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小學教學科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二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制定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做到“低年級扎根固本、中年級步入正軌、高年級發展延伸”。學校的基本單位是班級,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集體的影響而形成的。必須抓好班主任管理這一環節,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好習慣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十大習慣”:培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遵守規則按規則辦事的習慣、善于交往的習慣、專心學習珍惜時間的習慣、讀書看報查找資料的習慣、大膽潑辣敢于發言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發現錯誤及時更正的習慣、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的習慣、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習慣。
3.抓好教學常規管理。
開全課程,開足課時。課程開設的怎么樣,體現了校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校長不是只抓行政工作的校長,教學工作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校長要抓住核心工作。在課程開設方面,要提高校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因為課程是國家根據人的全面發展需要而設置的,絕對不能以個人的意志而改變,各學校要著力解決課程開設不齊、開設不好、文體活動偏少、作業量過大等公眾輿論性問題。要完善辦學行為監管機制,充分發揮鄉鎮、街道辦事處教研室的職能,建立隨機督導和巡視制度,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規范辦學督查機制。每年的綜合督導評估中都要檢查,并且占分權重較高,為什么有的單位年年失分,這就是領導力和執行力不高造成的。
備課。精心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今后一個時期要扎實做好“三備二磨”這種教研模式。深化小學“三備二磨”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進一步發揮名優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濃厚全縣基層學校的教學研究氛圍。“三備二磨”這種教研模式能夠發揮集體智慧,實現智慧資源共享,打造的是一節課,鍛煉的是一個老師,成長的是一個團隊。
教師備課應做到“六備”:備課程標準和教學參考書。要引領教師學習課程標準,它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腦中必須有標;教學參考書是專家和名師根據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編寫的文本,它是教師備課的拐杖。備教材。教材是呈現知識,師生交互的文本。 備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像一個飯店經營一樣,要掌握客人吃什么菜品,根據客人的需要設置菜譜。備教法、備學法、備作業。教師編寫教案時要做到“八有一體現”。即:有教學目標(必須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教學重點難點、有教學步驟和教學方式(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教法和學法指導、有板書設計、有作業設計,有教學反思、有教學用具準備,“一體現” 即能體現課改精神和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上課。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從今年全縣教學督導評估常規檢查看,各單位教學模式改革悄然進行,有的單位已經有了模式并正在積極實施推進,有的單位已經有了思路計劃,盡管各單位課改的方法和程度有所不同,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是一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進。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學生動起來了,參與度高了,課堂的實效性強了。
作業。作業是體現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的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對作業進行精心設計、增強學習實效性、減輕學生負擔。作業內容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學情,體現針對性、層次性、啟發性、發展性,難易適中。作業形式要日趨多樣化,靈活安排口頭、書面、閱讀、思考、實驗、實踐、制作、測量、搜集、調查等作業形式。不僅完成課本要求的批改任務,而且能對各學科“新課堂”、“練習冊”上的習題進行抽查批閱。學生的書寫要加強,書寫的好壞體現學生的學習習慣,綜合督導評估增加了這方面的分值,這就要求各單位的校長一定要抓好。
4.打造優質高效課堂。要徹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一要組建各學科骨干教師指導團隊,深入學校進行調研和教學指導,幫助學校和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要深入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通過說課、磨課、上課、評課等形式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三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少講、精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把課堂變成學生思想的跑馬場。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情操陶冶、品格升華融為一體,真正做到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一;四要繼續探索并完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力打造具有我縣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