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年講話稿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在這里召開全縣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活動動員大會,主題非常明確,就是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迎難而上,舉全縣之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各項工作,確保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的奮斗目標順利完成,保持我縣經濟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下面,就如何開展好以上活動,我講四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抓好項目建設、服務企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加大的情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打造民營經濟強縣、構建現代化商貿名城、建設南寧市衛星城”的發展定位,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兩手抓”的方針,創造性地抓好全縣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初步統計,全縣生產總值完成83.42億元,增長10.25%;財政收入突破5億元,增長22.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20億元,增長37.74%;全部工業總產值87.25億元,增長22.22%;綜合實力邁上了新臺階,為今后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我縣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但經濟發展也蘊含著許多積極因素和重大機遇。根據形勢變化,中央和自治區及時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能在這個時候把握和利用好機遇,做好轉化工作,我們就有可能變被動為主動,我們的經濟就能在困難中壯大、在衰退中興旺,就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活動,用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化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化危機為轉機,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活動,是我縣擴大內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必然要求。
針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保持增長的政策措施。自治區提出了今年力爭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000億元的目標,下達給南寧市的任務是1180億元,南寧市也將任務指標分解給各縣(區)。根據上年統計分析,我縣的任務不會低于52億元。這是一項艱巨任務,也是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不少預測表明,今年的整個宏觀形勢可能比去年還要惡化,我縣外部經濟環境將更加嚴峻,經濟下行趨勢將進一步加劇,財政增收、企業經營和百姓增收困難將進一步增多,而且經濟下行容易引發各類社會問題。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在這關鍵時刻,我們要始終牢記,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能否跨越這道坎,是走在前列,還是掉隊落伍,在這關鍵時刻,就看我們干部的事業心、責任心強不強,精神狀態好不好,信心足不足,執政能力、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強不強,就看我們是否牢牢抓住了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真正去實踐了這個第一要務。發展靠什么?靠的是有質有量有效的投入,靠的是實實在在的項目。項目是增加社會投資的載體,是調整經濟結構的基礎,是提升綜合實力的支撐,增加投資就要抓項目,抓好項目才能促發展、促增長、促就業,促就業就是保民生。企業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擴大就業的主要載體,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發展經濟就要抓企業,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解困才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就業是民生之本,抓好了項目,服務好了企業,才能擴大就業,才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通過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活動,積極推進一大批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就能夠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落到實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