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培訓就業機制 充分開發農村人力資源
一是引導一批農民走出去,成為打工經濟的領路人。一些在外地闖出了市場的農民大膽的把本村、本鄉的農民組織起來,把本地的特色勞務優勢做強做大。如@@縣礬山鎮現在大大小小的井巷勞務公司就有幾十家,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大部分都是一些本地人在外成功了,回來在把父老鄉親組織起來,一起搶占井巷建筑勞務市場的,對于他們,一些人已經把他們的稱呼從“包工頭”叫成了“打工頭”。
二是立足本地資源開發,做好修路人。一些打工者在外面賺錢回來后,積極投身到本地的產業開發中去,利用在外面積累的市場經濟知識,推進本地的產業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壯大發展。如現在的@@縣安盛馬蹄筍有限公司,也是其創始人利用在外務工賺的資金投資當地的特產馬蹄筍,從單一的種植開始,通過幾年時間,一直發展到現在產、供、銷一條龍的資產上千萬的龍頭企業。
三是引進一個新興產業,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開路人。市場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和一些優勢產業的日新月異,在增加一些外出務工者經濟收入的同時,也不斷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他們比那些還沒走出家門的農民更清楚自己的比較優勢,也更清楚如何把他們做大。以手工勞務加工為主的五鳳鄉的海馬電子加工廠,就是當地的一些能人看到了本地勞動力富余和低廉的優勢剛從溫州引進來的。它的引進,不僅每年為當地創造近百萬的稅收收入,而且還解決了2000名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當地農民每年就工資收入就達到了2000多萬元,為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