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2004全市信訪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一)接待經常化。明確信訪接待是立案庭的一項職責,設立了本院信訪接待室和駐市委信訪接待室兩個信訪接待窗口。把每周五上午固定為院長、庭長接待日,每月有一周的院長、庭長接待周,院領導和主要業務庭長輪流到兩個“窗口”接待來訪群眾。并提前半年制訂接待安排表,逐日分解到每位院領導和庭長,責任日前一天由信訪室予以提醒,基本上做到了本院接待室全天候接待,市委接待周不缺位,真正敞開了信訪的大門。
(二)接待專門化。為適應涉訴信訪量多面廣的要求,我們精選出從事過刑事、民事和行政等各類審判工作,具有豐富審判經驗和社會閱歷的3名審判人員,擔任專職信訪接待員。同時針對涉訴信訪特點,我院制定了《信訪接待規程》、《信訪接待工作紀律》等專門制度,開發了專門軟件,對來信來訪登記、案件分流處理、限時答復信訪群眾等各個環節規定了專門程序,實現了專人接待、專人審查、專人調卷、專門合議庭復查、專人答復,各個環節限時,信訪接待實現了專業化運作。
(三)接待動態化。在認真落實院長、庭長接待日制度、庭長信訪值班制度的同時,我們推行了信訪情況每月通報和重大信訪定期摘報制度,每月召開一次院長辦公會議,專題分析信訪動態,研究信訪案件的處理和落實。我們還規定,凡新進中院機關工作人員,必須先從事信訪工作一年以上;擬提拔的業務庭中層副職,先到立案信訪崗位鍛煉3-6個月,從而形成多層次的動態格局。
(四)接待人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熱情、文明接待。在立案信訪場所安置了空調,配備了桌椅、筆墨、飲水機、報架、老花鏡等,還印制了多種訴訟資料供當事人免費索取,同時要求信訪工作人員做到“五個一”和“六個平等”。“五個一”即對來訪群眾要有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張椅子、一杯茶水、一番方便,“六個平等”即申訴人與被申訴人平等對待,生人與熟人平等對待,本地人與外地人平等對待,有人引見與無人引見平等對待,“穿皮鞋”與“穿草鞋”的平等對待,不吵不鬧與吵吵鬧鬧的平等對待。此外,我們還設立了信訪專項救助基金,院里每年撥款2萬元,對生活確有困難的信訪當事人給予司法救助,彰顯人文關懷。
三、突出長效機制建設,促進信訪處理工作良性循環
涉訴信訪不同于行政信訪,它不僅具有訴訟性、程序性特點,而且還將長期大量存在。只有深入研究涉訴信訪工作規律,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每件信訪案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才能促進信訪工作良性循環。為此,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嘗試:
(一)建立了嚴格的初信初訪回復處理制度。正確、及時地處理初信初訪是做好信訪工作的第一步,可以防止來信轉化為來訪、初信初訪轉化為重復上訪、越級上訪并進而形成上訪老戶。我們為此制定了《來信來訪處理暫行辦法》,按照熱情接待、嚴格審查、限時處理、件件回復的要求,認真對待和處理初信初訪工作。針對部分委托代理人存在惡意信訪,我們規定只有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父母)親自初信初訪才予接待。同時對信訪件按涉及個案審理執行、反映法官違法違紀和不屬于本院或法院處理范圍三大塊,分別分流到審判庭、紀檢監察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查,并限時辦理,由立案庭回復當事人。從而確保初信初訪做到了件件審查、件件限時、件件答復。為提高初信初訪接待處理質量,我們還制定了《預約接待制度》,按照“誰主管、誰承辦、誰處理”的原則,在接待人員摘錄信訪內容和填寫預約接待卡后,與申訴來訪人預定,由相應的院領導、業務庭庭長接待,提高初訪處理的“對口性”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