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農村綜合體專題培訓開班儀式上的講話
一是規模問題。一個新農村綜合體究竟該聚居多少農戶,是不是越多越好,這些都是普遍關心的問題。有的地方三五十戶就說是新農村綜合體,而一些地方一作規劃就是七八百戶,甚至上千戶。這個問題,我們應當把握好兩點:第一,凡事都有個度,新農村綜合體的規模同樣如此。就各地探索的情況來看,一般還是應當有百把戶,再小就是普通的新村聚居點了。大一點,兩三百戶也就差不多了,太大那就是在建小城鎮了。第二,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平原、丘陵、山區、民族地區的規模要求應當有所不同。
二是主體問題。新農村綜合體為誰而建、由誰來建、讓誰去管,這些都是必須認認真真搞清楚的問題。省委、省政府反復強調,新農村綜合體要以農民為主體,我看這是一個必須始終堅持的最基本的原則性問題。各地在新農村綜合體建設過程中,從規劃、設計,到建設、管理,政府要去引導,但是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新農村綜合體建成以后,可以而且應當支持發展鄉村旅游,讓城里人去分享田園風光,但是,不能搞成變相的房地產開發,把新農村綜合體建成市民的別墅區。
三是產業問題。建設新農村綜合體,產業發展是重要支撐。當農民群眾搬進新農村綜合體以后,既要住上好房子,更要能過上好日子。達不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費那么大的勁去建設新農村綜合體還有什么意義。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發展,要注重特色,在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上下大功夫。要講求規模,做到連片發展,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要推進產業化經營,積極引進培育龍頭企業,走“公司+農戶”的路子。要開發農業的多功能,特別是要與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村寨。
四是選點問題。新農村綜合體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種全新模式,從長遠看,它肯定適合絕大多數的農村地區。但是,由于它的規模較大,元素聚集較多,要素投入更加集約化,因此,在一定時期內,特別是在當前這個試點階段,必須從那些條件較為成熟的地方入手。比如,場鎮周邊的村,這些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城鎮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的輻射帶動作用。當然,在選點問題上,還要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帶來的人口轉移因素,不要建起來沒幾年,人就搬走得差不多了。更要避開地質災害,不能十年九災。
三、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建設各具特色的新農村綜合體
新農村綜合體建設是一項沒有先例的實踐,重在探索,貴在創新。我省地區廣闊、地形復雜、文化豐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各地在探索建設新農村綜合體的實踐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注意特色,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里強調四點:
第一,科學規劃。探索建設新農村綜合體,科學規劃是前提,是先導,是龍頭。要充分學習借鑒地震災后重建的經驗,首先搞好科學規劃。新農村綜合體的建設規劃,要充分體現“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要引入城市規劃的理念和方法,要注重農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當前要特別注意的是,新農村綜合體在本質上屬新型農村社區,一定要體現田園風光和生態環保,決不能因為引入城市規劃的理念就把城市搬到農村,更不能把“城市病”也傳染到農村來。同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要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不能川東川西一個樣,藏區彝區“青一色”。
第二,分步實施。新農村綜合體的規劃是發展的藍圖,一定要堅持高標準,決不能降格以求;但是,規劃的實施則是一個過程,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就某一個市、某一個縣來講,一定時期內,比方說到2020年,規劃建成多少新農村綜合體,不可馬上就遍地開花。今年能啟動多少、建成多少,明年又能啟動多少、建成多少,應當根據可動員調配的人力、財力、物力來考慮和安排。一定要跳起來摸得到,啟動一個就如期完成一個,而且要建出水平,建出特色。具體到某一個新農村綜合體,完全可以分為若干期來建設,在不降低標準的前提下,分輕重緩急,一步一步的推進。
第三,用好政策。最關鍵的是要用好用活用足土地和投入方面的支持政策。當前,各地發展還不平衡,搞得好的地方,在利用政策方面都有招數;推進難的,多困于政策特別是土地和投入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實事求是的講,專門對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支持政策還沒有。但是,沒有專門政策不等于沒有政策可用,現在可用的政策還是有的。比如,示范片建設政策,土地增減掛鉤試點政策,土地整理政策,災后重建政策,連片扶貧開發政策,重大建設工程移民搬遷政策,新村建設基礎設施補助政策,等等,都可以用。關鍵在于如何去把握政策,如何去找準對接點和切入點。工作得當了,是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