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局工作計劃
6. 進一步加強民辦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機構管理。以集中換發辦學許可證為契機,以年審評估為抓手,加大民辦教育學校和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充分發揮市民辦教育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進一步規范民辦教育學校的招生行為和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
7.進一步提升語言文字工作水平。深入開展第13屆推普周系列活動,評選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舉辦誦讀骨干教師培訓班,繼續組織開展師生經典誦讀活動;啟動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創建活動,推出一批語言文字工作窗口學校;完成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泰州市區試點工作。
八、以實施教育民生工程為抓手,努力建樹教育新形象
1. 繼續深化教育惠民工程。在繼續做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實施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認真做好高校貧困新生資助工作和市區特困家庭子女免費接受中小學教育工作,做到“應助盡助”;進一步做好高校生源地信用貸款發放工作,實現“應貸盡貸”;繼續實施藍天行動計劃,把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就學的各項政策和舉措落到實處。
2.繼續深化“五型”機關建設。繼續加強學習型機關的建設,不斷提高機關干部的人文素養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注重服務細節,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市教育局機關內控機制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崗雙責”,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跟蹤督查制和效能問責制。深化大信訪工作格局,認真辦理書記信箱、市長信箱、市長公開電話和局長信箱的交辦任務,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落實季度信訪分析制度和信訪定期督查制度,確保來信來訪和建議提案的及時辦結率達100%。精心打造“教育為民熱線”,通過實行上下聯動和交辦、反饋、跟蹤、督查一條龍機制,暢通辦事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使“教育為民熱線”成為投訴的主渠道、政策的咨詢臺、矛盾的緩沖器,行風的監督崗,力爭年內建成文明優質服務品牌。
3.繼續深化行風建設。始終圍繞規范收費、招生、辦學、教師從教行為四個重點,以“四無”學校創建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教育行風建設。完善教育收費公示制,嚴格規范教輔材料征訂行為,切實加強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實行教育違規收費責任追究制度,嚴肅查處各種教育違規收費行為,確保所有市(區)創建成“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市(區)”,受理教育收費投訴舉報辦結率達100%;弘揚優秀師德風尚,嚴禁在職教師從事有償輔導、補習、培訓,實行師德失范行為責任追究,樹立教師良好公眾形象;細化創建措施,加大“四無”學校創建和考評力度,50%以上的學校達到創建“四無”學校先進單位的要求,命名表彰一批“四無”學校。
4.進一步加強教育宣傳工作。按照“主動宣傳、正面宣傳、有效宣傳”的總體要求,通盤規劃全年宣傳工作的重點,特別注重先進典型宣傳、教育政策解讀、輿情分析引導。加強市和市(區)宣傳的整體聯動,形成宣傳合力,擴大宣傳效應。通過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通氣會、記者見面會,組織新聞采訪團,提供新聞通稿、新聞背景材料,接受記者采訪,提供采訪線索,回答網民提問等有效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教育新聞宣傳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新聞宣傳的整體效應。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輿論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反映,及時跟蹤、分析網絡教育輿情,加強正面輿論引導,及時回應和積極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