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財政監督工作總結及明年工作計劃
三是扎實開展了“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根據中央、省、市關于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意見和有關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組建工作機構,制定實施方案,積極開展工作。這次專項治理,采取自查自糾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從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間,分動員部署、自查自糾、重點檢查、集中處理整改建制4個階段進行。在全縣160家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組織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從成員單位抽調16個業務骨干,分成四個檢查小組,對20個縣直部門和4個鄉鎮集中突擊檢查,重點檢查面達到納入治理范圍總數的15%。對“小金庫”治理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建立健全財務監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庫”發生的主客觀原因,認真解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經費不足等問題,探索建立預防產生“小金庫”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收支監管水平,努力實現標本兼治的目標。
四是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一是根據縣政府安排,財監辦牽頭,抽調3人組成檢查組,以會計信息質量為重點,于7月下旬,對隴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徽縣管理部2011年度住房公積金管理情況進行了財政檢查。審查范圍為徽縣285個單位6463名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歸集、繳存、支取、個貸等業務管理工作,檢查資金總量3900萬元,對檢查發現的徽縣住房公積金繳存范圍相對偏窄,應該履行住房公積金繳存義務的企業大都未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或存在斷繳現象,鄉鎮政府代扣所屬單位職工個人繳交住房公積金劃轉進度不平衡,全縣住房公積金財政補貼部分沒有實現與個人繳交部分同步劃轉,影響職工個人公積金權益和公積金制度發展等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檢查建議,要求單位繼續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面,增加資金積累,努力營造職工住房保障社會公平;健全歸集協作機制,針對收繳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和完善相關繳交措施,確保公積金繳交足額到位;進一步加強基礎工作,強化服務意識,切實落實各項管理措施,保障住房公積金運作安全,發放優質貸款。通過整改落實,促進管理部強化風險防范意識,確保全縣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二是按照市財監辦統一安排,財監辦抽調2人組成檢查組,于7月下旬,對徽縣燎原會計師事務所、正達稅務師事務所的會計執業質量進行檢查,重點審查其遵守獨立審計會計準則、內部質量控制制度、職業道德規范、業務收費管理辦法以及業務開展基本情況等內容,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單位會計內控制度不嚴密、財務會計核算信息數據存在差異和會計執業程序和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責成單位進行整改,促進了會計中介機構規范運作,維護了《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條例》的嚴肅性。
五是組織開展重點建設項目財政績效監督檢查。按照縣政府安排,從縣財政局、審計局、發改委抽調6人,組成2個聯合工作組,由財監辦牽頭,于11月18日至30日期間,對縣直12個部門127個建設項目會計帳薄、收支憑證和財務報表資料,進行了調閱審查,對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初步審計,內容涉及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國債投資基金、擴大內需專項資金、鞏固退耕還林專項資金以及縣列一批社會事業建設項目等方面,對檢查發現的項目會計核算信息不能全面反映項目資金運行全過程、項目管理和財務財務管理銜接不嚴密、會計賬面暫付款科目發生頻繁且數額過大以及項目建設資金財務進度考評和財政績效評價基礎資料不全面等問題進行督促整改,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為促進項目資金規范管理和發揮最大財政績效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是完成省市財政、財監部門安排的專項檢查調研工作。對全縣貫徹落實農機具財政補貼、能繁母豬保險補貼、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國土整治專項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和調研,為上級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詳實的依據資料。
七是配合省市財政、財監部門和縣紀檢監察、發改、民政等部門對重大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和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多次監督檢查,促進各項財政政策的貫徹落實。
。ㄈ⿵娀拐鹁葹募盀暮笾亟▽m椯Y金監督檢查,確保了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資金的規范使用和安全發放。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抗震救災政策,完善制度措施,加強資金管理,規范分配環節,及時撥付資金,強化監督檢查,確保了抗震救災資金的規范使用和安全發放,有力推動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順利進行。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日常監管合力,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接收發放全過程進行監督,形成了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網絡,實現了救災資金物資監管全覆蓋。二是建立完善各項機制制度,確保了監督工作規范運行。為了加強對救災款物的監管,災情發生以來,縣上及時轉發了上級關于加強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管的一系列文件,并先后制定下發了相關配套制度規定,出臺了《徽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管理辦法》,對重建資金的籌集、分配、管理、使用、監督等事項作出了詳細規定,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重建項目資金管理工作依法、有效、規范運行。三是突出監管重點,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救災資金物資管理使用公開透明。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監督管理,救災資金物資實行“三歸口”即資金監管歸財政、物資監管歸民政、項目監管歸發改委,救災資金物資發放切實做到“五統一”即統一接收,統一集中,統一安排,統一分配,統一發放。一年來,先后5次抽調人員,分赴各鄉鎮和有關單位針對救災款物發放等重點環節開展監督檢查。從會計賬務管理、專項資金分配使用、恢復重建政策落實、農村居民住房重建驗收和考核等不同角度,對鄉鎮和有關部門執行災后重建政策進行全面的稽查和審核,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糾正,通過重點巡查和定點監督相結合方式,對資金物資收發臺帳不健全、發放不透明、登記不準確、公示不及時和個別項目建設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和鄉鎮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這方面工作。同時,還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對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督,卻?拐鹁葹目钗锛皶r發放到災區和受災群眾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