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企業改革經驗
牢固樹立群眾觀念 平穩推進企業改革
華容縣交通局
2004年,我局在市局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級沒有注入資金支持,沒有一名縣級領導具體抓,改革的各項優惠政策極難落實兌現,干部職工人平受償不足8000元的情況下,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充分發揮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講政策法規順人心,憑公平公正穩人心,靠排憂解難曖人心,順利完成了縣航運公司、裝運公司和汽車修配廠三家單位改革的各項任務,三家企業1428名干部職工的身份全部有償解除,支付611名職工受償金474萬元,817名退休職工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接管,所有職工檔案全部移交社區,國土、房產手續全部到戶到人,期間沒有一名干部職工到市縣上訪鬧事。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讓改革共識深入人心
交通企業改革是一場深層次的攻堅戰,不僅涉及到利益的調整,而且也觸及到觀念的碰撞。我縣交通企業改不改,如何改?當時可以說是顧慮重重,爭議不斷。有的主張立即改,馬上改,趁企業還有一些資產可變現,快點分光走人;有的主張維持現狀,認為交通企業隊伍龐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搞得不好就會捅“馬蜂窩”,出亂子,怕收不了場;有的認為交通企業屬于特殊行業,具有行業優勢,不改革也能維持下去,能拖則拖,何必勞神費力,自討苦吃。為此,局黨委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經過反復討論,權衡利弊,大家一致認為企業改革正當其時。一是上級有政策,有優惠條件,支持企業改革。二是企業能夠支撐到今天,說到底,靠的是行業壟斷優勢,如果直面市場,企業必死無疑。三是干部職工有要求。在走訪座談中,大部分干部職工對企業現有的經營機制不滿意,要求改革。特別是一些有資金、有技術、有管理經驗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強烈。通過討論,局黨委一班人認識到改革上合政策,下順民意,不僅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而且樹立了信心,堅定了決心。為充分發揮企業負責人在改革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我們根據他們既是改革執行者,又是改革的對象,因而有想改革、喊改革和怕改革的矛盾心理,采取大會發動、個別座談等辦法,提高他們的認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另外,為使廣大職工的思想與改革同步,我們以企業面臨的困境作教材,采取算“三筆賬”的辦法,即算經濟虧損賬、算資產消耗賬和算改革效益賬,從而使廣大職工思想高度統一到改革上來,使企業干部職工認識到深化交通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是促進交通企業發展壯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勢所趨,現實所迫,“早改早主動,晚改就被動,不改死路一條”,營造了濃厚的改革輿論氛圍,為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增強了內在動力。
縣航運公司是一個有50多年歷史、干部職工1051人、改革難度較大的企業,去年4月份全面啟動改革后,我們分別組織召開了在崗人員會、職工代表大會、中層骨干會、退休人員會,反復宣傳改革政策,并印發了《企業改革征求意見表》311份,征求職工意見,把握好了輿論導向,改革的共識深入人心。
二、把握政策,依法依規,憑公平公正贏得人心
企業改革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強,稍有不慎便會引發事端。為此,我們把走群眾路線作為解決具體矛盾和難點問題、加快改革進程、確保社會穩定的重要辦法,堅持大家的事情大家議,群眾的事情群眾辦,效果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