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一號文件精神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要加快發展鄉鎮企業, 拓展就業容量。鄉鎮企業作為農民的一個偉大創造, 為推進工業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今后仍將對擴大農民就業發揮重要的作用。要適應新階段農村經濟發展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圍繞我縣五金鑄造、汽摩配件、建筑建材、旅游產品等優勢主導產業 , 引導鄉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體制創新 , 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發展水平 ; 要支持一批“明星企業”、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加快發展 , 逐步使鄉鎮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向小城鎮集中,推進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 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及服務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為農民創造新的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 要采取有效激勵措施,為農村私營個體經濟等非公有制企業創造平等有利的發展環境,鼓勵農村專業大戶、農村能人創辦、領辦鄉村集體企業,以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
第三,把勞務經濟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大戰略、大產業來抓。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進城務工農民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要求保障進城農民的合法權益,這必將推動掀起民工進城務工新高潮。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配置、企業化運作”,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術培訓,進一步做大勞務經濟。我縣要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以大郵路為重點,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家樂及觀光農業,提升現有農業園區及農家樂檔次,促使吃、住、行、游、購、娛結合,使更多農民能從事農產品加工、運銷和旅游服務。今年,實現新增勞務輸出1.2萬人,務工人員達到18.7萬人。
三、加快農民增收,要把加快農業產業化、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作為根本出路
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有發達的農業,而沒有“農民”和“農村”的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要減少農民,用現代工業的理念經營農業,把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從我縣近年來的實踐看,實現“三化”結合,就是要大力發展園區經濟。近年來,我們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推進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和發展平臺,堅持統一規劃,整體開發,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吸引一批國內企業來進行戰略投資,以實現“三化”并進。在建設工業化時,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進一步突出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走園區化、集約化和生態型發展路子,建設做大一批特色鮮明的經濟走廊(如枇杷經濟走廊)和經濟園區,使農民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拓展增收渠道,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快速健康發展。
四、加快農民增收,要把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有力支撐
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現實需要,也是各類服務組織和技術人員走向市場,尋求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各級政府轉變職能,實踐正確的政績觀和群眾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們圍繞解決資金、技術、信息、流通等直接影響農民增收的問題,狠抓了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現在我們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把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整合現有資源,延伸基層網絡,健全糧油、畜牧、果品、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服務體系,以及信貸、信息、農資、檢疫等各個方面的全程服務體系,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也解決不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