強有力支撐;二是招商引資的質量有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城市化步伐滯后,重點項目進展緩慢,資金到位率低;三是山區和壩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山區群眾增收難度大,貧困人口多,扶貧攻堅任務艱巨;四是勞動者素質低,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壓力大,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亟待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五是部分黨員領導干部的執政素質、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與新形勢任務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必須正視上述困難和問題,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群策群力、眾志成城,集中力量對困難和問題加以突破,卓有成效地推進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
二、克難奮進、突破發展的2005年
我們把去年作為快速發展年,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這一目標已順利實現。今年,縣委常委會將其定為突破年。作此定位,一方面是兩年來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發展之勢,“雙目標”中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經濟高位運行,我們發展的潛力以及發展的空間將越來越小,要想繼續保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困難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我們的雙支柱產業建設已經到了攻堅克難階段,建設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和一些影響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性問題清晰地暴露出來,對于這些薄弱環節和問題如不加以突破,要繼續保持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絕不可能。再一方面是,兩年多來,我們為了加快發展,采取了許多超常規的手段,在思維方式、組織形式、經營模式及干部任用上作了許多新的探索和實踐,省、州黨委政府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但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都還需進一步的總結和完善。基于這樣一種判斷,把今年定為突破年,是快速發展所需,是遵循發展規律的順勢之舉。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省委七屆六次全會和州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緊扣發展第一要務,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確保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以掌握學習型組織技能為智力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組織和制度建設為平臺,提高執政能力,鞏固擴大執政地位和基礎,推動增收重點由冬春轉夏秋、農民轉市民、勞力轉“智力”的“三大轉變”,重點突破夏秋農業、旅游業和城市化發展的“瓶頸”,繼續加大投資拉動、選商引資工作力度,實現黨公社和、官智民富,構建和諧元謀。黨公社和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矛盾,保持社會的公平公正和穩定,形成和諧發展的社會;官智民富就是建立學習型組織,開發出最寶貴的智力資源,以睿智提高執政素質和執政能力,有效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走進全省前列。縣委建議,今年全縣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收入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圍繞上述發展目標,我們要努力抓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