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一號文件精神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必須切實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項政策措施。對中央和市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稅率、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等優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給予落實。特別要創造條件,運用好支持鄉鎮企業改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等綜合性配套政策,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從體制、機制上放活,繁榮農村經濟,為農民多渠道增收創造社會大環境。今年,市里直補我縣再生稻資金75萬元(市下達再生稻面積15萬畝,每畝直補5元);全縣復耕撂荒地6.5萬畝,其中種植水稻2.2萬畝、種植旱糧及經濟作物4.3萬畝,市直補撂荒地復耕每畝15元,可獲資金97.5萬元。以上資金將全部通過信用社直接兌現到農民手中。
二、加快農民增收,要盡快建立多元化的增收新格局
中央“一號文件”,從增加農民收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增加外出務工收入等幾個方面,提出了扶持政策,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放寬視野,拓寬思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新格局。從我縣農民收入的構成變化來看,目前已呈現出“一加速”、“兩回落”、“兩增長”的態勢!耙患铀佟敝皋r民務工收入加速增長,工資性收入已占到農民純收入的73%,其中外出務工收入同比增長21%;“兩回落”指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增速回落,同比下降1.5%,農業收入下降4%;“兩增長”指多經收入增長8.9%,畜牧業收入增長9.8%。已突破了過去依賴土地增收的單一模式,農民增收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我們要因勢利導,積極探索農民增收的新路子,要以發展優質農產品、特色農業為重點,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要確保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轉”。
構建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新格局,第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化,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的重要依托,沒有一大批龍頭企業的帶動與牽引 , 農業工業化就是一句空話。近些年,我縣農產品加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夠 , 大多帶動能力較弱 , 這與我們提出的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 , 實現食品工業率先突破的要求差距很大。回良玉副總理在陜西省視察時指出:“農民找到龍頭企業,就找到了市場;企業找到農民,就找到了生產基地!蔽覀円凑者@一思路,圍繞“五大產業工程”支柱產業,走扶持現有龍頭企業與引資嫁接并舉的路子,使每個產業都至少有一批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來帶動。要針對我縣龍頭企業普遍小、散、弱的突出問題 , 堅持加快發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嫁接聯合一批、積極引進一批的原則 , 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 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走規;、集約化發展之路,使龍頭企業與基地建設相互推動,提升產業化發展程度。要把龍頭企業的培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 , 一方面在開發加工項目、做大做強企業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切實完善加工企業與生產基地共同發展的機制 , 引導龍頭企業建基地、聯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 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粘。
第二,大力推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發展鄉鎮企業是充分利用農村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拓展農村內部就業空間、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有的經濟學家指出:在民營企業發達的地區,幾乎不存在農民問題,也不存在失業問題。因為這些企業就是農民辦的,農民辦的企業最適合農民素質,更能有效的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