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剛剛吃了兩天的美味佳肴,大家都吃得肚子飽飽的,校長非要再給大家上盤兒咸菜,盡管沒有營養,也沒有了胃口,咱就只當在這兒再堅持著坐一會,聊聊天兒吧。
我今天站在這里,第一個感受是慚愧,第二個感受是慚愧,第三個感受還是慚愧!咱且不說和人家專家沒法比,就是和在座的老師們我都不成比例。和老教師比,我沒有資歷、沒有經驗、更沒有成績,和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比,我缺少知識,沒有學歷。偶爾得了個“教學能手”的稱號,也是最基層的。那今天,就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一項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作業,我想了很長時間,說些什么呢?趕鴨子上架,挖空心思想出了些我教學生涯中的點滴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 走在成長的路上》。
第一、讀書促我成長
回想自己20多年的教學生涯,真是感慨萬千!老師們,很多老師不知道知道,我并不是一個教育戰線出身的正規軍,我只是一個土八路。我沒有讀過教育學、心理學,沒有經過教學的實戰演習,就直接從教室的講臺下邊走到了講臺上邊。站在講臺上的第一天,我除了模仿我的老師給學生讀課文,教學生寫生字以外,我不知道還要講什么,我甚至不知道板書是什么、教案怎么寫。值得慶幸的是,我所任教的第一所學校是我的母校,很多同事是我上學時的老師,還有我的同學,他們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我所教的第一個班的學生大多連縣城都沒有來過,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們的農村老家,連通往縣城的汽車都還不多,孩子們沒有見過外邊的世界,也就識別不了我是土是洋。那時的我最值得驕傲的資本是年輕,我只比我的學生大4、5歲,有時候課堂上不知道怎么往下進行了,我就給學生講我讀的小說,與學生聊正熱播的電視劇,這樣的課堂學生聽得最有味兒,下課了,同學們還纏著要我繼續講,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成就感,讓我每天的工作都充滿了快樂和期待。但這種自我欺騙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學校要檢查教案,要人人做公開課,我怎么辦?那時沒有電腦,也沒有現成的教案資料,只有一本老式的教學參考書。我只能借同事的教案抄寫,但強烈的自尊心又不允許我照抄,我就仔細研究同事的教案的框架結構,然后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換掉里邊的血肉。為了做好公開課,我先主動向同齡人請教,再去聽老教師的課,然后比葫蘆畫瓢自己講,再讓同事給以指點,最后上了公開課的講臺,想著后邊坐著許多年長的老師,感覺教室都要往后傾斜翻倒了,我不敢抬眼看下邊的學生,更不敢有任何現場發揮的臺詞。所以,我現在每當聽我們的年輕教師做公開課,他們嫻熟駕馭課堂的能力、自如處理教材的水平,從容面對聽課老師的鎮定,無不讓我汗顏。我總是想,自己也年輕過,可是比起我們現在的年輕教師,那時的我是怎樣的一種無知與迷茫啊!
我像一只在黑暗中迷途的羔羊,摸索著自己前行的方向。無數個困惑的夜晚,我幻想著自己熟練地駕馭教材,多少個寂靜的黎明,我如逆水行舟,百般努力、奮力前行,然而天不酬勤,期末成績揭曉,我還是逃脫不了倒數的命運。冬日里絲絲殘留的冷風,一次次掀動遮羞的窗簾,隨同我的書本。強烈的自卑與自尊聯起手來把握關進一個只有一桌、一椅、一床的房間,只有當我把自己埋進書本,我才能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滿足,我的心感覺只有在書里才能得以暢通的呼吸。書里有鳥語花香,書里有海闊天空。
當有一天,我逐漸融入正規軍隊的行列,突然又面臨學校制度改革,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雙向選擇,我又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窮則思變,我每天認真備課之余,就和有經驗的老師交流,借來同事的備課資料,仔細地讀,詳細地抄。逐漸地,我挎包里的書不再僅僅是喜歡的小說散文,又增添了與教學有關的備課資料。我終于懂得,書里還有裝載夢想的海洋,書里還有承載使命的搖籃。其實,我并沒有遠大的夢想,我只有一個簡單的愿望——“讀好手中的書,就能走好腳下的路。”
讀書,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余,生活閑暇,我沒有別的愛好,一有時間我就讀書。一年來,我在工作間隙、生活閑暇除了讀過學校分發的《插班生林可樹》、《魏書生育人藝術》及《第56號教室的奇跡》等必讀書目;我還讀過白巖松的《痛并快樂著》、《你幸福了嗎?》、《行走在愛恨之間》;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檀香刑》、《豐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作品。我還讀了我縣兄弟學校的《課改三年》、《享受新課改》等書。滾滾紅塵中,誘惑無數,欲望無窮,是書,教我平靜地對待生活。當那些哲人與大家質樸的心境如水般透過紙卷撞擊我的心扉,我領悟:于塵世中固守心靈的寧靜與自由,是一種精神的超脫與豁達。心聲需要表達,思想需要用語言去錘煉。一年來我寫了《傾盡所愛,愛到滿園花開》、《我讀插班生林可樹》、《感動白巖松“痛并快樂著”》、《讀“行走在愛恨之間”》、《我讀莫言》、《我看“非誠勿擾”》、《“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一篇課文,三種上法》、《給自己一個機會》等多篇讀后感和教學反思。每年的暑假我們都全家旅游幾天,回來我都會寫成旅游日記。有時候,我也試著把自己寫的文字往外寄,《新鄉日報》、《平原晚報》、《長垣視點》、《長垣教科研》、《蒲園》等都曾留下我的一些小小“豆腐塊”。今年的五月份,我寫的作文《讀書·追夢》在長垣縣教體局舉辦的“礦山杯”校園寫作大賽中榮獲教師組二等獎。我也時常把我寫的讀書體會,生活日記讀給學生聽。就這樣,我在讀書中思索,在讀書中成長,在讀書中享受精神生活的豐盈。讀書使我的生活變得簡單化,就連我兒子都知道媽媽的格言是:“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了簡單就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