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座談會講話稿
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實行的就是民主制度,葉利欽就是第一個民選的總統,但是俄羅斯歷史評價“葉利欽時代”為“俄羅斯三百年來最黑暗的時期” 其他東歐國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波蘭等國直到現在也是政治動蕩后,經濟不正,貪腐嚴重。
中國臺灣,曾被美國總統布什譽為“亞洲的民主燈塔”的中國臺灣,則真的實現了其“民主史”上的突破,終于完成了“民主三部曲”:從過去可以“選總統”,再到可以“罵總統”,終于可以“抓總統”。然而,這種“突破”帶給中國臺灣人民的卻是恥辱與社會的繼續分裂。如果縱觀中國臺灣民主化二十年,發展到今天,帶給中國臺灣人民的是經濟沉淪、生活水平下降,政黨的空前腐敗、社會嚴重對立和族群割裂以及在此基礎上無處不在的政治暴力。當年的四小龍早已威風不再。那個時候是集權統治。
XX年6月下旬在慕尼黑郊外的一個風景如畫的避暑山莊,知名的馬歇爾論壇舉行了一場中國問題研討會,清華大學特邀研究員張維為參會,發生了一場很有意義的辯論。西方的學者肯定是指責中國的制度,張維為問了一個問題:請在場的學者們提供一個例子,就是靠推行美歐的民主模式走上現代化的國家,結果他們真的是一個都沒有舉出來,張維為隨便列舉的10多個國家都是動蕩、民不聊生,沒有哪一個國家有原來的集權統治或宗教統治好。張為再追問了一個問題:“在座的都來自發達國家,你們能不能給我舉出一個例子,不用兩個,說明一下哪一個今天的發達國家是在實現現代化之前,或者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之中搞普選的?”還是沒有人回答。因為張維為研究的結論是:西方原生態的民主社會自己演變的順序大致可以這樣概括:首先是經濟和教育的發展,然后是市民文化和法治社會的建設,最后才是民主化。這個順序搞錯了,一個社會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現在西方卻要求第三世界在民主化上一步到位,把最后一步當作第一步,或者三步合為一步,不出亂子才怪呢。
連西方的專家們也承認,迄今為止,除了日本比較能達到西方的標準外,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走民主之路走通的。美國學者科恩在其專著《論民主》就鮮明的講道: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不適合民主的國家和地區。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學者享廷頓在其巨著《文明的沖突》也認為伊斯蘭教和儒教與民主難以融合。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愛德華·曼斯菲爾德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克·施奈德最近出版了一本著作《選舉到廝殺:為什么新興民主國家走向戰爭》。書中的基本觀點是:走向西方民主模式的這個過程最容易引起內部沖突或外部戰爭,因為政客們只要打“民粹”牌就容易得到選票,整個90年代里,許多國家舉行自由選舉后,便立即進入戰爭狀態: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開打、厄瓜多爾和秘魯開打、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開打、還有布隆迪-盧旺達的大屠殺,導致1百多萬人喪生、當然還有南斯拉夫令人痛心的分裂和戰爭。
德國人用選票把德國交給希特勒,“千年易過,德意志罪惡難消。”
我們舉個例子:在xx中學搞普選,假設趙是中出去的,她想參選中校長,雖然她可能不太懂教育,但她的粉絲太多了,她當選的可能性一定是最高的,誰在乎你的教育功底呀。
多少罪惡都是以推動普世價值的名義犯下的。
另外,XX年的經融危機之后,西方的一元價值論被最后拉下了神壇,西方的民主模式不僅政治會搞亂,經濟也是一團糟,現在的整個歐洲經濟都在下滑,好多國家已經到了破產的境地,談什么發展。英國、希臘、葡萄牙、西班牙人……可都不是平凡的民族。歷史上,他們都是曾經東征西討,叱咤風云,左右世局的強國。曾幾何時,他們似乎都變得軟化了,他們的政黨政治也一再地重蹈覆轍,重復掉落民主的陷阱,跳不出怪圈的循環。為什么?西方的民主制度本身就有問題是病態的,政黨都是自私的。
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中國通過冷靜的觀察、等待,然后比較我們自己的發展和制度,我們現在堅信西方的那一套真的不行。
以后黨內再也不爭論這個問題了,這就安定了黨心,堅定了黨心啊,所以,意義是異常的重大呀!所以我敬重。
美國的陰謀
但美國會讓我們輕而易舉的得逞嗎?不會的,很多人都在問,我們走什么路關美國什么事呢?到處干涉,吃飽了撐的。同學們關系可大了。
美國明知道這些為什么還要借此到處推廣呢?
這個世界充滿著殘酷的國家間爭奪,它們在爭奪什么呢?現在不是說世界是地球村了嗎,世界是平的了嗎。大家都和平相處了嘛,還在爭什么呢?我從來對那種提法呲之以鼻,不是我有多聰明,而是我看過世界歷史,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歷史,結論就是:一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都是食人而肥的歷史。一個國家的富裕和發達正是競爭勝利、利益流入的結果,不發達國家的貧困和落后也絕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制度和文化的落后,更深的根源正是因為競爭失敗而導致利益流出。所以是競爭成敗決定國家成敗!包括中國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