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企業改革經驗
一是堅持依法依規。在制定方案時,我們做到了有法律條文的不越線;有政策依據的不越界;有紀律要求的不違規。在縣政府出臺的《華容縣商貿流通企業政革實施意見》的基礎上,我們針對交通行業的實際,專門研究了《勞動法》、《破產法》等法律,查閱了國務院和省、市近年來下發的所有關于改革的文件,確保改革方案、解除勞動關系協議等重要文書都合法有效。如在討論方案時,干部職工對血吸蟲病是否實行病殘補償的問題反映比較強烈,我們有一部分職工長期在血吸蟲疫區工作,其中通過鑒定的就達240多人。假如對這些員工實行病殘補償,可能會達到一個天文數字。于是,我們走訪了勞動、血防部門,還專門查詢了有關職業病和血吸蟲病的政策規定,獲知血吸蟲病只限肝腹水和脾臟切除兩種情況有補償。這樣在實施過程中,既合法、又合理,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職工都能接受。
二是堅持依靠群眾。這次企業改革從根本上解除了職工的身份,職工一下子由“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無論在思想上、感情上還是利益上都比較痛苦。我們一方面開門辦公,不回避矛盾,直面現實,不怕麻煩敢碰硬,耐心、細心、真心地做好每一名上訪人員的思想工作,全年共接待到局機關上訪人員6批19人次。另一方面,我們充分相信和依靠廣大干部職工,充分遵重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讓絕大多數職工氣順心明,理解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改革的摩擦和阻力。因此,在改革的全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引導、支持職工積極參與改革。 如縣航運公司過去由于種種原因,有143名職工被除名。改革時,這些人強烈要求參與受償,對此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形式征求廣大職工意見,最終否決了他們的要求?h裝運公司對40多名企業輪換工要求解決養老保險和參與職工受償、以及文革中誤判刑人員要求補償等問題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充分發揮職代會的決策作用,使矛盾和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三是堅持公開公正。在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誰說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辦,保證了政策執行的剛性和各企業橫向之間的可比性,避免了人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沒有關起門唱“獨角戲”,做群眾的“包辦者”和代言人,而是開門改革,堅持了公開透明、陽光作業的原則,資產清查結果、職工身份狀況、資產處置過程、職工受償情況等全部上墻公開。一句話,只要能夠向職工公開的統統上墻公開,并留下充足的時間讓職工針對公開結果發表意見,反映問題。 如針對縣航運公司178名職工拖欠承包款354萬元的問題,我們督促該公司經理一班人在職工代表的監督下主動與職工對賬,核實賬目380多筆500多人次。由于公平、公正,通過艱苦努力,所有欠款職工都表示接受認賬。
三、以人為本,多辦實事,靠排擾解難穩定人心
改革效果好不好,關鍵就看有沒有后遺癥。為確保資產賣得出,職工賣得斷,穩定有保證,一年來,我們堅持“改革與穩定并重”、“改革無情,操作有情”的原則,積極穩妥地解決各種難題,化解各種矛盾,做好了職工安置受償及企業重組工作,鞏固了改革的成果。
一是爭取政策保穩定。在資產清算受償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按規定繳納養老后備金,大部分職工都有可能“零受償”。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反映實際困難,求得了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的理解和支持,為我縣三家改制企業1428名干部職工人平減免近3000元養老后備金約400萬元。同時,我們不畏困難,不怕麻煩,還積極幫助縣航運公司追回歷年防汛運費欠款59萬元,主動與社區和有關職能部門銜接協調,做好改制企業的檔案移交工作,并為航運、裝運51名符合條件的職工爭取辦理特殊工種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