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會發言稿:新課堂 我們走在陽光路上
第二個變化是:我們的學生從“要我說”變成了今天的“我要說”。
新課堂實施以來,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敢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臨場發揮能力明顯得到了提升,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儼然是個“小老師”不僅神態自然,舉止大方,而且講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他們點評的內容不僅精彩到位。點評方式也別出新樣:除了能給學生及時糾錯,還能舉一反三舉出類似的題目,有的學生甚至去和展示的同學挑戰,即使挑戰失敗也有鼓勵的掌聲。創建新課堂以來,贊美的的掌聲,快樂的笑聲在我們的課堂時常響起。
第三個變化是:學生成績的變化。
觀摩了我們的新課堂,你們肯定想問把學生分組而坐,程度差的學生不就把優秀的學生影響了嗎?學生的成績不會下滑嗎?我們在剛創建新課堂的時候也不無擔心,然而,我們擔憂的情況沒有發生,優等生的成績不僅沒有下降,差生的成績反而提高了,并且在課堂上表現積極的那些中等生成績提高的最明顯。
第四個變化是:教師工作量的變化。
“萬事都是開頭難”,除了在初期摸索階段我們要琢磨如何編制導學案,如何去建設學習小組,怎么樣組織課堂辛苦一些,現在覺得上課很輕松,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口干舌燥,一講到底,只要用心去傾聽,去引導,參與學生其中就行。在學生日常管理方面,六名小組長會幫我們分一多半的擔子,他們會幫助組員“糾錯,解惑”。
新課堂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快樂和喜悅,用我們自編一首詩來描繪新課堂給我帶來的喜悅之感:“你說我講精神爽,遠離座位喜洋洋,老師一旁變“啞巴”,人人享受新課堂。”
第三個方面,反思收獲。
可以說,我鄉今天的成績是不斷探究、長期堅持得來的,我們在實施新課堂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有杜郎口的理論經驗借鑒,還是矛盾重重,剛開始,不知如何組織課堂,不知怎樣編寫導學案,在新課堂創建初期敢發言的學生也是不習慣于聚焦點處亮相,發言時害羞得面紅耳赤,聲音小,舉止忸怩;當模式初步定型,剛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來了,卻又發現我的學生變得不善傾聽,把最本真的面目丟失了,心浮氣躁的急于表現自己,展示自己,點評的也五花八門,甚至“跑偏”,比如我們在學《小數乘法》,學生在黑板上寫小數點的“點”字,寫成“ ”,有學生抓住這個“語文性知識”進行點評,而不是圍繞課堂任務,還有一些同學同時點評,課堂秩序顯然亂了,還有剛開始預習課學生不習慣這種教法,學生討論時間長,占用時間,教學進度也跟不上。面對這些疑惑我們也迷茫過,猶豫要不要走回去按原來方式教學,但慶幸的是,我們有中心校得力的指導,正在我們迷惘的時候,盧院明校長的一句“思路決定出路,”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沒有把問題遺留到明天,而是積極直面問題,想辦法解決,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充電,為下一步的出路理清思路,如:對于學生發言時害羞得面紅耳赤,聲音小,舉止忸怩,我們用“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出來亮相,吐字清聲洪亮,目光不再看師長,”這些展示歌矯正學生的舉止。針對課堂秩序亂,我們用“聚焦--安靜”維持秩序,針對學生“點評跑偏”現象,我們用“火眼金睛”來解決,面對問題我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用心琢磨,堅持到今天。在“創建新課堂”的道路上,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面對探索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摸索著過來了,我們還將義無返顧的走下去!
在新課堂創建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從開始的激情投入,到當中的迷茫困惑;從思想的激烈碰撞,到最后的撥云見日,一片燦爛陽光。
新課堂,孕育著新希望!新課堂,我們走在陽光路上!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