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
(六十六)中央文明辦不制定統一的公共文明指數測評體系,我們要結合實際制定印發公共文明指數測評體系。堅持既要簡潔,又要全覆蓋的原則,初步分為公共環境、公共行政、公務文明、公共服務、公共關系(包括公共交往)、公共場所、公共秩序、公共衛生、公共交通、公用事業、公共設施、公共文化、公共觀賞、公共關愛、公共安全、公益行動、公民意識、公共參與、公共精神等二十個測評指標。
(六十七)圍繞“公共”和“秩序”兩個角度,積極開展達標競賽。著力整治公共場所秩序和交通秩序。健全各類公共場所文明行為守則,引導人們講公德、守秩序、重禮儀,重點解決社會治安、交通秩序、市場秩序、流動人口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機動車搶行、自行車占道行駛、行人亂穿馬路等現象,形成文明駕駛、文明禮讓、文明乘車、文明行路的良好習慣。
(六十八)向廣大市民群眾宣傳介紹公共文明的重要意義,倡導恪守公共文明規定,掌握公共文明禮儀知識,了解市情,知道全市典型人物,客觀真實地向公共文明指數測評人員介紹我市的優勢和發展水平,經得起問卷調查的考驗。
七、大力加強環境建設,在城市管理年中提升城市形象文明
(六十九)實施清潔工程,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治理背街小巷、公共場所、居民小區等部位環境衛生,著力治理亂扔垃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現象,建設潔凈優美的生活環境。
(七十)協助有關方面開展城市建設管理調研工作,突出城市公共環境的檢查,調研城市道路降線和152個無障礙路口環境保持水平,研究如何在路口使用小規格承重道板磚問題,綜合考慮盲道、部分路段使用小磚問題。
(七十一)為提高國際化城市的現代色彩,可考慮上燈箱廣告、電子路牌以及電子地圖。這些設施的上馬同主要街道路燈、站牌、監視探頭、網線、電話線,要采用共同溝的做法,實行一次性綜合改造。防止空中蜘蛛網和馬路拉鎖現象。推動路邊戶外廣告和燈桿廣告達到“統一規劃、市場運作、依法設置、提高標準、創造景觀”的要求。
(七十二)檢查調研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問題,研究如何提高城市環境考核達標水平問題。
(七十三)實施資源節約工程,倡導節約理念,開展節能減排,普及環境知識,治理環境污染,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七十四)調研如何引入呼和公交車站站牌特色,在重要街道引進燈箱站牌和“不銹鋼框、三個刀旗型、六面可用”的多面站牌,集站牌、公益廣告、閱報欄、公共信息欄于一體,提升我市站牌外觀,解決閱報欄、個人信息發布載體緊缺問題。在站牌左右標畫車次停車位候車位。
(七十五)對客運營運線路進行統一科學規劃,考慮增開環線車,開通“世紀大道和三道街”、“五道街和二道街”、“四道街和一道街”三個公交單向環線。對出租車空駛尋客、無街頭固定揚招點和小區內無泊位現象進行規劃治理。
(七十六)對主要城市入口進行秩序管理。政府協調火車站進行站前交通改進。可采取往廣場南擴的方式橫向增加出租車泊位,出站口往東延伸設立公務車與自駕車停車泊位,實行分區停放,送站車泊位與出租車泊位東西向分開。出租車按南北向設置待租區和承租區。
(七十七)今年6月份在重點十字路口張貼醒目宣傳標語,編寫文明行路、文明乘車等方面歌曲,引導廣大市民群眾共同創造良好良好交通秩序。
八、組織實施“天天行動,月月提升”主題實踐活動
(七十八)為了開發“我們的節日”等民族傳統節日教育資源,發揮紀念日的主題教育作用,宣傳世界(國際)日的導向價值和提醒關注功能,借鑒北京設立“排隊日”、“讓座日”的實踐經驗,調動全市各行各業開展活動的自覺性,在全市范圍內營造“天天有行動,月月有提升”的創建氛圍,達到推動社會各界進一步重視一些社會問題,并通過開展種種活動解決一些問題的目的,通過活動深化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擬計劃在我市開展“天天行動,月月提升”主題實踐活動。
(七十九)明確深化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的主要任務。總結和鞏固已實施四年多的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經驗,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水平,進一步提高市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質,增強市民的民主法制觀念。
(八十)設計主題。確定每日主題,把所有世界日和重要紀念日的資源都用上,并依農歷用好傳統節日資源;把沒有世界日的日期依素質教育任務和日期諧音、象形、義展等綜合因素設立為滿洲里城市主題日,并簡稱為“滿城某某主題日”;根據強化市民文明行為的需要,把每月11日、22日分別設立為排隊日和讓座日。個別行動日可能擁有多個主題,依情況按世界、中國、滿城排列序次。對一些日期要確定年度主題。
(八十一)通過宣傳營造引導氛圍。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短信、廣場廣告屏天天進行簡短提示,有計劃地介紹世界日、紀念日、滿城主題日的相關知識,及時宣傳我市的相關活動和年度主題。學校利用文化早餐或國旗下講話時間進行提示和教育,對一些主題日要組織開展活動。
(八十二)明確活動主體和責任單位,開展經常性的活動。由于我市地域面積不大,加之各單位有活動基礎和資源,各行動日相關單位有條件組織開展活動,逐步規范,探索模式,不斷提升。堅持推進五個結合,天天行動要與形勢任務相結合,與重點工作相結合,與主題活動相結合,與素質教育工程相結合,與群眾關心的熱點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